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個小縣城的酒被認定爲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歷史比老白乾長

在河北的南部有一個小縣城,這個小縣城在古代就一直被諸侯爭搶,在近代也被兩個市爭奪,它不僅有驚人的歷史背景,也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這個現成的釀酒工藝被認定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個不知名小縣城的前世今生。

河北一個小縣城的酒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歷史比老白乾長

寧晉縣屬於邢臺市,位於邢臺市最北部,緊鄰趙州橋的故鄉-趙縣。寧晉這個小縣城在古代是有九條河穿城而過,古代最發達的交通應該就是河運,所以,這個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遠古時期,寧晉始稱楊地,又稱楊紆。《水經注》記載:“楊紆,大陸澤地。古有楊城,澤流紆迴城下,因曰楊紆”。在很長的一段歷史過程中,寧晉都屬於趙縣的附屬地,直到近代才歸入邢臺。

河北一個小縣城的酒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歷史比老白乾長

唐朝,天寶元年,寧晉取自“安寧晉福”中的寧晉二字,而且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寧晉縣的新汽車站附近有一座石牌坊,牌坊上的字就是“安寧晉福”四個字,也是告訴初來寧晉之人,寧晉的名字由來。寧晉在“三皇五帝”的時期就有了牌坊,雖然在歷史的洪潮中損壞了很多,但是寧晉人在近代開始注重自己的文化底蘊,開始重新修復著名的牌坊,比如“狀元牌坊”、“監察御史坊”和“總憲坊”等,又叫老話叫“北京看樓房,寧晉看牌坊”,可見寧晉的牌坊是相當著名。

河北一個小縣城的酒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歷史比老白乾長

河北有很多名酒,有衡水的老白乾,邯鄲的叢臺酒,保定的劉伶醉和承德的板城燒鍋酒,因為以上企業的地理位置較好,所以後期發展很好,寧晉也有一種酒,叫泥坑。酒瓶是用湖底的火山灰沉積而成的膠泥燒製而成,在用此容器蒸餾酒,使得酒味醇厚,陶壇儲養百日濃香滿堂,經年則香飄數里。姜太公每次釣完魚都要用泥坑酒下菜,譽之“酒幹留舌本,神逸顏面少。”李白修太白渠時路過寧晉,飲過泥坑酒後,贈酒家:“十里聞香三里醉,一杯進口五雲飛。”在金代戰亂時期,泥坑酒的釀造工藝失傳了,直到明代,有人在一個盒子裡找到了泥坑酒的配方,才使得泥坑酒發揚光大。

河北一個小縣城的酒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歷史比老白乾長

雖然現在老白乾的知名度很大,但是論歷史的悠久性,只有泥坑酒是從商朝就已經開始的,現在泥坑酒的釀造工藝也已經被納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