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偉:做自主很艱難 造傳祺很驕傲|廣汽傳祺10周年

6月中旬,杭州,恰巧是南方的黃梅天,有些悶熱,比約定的時間晚了一會兒,陳建偉步履匆匆連忙趕到廣汽乘用車杭州工廠接待室,他身著傳祺灰白工作服,蹬一雙運動鞋,鬢角的頭髮已經發白,熱情地迎上前來握手,帶著一口粵味兒的普通話,並一個勁地對自己晚到表示歉意。

陳建偉:做自主很艱難 造傳祺很驕傲|廣汽傳祺10週年

他就是陳建偉,廣汽傳祺的元老級人物,曾任廣汽傳祺分管技術和生產的副總經理。記者在廣汽乘用車杭州工廠見到陳建偉的那天,他剛從廣州來杭州處理相關事宜,作為廣汽傳祺的技術專家,他已經記不清在廣州和杭州之間來回了多少次。

陳建偉的職業生涯中有兩次重要的選擇,第一次放棄了國企的晉升機會,到合資車企當一名基層技術員;第二次,從廣汽本田工廠廠長轉任到零基礎的傳祺,他總結說:“只要有機會,就要為中國汽車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作出貢獻。”

他曾和他的團隊一起,連續作戰30個小時,在2007年的最後一天成功談下並簽訂決定廣汽傳祺能否立項的發動機項目;他曾帶領技術團隊在意大利進行開發設計,但外方需要中方提供標準和參數,否則就要加價,他說:“那時才深切體會到,擁有核心技術和標準對中國品牌來講是有多重要。”他曾做技術牽頭造出廣汽自主首臺傳祺轎車,並將其成功開下生產線,開啟傳祺造車時代。

陳建偉:做自主很艱難 造傳祺很驕傲|廣汽傳祺10週年

他說:“搞自主品牌沒有簡單的事情,有困難就攻克下來。”

如今,陳建偉年至古稀仍不辭勞苦,擔任廣汽乘用車(杭州)公司顧問,繼續在傳祺的自主事業中發光發熱,他說:“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名汽車工程師,造中國品牌汽車,現在有機會就得倍加珍惜。”

健談的他,很快就將這次關於傳祺十週年的話題帶入到數年前的燃情歲月。

銘記初心 夢迴傳祺

回顧往昔,在陳建偉看來,他的一生都與汽車、與自主、與傳祺有著難盡的緣分。無論是他兒時的初心,廣州汽車廠的職業起步,亦或是廣州標緻的合資經歷,或者在廣汽本田意識到自主和先進水平的差距,他覺得自己大半輩子的職業經歷,都在為如今的廣汽傳祺職業生涯作鋪墊。

前半生用光陰去磨練自我,後半生用歲月去踐行夢想,這是包括陳建偉在內的許多老一輩傳祺人驚人一致的心路歷程。光陰與歷練,現實與理想,光榮與夢想,在這十年,完美融合。

陳建偉:做自主很艱難 造傳祺很驕傲|廣汽傳祺10週年

“我的父親是一名汽車工程師,受其影響,造車也就成了我兒時的理想,”陳建偉回憶道,“高中畢業就去了廣州汽車製造廠,從最基礎的熱處理、鑄造、模具做起。後來國內放開汽車合資,我就進入了當時的廣州標緻。”

陳建偉認為,更多的磨鍊才能讓他接近夢想,他在廣州標緻生產製造的多個專業領域歷練,並一步步成長為生產部門的經理。之後企業重組,他就成為廣州本田汽車(現為廣汽本田)的生產部長和公司質量負責人之一,之後又升任增城工廠廠長。

當筆者問陳建偉,為何當初放棄合資企業的高管職位,來到需要從零開始的廣汽傳祺?陳建偉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話題轉到這些年在廣汽本田工作過後的感受,正是那些年的工作經歷也帶給他關於中國汽車工業的許多思考。

“經歷了汽車生產從年產1萬輛的小規模到年產48萬輛的大規模,也經歷了生產方式從半手工半機械化流水生產線到全自動生產線各個階段的發展,以及中外雙方管理觀念、工作方法的衝突磨合,我深刻體會到中國汽車工業水平與世界的巨大差距。”陳建偉說,從那個時候起,他心中暗忖,如果有機會建設中國自己的汽車品牌,他一定要成為其中的一員。

陳建偉:做自主很艱難 造傳祺很驕傲|廣汽傳祺10週年

說到這裡,這位向來沉穩的老汽車人也不禁有些激動,陳建偉說,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他決定在自己還有5年的時間就要退休的時候,毅然決然地投入到廣汽自主品牌的建設事業中的原因,他說:“在合資企業工作期間,學習和實踐了現代化汽車企業各發展階段的先進管理辦法、製造工藝等,逐步帶領出了一支能承擔企業運作和發展的本土技術力量,既然有機會,就一定要抓住用來發展自主品牌。”

2007年那年,廣州拿下了廣州亞運會的舉辦權,在政治上,有關部門提出需要有廣州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車,陳建偉也認為機會成熟了。他也理性地評估:廣汽與日系車進行了長期的合資,現在已經擁有豐富的上下游資源,培養了大批人才隊伍,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

