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98)端午小长假,读书正当时!跟习近平学高效阅读

2018/6/17(398)端午小长假,读书正当时!跟习近平学高效阅读

1

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讲到:“谈到爱好,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经常听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习近平表示,“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即使身处困难年代和艰苦环境,依然秉持良好的读书习惯。习近平曾在梁家河插队,几乎梁家河的每一位乡亲在提到习近平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他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

2013年5月,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2

读马列经典,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从在陕北当知青,到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从梁家河窑洞灯光下读书,到中南海办公室藏书,40余年来,习近平的书单中,马克思经典著作始终是一个重要类别。

2017年夏天,中央党校召开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上,作家曹谷溪提到一个细节。“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他(习近平)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上大学前,他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雷平生,北京知青,梁家河插队时,曾与习近平住同一孔窑洞。接受《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采访组采访时,他介绍了习近平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不少故事。

“近平每次去‘五七’干校探亲或外出,总能带回来一些新书。有一次,他带回来厚厚一本郭大力和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躺在炕上专注地阅读。过后,他对我议论起这部著作。他谈了很多关于《资本论》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识,并说《资本论》的翻译版本研究很重要,他特别推崇郭大力和王亚南这个译本。”

不仅如此,在福建工作时期,习近平发表过多篇学习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论文。如,1997年,习近平在《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第1期发表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2001年,习近平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校报》第9期发表了“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

2018/6/17(398)端午小长假,读书正当时!跟习近平学高效阅读

3

读历史、党史类书籍,注重辩证思考

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也是习近平潜心研究的内容。他经常引用《史记》《春秋》《汉书》《战国策》等史书典故,他对世界历史也有较深涉及,对中国近代史和党史更是如数家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