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下滑,SUV「黃金期」將過,再次爆發或在數年之後?

由於消費者的瘋狂追捧,SUV車型在這幾年持續銷售火爆,甚至連曾經並不被看好的自主品牌也憑藉SUV車型實現了“彎道超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SUV市場已經出現了下滑趨勢。今年6月,更是出現了同比、環比同時下降的罕見表現,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SUV車型共銷售73.76萬輛,環比下降3.12%,同比下降0.52%。

銷量下滑,SUV“黃金期”將過,再次爆發或在數年之後?

其實,SUV的銷量增長率幾年來都在持續下滑,2015年SUV銷量增幅為52.4%;2016年降至44.6%;2017年進一步下降到13.3%;2018年上半年,SUV車型銷量與去年同期16.8%的銷量增速相比,雖同比增長了6.3%,但與去年相比卻已經減少了10.5個百分點。那麼,SUV增速放緩的原因到底有哪些?SUV市場的“黃金期”究竟還能持續多久呢?

產品參差不齊,魚目混珠者大有人在

中國現在的SUV市場可以說是“百花齊放”、魚龍混雜,不僅各種各樣的品牌LOGO看得人眼花繚亂,產品更是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不管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甚至是近兩年崛起的造車新勢力也都紛紛加碼SUV市場,以圖在市場熱度還在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佔領市場份額。

比如今年3月,大眾在一場發佈會中一口氣竟放出了未來兩年內將要上市的6款SUV車型,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下半年即將上市的新SUV就多達24款,比如新款眾泰T600、名爵HS、捷途X90、捷途X70 Coupe、蔚來ES6等等。由此可見,各大車企想要迫切抓住市場機會的期望有多麼的明顯。

有期望並不是壞事,但是過度的期望就有可能引起惡性的競爭,比如說有些企業為了追上SUV車型最後的“熱潮”,竟然開發出了用轎車甚至微型車底盤套用SUV殼子的 “捷徑”,使得短期內訂單實現暴增。

銷量下滑,SUV“黃金期”將過,再次爆發或在數年之後?

對於那些對汽車品牌以及各項性能並不太清楚的消費者來說,根本無法做到甄別優劣性的,這種不厚道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給很多車主都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甚至是人身傷害。但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上一次當是不會再上第二次的,況且這種自折口碑的做法也會讓很多欲購車的人望而卻步,從而自己將路堵死。

SUV增速的放緩,以及一些同質產品的湧入,必將使得SUV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當熱潮漸冷大家就會發現,跟風推出的產品只能算濫竽充數,而僅靠低價謀銷量的劣質產品更是日子難熬。

油耗難降,性價比已不足以支撐

從產品本身來看,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郊外,SUV從外形、空間實用性、通過性等方面都與轎車有著很大的差別,從心理訴求方面SUV車型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在用車體驗上提升的要求。

一般城市SUV的重量為1.4-1.8噸,而有些越野型SUV則能夠達到2噸左右,車的重量與油耗是成正比的,雖然一些廠家正在極力往輕量化車身靠攏,但SUV的體積在那裡,其平直的線條與龐大的體積即使在車身相對減輕後,比起轎車車型動輒5L/100km的油耗,“喝油速度”依然相當可觀。

銷量下滑,SUV“黃金期”將過,再次爆發或在數年之後?

這幾年,國內油價漲幅非常明顯,僅今年就已經經歷了十幾輪的調價,這對於很多的家庭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特別是一些90後的年輕家庭,剛步入社會,收入與積蓄並不足以支撐過多的額外支出。而SUV車型不論是從省油、舒適、操控等方面並沒有絕對的優勢,是以油耗較高的SUV對於一些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來說顯然已不再是購車的首選。

技術偏低,價格偏高,新能源SUV難撐大局

當然,有人會說,電動SUV就不會出現耗油量大的問題,只需要充電就行了呀!不費油不假,但電動SUV的充電問題也是很多人不願購買的原因,除卻它的重量與體積之外,現如今充電設施並不完備,同時補充“能量”時間太長。

再者,雖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可當下依舊面臨著諸多的技術難題。比如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續航問題,雖然有一些產品已經達到了500公里以上,但SUV車型相對佔比依然較少,而且大部分都是概念車。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技術之一的電機,如果要做到集成化、高功率密度化、高安全性和高壓化也是行業要克服的問題之一。

銷量下滑,SUV“黃金期”將過,再次爆發或在數年之後?

技術問題不被克服,除了續航能力不理性、穩定性不高等問題,高昂的成本也是橫在新能源車型面前的一座大山。成本高就意味著價格高,雖然當下新能源產品還有補貼,但卻逐年退坡,最後被全部取消是個必然的趨勢。若是此時新能源車的技術問題還沒有攻克,那麼其高昂的售價勢必會影響其銷量。同樣存在價格問題的還有混動型SUV,其價格比純電動更高,在成本沒有降低之前,很難撐起SUV整體市場。

供求已接近平衡,市場正趨於飽和

市場供求關係是指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它同時也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係在市場上的反映。

中國私人用車市場在2009年逐漸進入“換購”消費階段,當年很多購買小型車、緊湊型轎車的年輕用戶,因為家庭結構和用車需求的不同從而逐漸轉投SUV市場,不論是SUV車型的駕駛感受還是其寬敞的空間都可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消費訴求,而當時的SUV車型並不是主流車型。所以當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SUV市場就成了賣方市場,越來越的企業加入其中,使得SUV市場呈現出越來越火爆的上升趨勢。

銷量下滑,SUV“黃金期”將過,再次爆發或在數年之後?

現如今,中國的大部分家庭已基本可以做到一家一車,甚至一家兩三車的現象也已不在少數,所以消費者的購買意向也在下降。而且今年上半年SUV市場僅同比增長了6.3%的這個數據也能讓我們認知更為清晰,那就是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轎車迴歸,SUV“黃金期”或不復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SUV車型的的供給與剛好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時,新的產品就會出現,比如說當下已經開始重回消費者視野的轎車車型。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1-6月轎車銷量為570.5萬輛,同比增幅約5.5%,銷量逐漸回暖,如無意外下半年轎車依然會逐漸上漲。

銷量下滑,SUV“黃金期”將過,再次爆發或在數年之後?

2018上半年轎車市場規模高達9535億元,同比增長10.6%;且上半年累積市場銷售平均售價為16.8萬元,比去年提高了0.8萬元,這標誌著消費水平仍在上漲。就是在這樣一個消費水平上漲,消費趨勢升級的大環境下,SUV市場的同比、環比皆下降的表現與轎車市場向好的局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由此看來SUV車型若想再次迴歸高速增長的軌道的希望在未來幾年已很渺茫,而且隨著國內道路交通環境的持續改善,與轎車領域市場份額的增大,SUV和轎車的新一輪較量或許也會在不久的也將來再次拉開帷幕。不過有句話說“風水輪流轉”,逐漸的衰退並不意味著一蹶不振,也許數年之後消費者對轎車車型的熱情也會逐漸衰退,那時,或許隨著技術的進步,SUV市場又會出現一番熱潮也說不定。 (圖/文 王文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