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前言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西岳华山的神话传说!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华山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神话传说

“华岳仙掌”的传说

相传在太古时,黄河东岸的山西首阳山和黄河西岸的太华山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山上郁郁苍苍,白云缭绕;山下良田无际,炊烟袅袅,人们过着安宁的日子。有一年的三月三日,忽然一声巨响,汹涌的洪水,很快淹没了良田、村舍,大地一下子变成了水乡泽国。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原来这一年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老寿星多喝了手里玉蛊一斜,琼浆撒下天庭,立刻变成了人间横祸,黄河水泛滥成灾,流到此处被山脉阻挡。人们的怨气冲进白帝少昊那里。白帝赶紧向玉帝禀明此事。玉帝大惊,即传旨给巨灵仙要他下凡人间,立即排除这一祸事。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巨灵仙来到华山的危崖下,一只手遮在额头向东眺望,观察片刻,就一缩身挤入大山之间,脚蹬首阳山,手推华山,使尽全力,将身一展,只听见一声巨响,山开地裂。倾刻间,白尺高的黄浪,如离弦之箭,向东喷射而去,抬头看华山,已被推进秦岭之中,回头望首阳,已在波涛之北。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这时,屹立在水浪中的巨灵仙望着咆哮东去之水,长舒一口气,哈哈大笑,遂驾彩云向西而去。巨灵仙虽然走了,但他那只仙掌却深深地印在了巍巍华山东峰的绝壁之上,给西岳华山增添了一幅神奇无比的胜景。

玉女峰”吹箫引凤

华山有五峰,中峰又名“玉女峰”,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师娘练得就是“玉女剑法”!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相传,玉女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爱女。据传,玉女刚生下啼哭不止,而当见到楚国进献的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时就不再哭闹了。穆公见她如此爱玉,便为她起名叫弄玉。弄玉长大后,美丽异常,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吹笙。穆公请能工巧匠将那块碧玉给她琢磨成十分精巧的碧玉笙,弄玉用它吹出美妙动人的乐曲和百鸟的叫声。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当时,周朝有一博学多才的青年史官名叫箫史,因冒犯权贵弃官隐居华山,采药为生,继续写史。箫史也十分爱好音乐,善吹箫。他的箫用紫玉琢成,玉色温润,光彩照人。萧史常在夜里吹箫自娱自乐,箫声伴着清风送数百里外。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一天晚上,风清云淡,月色如洗,弄玉正临窗吹笙,忽听东方飘来阵阵悠扬的箫声。箫声暗合笙声,笙起箫起,笙停箫停。箫笙相和,徐徐如扣,似问似答,格外动听。她感到很奇怪,便央求父王立即派人寻访吹箫人。穆公派人外出寻访,好容易才从华山找到箫史。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箫史被召进宫,穆公命他当场演奏。箫史不慌不忙吹起紫玉箫,箫声优美而奇特。一曲刚罢,清风徐来;二曲声声,彩云回合;三曲就有白鹤成对,翔舞天空,彩凤双双,栖于枝头,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真是人间奇迹!穆公、弄玉及王公大臣惊叹不已。弄玉又见箫史少年英俊、风流潇洒,便产生了爱慕之情。穆公决定召箫史为婿,就在当天为他们完了婚。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婚后弄玉、箫史感情深厚。箫史在宫中白天写史,晚上同弄玉品箫吹笙。渐渐,箫史对宫中沉闷的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再回华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集中精力整理史料,编修好史书。他把想法告诉弄玉,弄玉很是支持,并情愿与他同望华山。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穆公得知消息又惊又气,他唯恐箫史、弄玉悄悄离去,派了许多卫士对他们严加看守。临行那天,弄玉见卫士戒备森严无法脱身,非常着急。这时,只见箫史不慌不忙对着天空吹起了紫玉箫。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顷刻,天空彩云飘浮,五色彩云中徐徐降下来赤龙紫凤。箫史、弄玉分乘龙凤,在箫声和鸣声中绕宫三周,然后悠悠向东飞去,一直飞到华山。从此,他们就在华山中峰居住下来。也是成语乘龙快婿的由来!至今,玉女峰上还有玉女祠、玉女洞、玉女洗头盆、玉女梳妆台和玉女驾凤的引凤亭等遗迹。

观棋烂柯

相传,华阴王道村有一樵夫名叫王柯,家中有一眼瞎的老奶奶和弟弟,有一日,两个过路人经过王柯家门口,肚子饿得厉害,就向瞎老太借灶做饭。可是,王柯砍柴未归,家中无柴可烧。过路客人并不在意,其中一个人索性把腿伸进灶堂里当柴烧。二人烧了一锅面条,各吃一碗,留下一大碗作酬谢,便告辞而去。

