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原標題: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7 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會官方網站發佈了《田家炳博士訃告》,備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於今天上午安詳辭世,享年99歲。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小編了解到,田家炳先生號稱" 皮革大王",是大慈善家、大企業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會創辦人、董事會主席。他從小就有一個做好人好事的理想。他印象深刻,自己最感興趣的,是學校或者其他地方張貼的記錄捐贈事蹟的芳名錄,也最希望成為芳名錄上那樣的人。

生意成功後,田家炳開始實現當年的願望。他先是在香港、在家鄉捐助超過400項涉及民生和大眾福利的項目,之後便開始了對教育事業近乎痴迷的奉獻與支持。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田家炳先生對江蘇多所高校、中學有過捐資助學。例如,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等都有" 田家炳樓",多市都有直接以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學,如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揚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蘇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鹽城市田家炳中學、南通市田家炳中學、連雲港市田家炳中學等。7月 10日下午,聽說了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江蘇教育界人士紛紛扼腕嘆息,表示追思。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僅僅江蘇就有這麼多田家炳學校分佈

常州就有2所

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

常州市田家炳初級中學

田家炳先生和常州的淵源

緣起1995年的愛心資助

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前身是常州市第六中學,1995年得到田家炳基金會600萬元人民幣的資助。這是田家炳先生在廣東家鄉以外資助的內地第一所學校,也是田家炳先生善舉的新起點,他特別重視。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田家炳老校區

田家炳先生在他前兩年的著作《我的幸福人生》一書中就寫道:“總結由一九九五年開始重點關注教育項目以來,獲得社會人士的精神上的支持,使我的身體因心理上長期感到歡樂而更加健康,也把我的人生價值觀提到最高的層次,更盼上天能讓我多活幾年,為社會、為民族多做些好事。”

文中所寫“由一九九五年開始”就是由資助常州田家炳中學開始。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田家炳老校區

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接受田家炳基金會資助後,沒有辜負田老先生的期望,辦學水平節節攀升,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關心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年年有新發展。學校科技教學活動已成為校本特色,在省級比賽中屢屢獲大獎:2017年4月舉行的江蘇省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個項目獲一等獎;2017年5月的第十七屆江蘇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獲2項冠軍、4項一等獎和2項二等獎,其中兩支冠軍代表隊參加“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獲得全國一等獎。2017年,田家炳高級中學高考成績又有新的提升,本二進線率達99%,本一進線率達46%,辦學成果豐碩。

田家炳高級中學的蛻變

最近三年中,常州市政府投入3億多元人民幣、用地102畝重新建設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學校建設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

看看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的成長↓↓↓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正門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體育館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學生宿舍

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的辦學水平,

穩居全國166所田家炳中學前列。

田家炳老先生出自內心的喜歡說:

“我心愛的常州田家炳中學。”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1995年起在常設立兩處“田家炳樓”

常州田家炳初級中學的發展也受到田家炳基金會和常州市民的青睞。該校地處常州歷史文化名街青果巷,學校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並結合學習田家炳精神的研究課題榮獲“常州市中小學品格提升工程”項目一等獎。學校辦學質量在常州公辦初中中名列前茅,2016、2017連續兩年獲常州教育局直屬單位績效管理考核優秀等次。

【附】

南方日報記者曾於2006年對田家炳先生進行獨家專訪,現以此文紀念田家炳先生:

130所中學、80餘所大學、40多所小學,都受過他的捐贈,不是捐錢最多,但是把自己總資產的80%都用於慈善事業的,在中國只有一個人,他就是田家炳。

24年前,田家炳成立" 田家炳基金會",迄今為止,他已累計捐資10億多港元用於中國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其中教育所佔的比例高達90%。

近日,田家炳來到廣東參加第三屆全國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滿頭鶴髮,耄耋之年但見精神矍鑠。"我的學歷低,今天與諸位談教育,實在慚愧。但是,提高國民教育水平,是我畢生希望所在。中學教育是興學育才的基礎,而校長是全校的掌舵者,實在有望諸位努力。"

說完,今年已是88歲高齡的老人,向著全場的中學校長們深深鞠了一躬,堅持不要別人攙扶,一步步地走下主席臺。

◎教· 育

捐贈中小學,是因為" 利潤回報" 比較高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田家炳就以捐辦公益為業:1982年,他捐出價值10多億元的4 棟工業大廈,成立純公益性質的" 田家炳基金會",將每年幾千萬元的租金收入用於公益;1984年,他將化工廠交給幾個兒子經營,自己成為職業慈善家。

記者( 以下簡稱" 記" ) :慈善捐助中,您為什麼鍾情教育事業?

田家炳( 以下簡稱" 田" ) : 我16歲時父親就去世,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我剛剛讀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輟學,接手父親的磚瓦窯生意。小時候沒讀多少書,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後來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過歐洲一些國家,發現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發達。

正是有了這些經歷,我能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和創業,對國家的發達興旺有多重要。13億人口是中國的一個大" 包袱",怎麼把這個" 包袱" 變成財富? 我認為就是辦好教育!

記: 與其他慈善家不同,您資助的重點在中國內地的中小學,您似乎有一種基礎教育情結。

田: 要教育辦好,首先是基礎教育要辦好。基礎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華這些好的高校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源。而且,大學並不是誰都能夠唸的,但有了中小學,每一個學生就都能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