“沒有合資品牌的出現,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汽車工業,但關鍵還需要自身的學習和努力,才能實現心中的理想和抱負。”看到廣汽傳祺如今能進入到主流的中國品牌,陳建偉心中也充滿了驕傲,無數個挑燈作戰的夜晚換來了今天的欣慰。

傳祺的崎嶇路

“打造自主品牌從來都是一條艱難和崎嶇的道路,再說,你覺得做這麼大的事業,怎麼可能有好走的道路?”早在2008年,廣汽自主事業在番禺這一片不毛之地奠基的時候,時任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對前來見證廣汽自主里程碑事業的所有人感慨地說。

陳建偉:做自主很艱難 造傳祺很驕傲|廣汽傳祺10週年

彼時,廣汽乘用車站在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兩大朝氣蓬勃的合資公司的成功基礎之上,但要從零開始造車,也並非易事兒。“什麼都沒有,包括髮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陳建偉回憶說,那時才明白什麼叫萬事開頭難。

與其他本土品牌起步之初不一樣的是,傳祺從一開始就明確了正向研發,從中高端起步的大戰略方向,“要合規合法,就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陳建偉語氣很堅定。

但是廣汽乘用車是沒有車型平臺和發動機的,所有零部件都得向外方進行技術引進,然後自己再去做集成優化和創新,彼時陳建偉作為談判成員參與了發動機技術引進的項目談判。“如果發動機項目拿不下來,那麼廣汽乘用車就搞不成了,這是廣汽乘用車項目落地的關鍵性節點,國家有權一票否決。”陳建偉說,當時的情況非常緊急,發改委馬上就要進行項目審批了,而發動機項目仍在進行中。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談判進入到最後的階段,就是2007年12月30日,陳建偉對那一天印象特別深刻,他們從早上的8點開始談,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才完成全部文本的草簽,“草簽也完全是由我簽訂的。”陳建偉一邊回憶,一邊唏噓不已。

陳建偉:做自主很艱難 造傳祺很驕傲|廣汽傳祺10週年

“第二天早上8點半,國家發改委項目審批組的人就在廣州開會,要對項目進行審批,我們拿出了剛剛簽訂好的發動機項目,才算有了項目落地的依據。簡直是無縫連接,有驚無險。”說到這裡,陳建偉呵呵呵地笑了,雖然30多個小時沒閤眼,但把難題攻克下來,陳建偉內心充滿喜悅。

然而對於一個剛著床的胚胎來說,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困難等著他們。陳建偉也坦言,雖然廣汽集團擁有合資品牌以及諸多供應商,但是很多供應商表示拒絕跟廣汽傳祺合作。“其實我們也理解,作為新品牌,大多數人都不看好,不信任傳祺能搞得起來,因為如果沒有達到一定量就很難攤銷開發成本,供應商利潤也不會太高。”

而供應商也擔心,一旦傳祺的產品與廣豐、廣本等日系品牌形成抗衡,最後也會影響他們的利益。“所以廣汽集團合資板塊的供應商願意給我們做配套的比例很低,在我印象中只有10%多一點。”

2008年出現了轉機。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發達國家出現了經濟衰退,諸多國際供應商也受到波及,很多國際性的零部件公司也得想辦法自救,拓展業務和渠道,這對廣汽傳祺來說,實在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藉此機會,拓展國際合作,在一開始傳祺就建立了全球化的供應體系,成為現在傳祺品牌迅速發展、產品質量媲美合資的重要力量。

2010年9月13日,首款傳祺轎車正式下線,陳建偉作為技術負責人,在廣州市領導、集團領導和媒體的見證下,把傳祺的首臺新車開下線。“整個過程也就十到二十秒的時間,但是覺得過了很久。”陳建偉笑著說,“總算成功了,後來和領導們握手合影,整個手心都是汗,緊張,許多年輕的同事們都激動得流了淚。”

陳建偉:做自主很艱難 造傳祺很驕傲|廣汽傳祺10週年

隨後的故事眾所周知,經歷前五年的磕磕碰碰之後,2015年,隨著傳祺GS4的上市,廣汽乘用車開始成為國內成長最快的自主品牌,2015~2017年連續四年接近翻番式的快速成長,使得廣汽乘用車成為國內最矚目、最前端的自主品牌。

十年來,在陳建偉眼中,傳祺猶如一個呱呱墜地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能跑能跳的風華少年。回望過去,他也時常充滿感慨,無數的困難都挺過來了,現在也看到了傳祺的成績與風光,同時他也看到,傳祺未來的道路還很長,還將面臨更多更未知的新挑戰,“我希望傳祺不忘初心,繼續秉承質量立本的理念,最終能站上自主品牌的第一集團,成為中國品牌的代表之一。”

“我們已經瞄準了世界級的品牌,這不僅是我們這些造傳祺的人的驕傲,更是我們所有廣汽人的驕傲。”與共和國同齡的陳建偉自豪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