王柯砍柴回家,见桌子上有一碗面,捧起就吃,这面的味道是他从来没有吃到过的,就问瞎奶奶面条之事,奶奶一五一十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王柯听了感到奇怪,发现自家的桌椅的腿全部烧焦了,顿时火冒三丈,拿起斧子就追了出去,一直追到太华山上,也不见踪影,只见有两个人在山洞里下围棋,王柯本来就是一个棋迷,只见这两个人下得起劲,就把斧头往地上一放,坐在斧头上观棋。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这两个人一边下棋一边吃桃,还掰了半个桃递给王柯,王柯边吃边看,没等吃完,扔在地上的桃核已发芽长成桃树。这时两个老人提醒他说:“你还勿回去,你的斧头柄都烂了。”王柯低头一看,大吃一惊,赶紧下山回家。不料世上已过百年。

回到村里,他一个人也不认识,连自己的孩子,也无人知晓。枉到村内跑了一次,他只好返回华山修道,后来,人们就将此村叫“枉到村”,现称“王道村”。而那两个煮面条下棋的人,传说一个是铁拐李,一个是吕洞宾。

赵匡胤输华山

宋太祖赵匡胤幼年丧母,家道贫寒,靠父亲担在箩筐里走南闯北,打工卖艺,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传说陈抟老祖来华山隐居的路上,碰见一位老者肩挑箩筐,两只箩筐中各坐着一个男孩,当老头从他身边经过时,他大呼一声:"天下由此定矣!"高兴得差点从驴背上掉下来。此后逢人便说,那老头一肩挑了两盘龙。那老头,便是赵匡胤的父亲。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相传有一年,匡胤在家乡河南,不知闯下了什么大祸,官府派人四处捉拿,他为了逃避,偷偷溜到了陕西,进了潼关,

陈抟老祖算好赵匡胤这天要来华山避难,便装扮成一个卖桃老汉,挑着桃筐,拦在华山路口。此时赵匡胤又饿又累,他老远望见两筐鲜桃,又红又大,不问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一会,两筐鲜桃便所剩无几。

吃罢桃,赵匡胤倒头便睡一直等到日落西山,赵匡胤才醒来。此时陈抟向赵匡胤讨要桃钱,赵匡胤身无分文无法拿出。

陈抟老祖一看,一文钱难倒了英雄汉,便说只要你陪我下一盘棋,赢了我,就算你付了桃钱。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此时明月当空,天宇如洗,山空谷静,万籁俱寂,只有清风徐徐吹来,山峦隐隐如黛。赵匡胤直觉得身处境外仙天,不由一阵阵如幻如痴。直到他发现坐在石桌对面的已不再是卖桃老汉,而是一位白发飘髯的老道长时,才想起自己是追着卖桃老汉来再杀一盘的。

陈抟老祖指着眼前已摆好的棋盘说:你与我下期用什么做赌注?"赵匡胤知老者不是凡人,早已从心里佩服了许多。他知道自己身上空空如也,盘龙棍已输给对方,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拿什么作赌注,只好信口说:"我赌华山!"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陈抟老祖正等着这句话呢,他当然满口应允,还说:"空口无凭,要写个文约为证。"赵匡胤想,华山又不是我的,输了就输了,立个文约又有何妨。陈抟老祖早就预备好笔墨纸砚,写了文约,还让赵匡胤压了指印,然后才坐下下棋。下了三盘,赵匡胤输了三盘。陈抟老祖高兴地说:"华山真的属我道家了?"赵匡胤却耍赖说:"山是道家的山,树是皇家的树。"陈抟一听此话,连忙跑倒口呼:"谢主龙恩!"赵匡胤不知这位道长为何行起君臣之礼,正想问个明白,陈抟老祖说:"壮汉身有九五之尊,日后便知。"

赵匡胤知自己有天子之位,信口开河输了华山,日后定遭世人谴责,心中悔恨,忙去抢夺文约。不料陈抟老祖轻轻一口气,文约就飞过谷涧,贴到棋亭对面三凤山的石壁上去了。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赵匡胤知自己欲赖不成,就请求陈抟指点迷津,早日成就立国大业。陈抟说:"周世宗柴荣正在潼关招兵买马,征集良将,何不去投?"听了陈抟的指点,赵匡胤立即下山直奔潼关,随了柴荣。到后来终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

西岳华山不只有沉香救母的传说,这四个传说一个比一个精彩

赵匡胤卖华山的故事虽属民间传说,甚至被演绎的神乎其神,然而却给华山留下了下棋亭、文约石、猴子观文约等景观。据说游人站在东峰仔细观望,文约上的草体字迹还依稀可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