情懷不在,傳承難續

情懷不在,傳承難續

提起藝術與文化的傳承,如今的現狀不太樂觀。我們都感嘆民國風度已經不再時,有沒有考慮過是什麼讓我們逐漸喪失了傳承的意識?最近看到周有光老先生的一段話:"我經歷過清末、北洋時期、民國、毛澤東時代、鄧小平時代。五個歷史時期從文化上看,最好的是民國時期。國家有民氣,民眾有文化,學界有國際一流學術成果,社會有言論自由,教師能教出好人才。現在說大師,都是那時候出來的。你可以一個一個查,都是。這是事實,清楚得很,不用辯論。"同樣,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也是文化大繁榮時期。但是,因為我們沒有身在亂世,就理所當然不去傳承發揚傳統文化和匠心精神了麼?

總有人說不合時宜的東西就應該摒棄,就理應被淘汰。也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是存在的,但是一種文化現象的存在代表著的是那一時期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智慧結晶。文化傳承本身就不應該有貴賤之分,不能因為長城雄偉壯闊就覺得它比小巧的趙州橋更應該留存,不能因為古箏是現下比較流行的樂器就覺得它比小眾的嗩吶更應該留存。正如《百鳥朝鳳》中所表達的觀點一樣,傳承文化的同時更應該傳承這一文化背後的匠人精神。我不從電影本身去評價《百鳥朝鳳》,因為以專業的角度來解析電影文本的話,這部劇和《二十二》一樣,都不能堪稱是完美的電影。

很多人說,看電影不能只看情懷。其實,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話,電影這一文化產業本身就是情懷的產物。首先,電影既然是文化產業,就要為文化服務。文化這一概念囊括了很多領域,其他暫且不論,情懷是包括在內的。不看情懷的大可以去看現如今的國產恐怖片。《速度與激情》都放到第八部了,不也是靠情懷在撐著,在向經典致敬嗎?而且,從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開始放映到現在也將近一個世紀有餘了,一項產業發展了一個多世紀仍能存在,可不就是靠著情懷在撐著嗎?那些故作清高,對傳統文化一味批判的人,或者說打著"適者生存"這一冠冕堂皇的旗號掩飾自己"崇洋媚外"、"數典忘祖"行為的人,又何談客觀,何談理性?不過正如伏爾泰說的,我雖然不同意這些觀點,但我不能剝奪你們表達自己的權利。惟願這些人在芳華漸老之後回首往事時,在看到自己曾經說過的這些話時有那麼一絲絲後悔,畢竟你肯定也不希望現如今你所在的時代和社會創造出來的文化和事物被後世看成糟粕。這代表的畢竟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心血與汗水。

回到《百鳥朝鳳》電影本身,這一電影的敘事方式我還是比較樂於接受的。不拖沓,不東扯西扯,不故弄玄虛,不為了凸顯人性而描寫人性。在看天鳴給吹完最後一場《百鳥朝鳳》後臥病在床的焦三爺擦拭身子那場戲時,焦三爺說:"我死了,給我吹四臺就行。"這句話直戳心窩。他用生命傳承了一輩子的《百鳥朝鳳》,他都捨不得給自己享用一回。知道自己是肺癌晚期了,把自己家裡最後一頭牛賣了是為了給徒弟買一套新的嗩吶裝備。焦三爺有顆赤誠的"匠心",乃真"匠人"也。他用他最後的倔強和堅持,來兌現在祖師爺面前發下的誓言,他沒有對不起自己手中那根拿了一輩子的嗩吶。

情懷不在,傳承難續

師傅臨終前

如果我們不把嗩吶放大為一種文化,就單個樂器對於每個個體來說,就是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物而已。那又有誰希望自己所鍾愛的事物就此消亡?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段子:"想在當下年齡追逐自己喜歡的事物,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時候你想要快點長大。想要每天都看動漫,想要跟小朋友出去玩,但是時間不讓。十七歲的時候你想要談戀愛,想要和喜歡的人呆在一起。那個時候你中二又熱血,想要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私奔,但是老師和家長不讓。二十多歲的時候沒人攔著你談戀愛了,可是你卻想著,去他的愛情,我要去旅遊,要去逛街,想要買買買。但是錢包不讓。生活就是這樣,最喜歡的事物和當下的自己總是隔著一堵看不見的牆。所以,如果你有幸和喜歡的人和事物走到一起,那你一定要好好珍惜。"那麼焦三爺和遊天鳴遇見嗩吶也是這樣的吧,在他們自身看來,這堅持的不僅僅是一句承諾,更是自己一生的所愛和心血。

這情景讓我不禁想起爺爺在去世前,總想著拉一拉他那多年未曾響起的二胡。還記得小時候,爺爺總喜歡一個人在家裡拉二胡。那時我還試著去學爺爺拉二胡,但是怎麼樣都拉不響。我想,爺爺在拉二胡時,心裡是在懷念自己那段青春歲月的。我們平常人都能對自己所愛的東西有所堅持,更何況那些身上肩負著傳承責任的技藝接班人呢?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吳天明導演對現狀的一種反思,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表達了一種對如今嗩吶逐漸淡出人們視野這一現狀的深深無奈和自嘲。當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這部電影裡的"嗩吶"代表的絕不僅僅只有嗩吶這一項傳統技藝......

gyc先生

情懷不在,傳承難續

嗩吶

情懷不在,傳承難續

百鳥朝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