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位於浙江溫州境內,南雁蕩山和洞宮山東西夾峙,與福建僅一山之隔,屬浙南山區。由於歷史的原因,那裡保存了許多年代悠久、造型優美、結構精巧的廊橋,大約有兩百座之多。泰順雖然為溫州地區經濟較為落後的縣,但是由於整個溫州地區經濟發達,所以泰順還未將旅遊業作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使得泰順雖然擁有舉世無匹的眾多廊橋這樣優秀的旅遊資源而未為世人所知,同時,也由於泰順是山區,交通不是十分的便利,進山遊玩的人很少,是的泰順的自然人文的景觀沒有被人為的過多破壞。

當地的居民遇山開路,遇水架橋,因此也保存有中國最多,最完整的古廊橋。不同於廊橋遺夢中麥迪遜廊橋的蒼涼曠漠,泰順的廊橋更多了幾分風雅江南的憂鬱和鄉土中國的古樸,一座座廊橋,如同一顆顆美麗的瑰寶藏在浙南的深山峽谷中,又如同一個個樸實無華的女子生長在土牆柴扉之內,又有幾人識得她們的天生麗質!

泰順各地區之間的交通都依靠於穿梭往返的中巴車,行使的也都是山路,兩邊都是樹木青蔥的丘陵和星星點點的梯田。泰順的經濟並不發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高,但當地的人都非常的純樸。去泰順,其實也不知道是為了尋找什麼,是廊橋,還是那些關於廊橋的夢或者故事。我只知道當我從泰順回來的時候,帶走的不光是底片上那些挺立的優美身姿,更有我心中的寧靜。泰順也許在地圖上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點,踏遍大江南北的旅友也誇讚不出它特別令人深刻的優點,但是淡淡的泰順就像這淡淡的廊橋,猶如茶香縈繞心頭,久久回味。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位於浙江最南端,與福建交界,隸屬於中國浙江省地級市溫州市,為溫州下轄六縣之一,系“全國生態示範區”、“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全縣總面積1761.5平方公里,轄36個鄉鎮(包括2個少數民族鄉鎮),人口35萬。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縣,縣名寓“國泰民安,人心歸順”之意。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這裡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這裡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境內群巒起伏,澗谷縱橫,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其中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餘條,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達40萬千瓦;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40餘種,其中龜湖葉蠟石礦被稱為“世界蠟都”。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擁有號稱“生物種源基庫”、“綠色生態博物館”的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享有“神水寶地”、“天下第一氡”盛譽的承天氡泉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橋達30餘座,其數量之多、工藝之巧、造型之美以及與周邊環境之和諧,在世界橋樑史上堪稱一絕,是《清明上河圖》中虹橋結構的再現。座座廊橋如瑰寶般鑲嵌在群山之間,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關注,同時也迎來了泰順廊橋特色旅遊的熱潮。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近幾年來,泰順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確立了“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大縣”戰略目標,走生態之路,做特色文章,興綠色產業,求民富縣強。有全省最早的有機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的茶葉型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以天然、安全、保健為特徵的“雪龍”有機茶、“山友”綠色食品等暢銷國內外市場。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是純粹的山區,開門見山,出門跨澗,過去,人們出趟門十分艱難。為了求生存,山民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同時為了方便休息,還在橋上搭建了頂棚廊簷,逐漸創造了別具一格的橋樑文化。據說這種疊梁式木橋先後有百餘座,如今倖存下來的有30多座,古樸,典雅,流暢。有了這便利的交通“樞紐”,人們也逐漸在附近生息繁衍,部分廊橋的旁邊也多了民居老宅。山,水,橋,宅,相映成趣。

“溪東橋”在泗洲鎮,建於明朝。橋身有廊屋15間,氣勢恢弘。夕陽的光輝照射著橋身,竟有金燦燦的感覺。孩子們橋上橋下奔跑著,玩著捉迷藏的遊戲,他們並不在乎橋有多古老有多深重的歷史和滄桑。

和 “溪東橋”稱為姐妹橋的“北澗橋”。青山,綠水,似乎為她的嫣紅做了最最充沛的鋪墊和陪襯,清新中透著嬌媚。而一旁窄窄的鵝卵石小路,似乎是她長長的裙裾,一直飄搖到清清的溪流中去。橋邊的參天古樹搖曳著枝葉,像是訴說著一樁樁如煙往事。

“薛宅橋”。這條建於明朝的木拱廊橋坐落在人群聚居處,也許當地人早已見怪不怪,加上只能行走不能通車,所以比較其他的水泥橋,這裡冷清安靜許多。不過,動物們似乎尤其青睞於此,小貓小狗偶爾逗留,眺望,橋頭處還站立著一群雞,十分享受的樣子。

在中國橋樑史上,這些偏遠山城裡的老橋,堪與著名的河北趙縣安濟橋(即趙州橋)、泉州萬安橋、潮州海陽縣廣濟橋比肩,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事實上,目前作為文物的廊橋更大程度上依然只是遊客眼中的風景,除了留下二氧化碳和噪音,大量的客人並沒有使廊橋的現狀得以改觀,除了幾座比較著名的廊橋獲得了些許維修費用之外,更多的那些散落在鄉間的廊橋依舊在默默地老去。它們選擇了沉默,而我們能做的,當然不應該僅僅是留下影像……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40多種竹木工藝品走銷歐洲、日本及臺灣地區,輝綠岩、葉蠟石等產品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已連續四年外貿出口供貸值超億元。同時,打響了“廊橋”牌和生態牌,精心培育生態旅遊業,編制完成全縣生態旅遊規劃,開闢了氡泉生態保健遊、九峰重走紅軍路、烏巖嶺生物探密遊和古廊橋古民居文化遊等特色旅遊線路。共引資近億元,建成浙南大溫泉旅遊度假區,遊客日益增多。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是浙江省南部一個山區縣,東南接蒼南縣,西北界景寧畲族自治縣,南與福建省為鄰,總面積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境內澗谷縱橫。山高路遠,群巒起伏,群峰疊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餘米。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常憶五月,與君依依解笑趣,山清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吟吟水邊立。千萬縷,溪水難寄,任是東流去。”泰順縣年代最久遠的廊橋——三條橋上的宋人筆跡,足以讓所到之客浮想聯翩。或許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真的應該慶幸泰順的偏遠,地理概念上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也阻隔了現代經濟對傳統文化的衝擊,很多歷史建築或文化孑遺依然保存著原來的那份純粹與孤寂,使這些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上的虹橋極其相似的古老建築,得以較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泰順屬於溫州市管轄,是個典型的山城小縣,歷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泰順建立縣制是在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當時的景泰帝以“國泰民安,人心歸順”之意賜縣名“泰順”。作為一種地域性很強的建築,廊橋的老祖宗三條橋的橋形其實來源於北方,是南宋時期虹橋的變形。廊橋最主要的作用當然是方便交通。浙南多雨多山,山澗、溪流密佈,廊橋既連接了交通,又為在山間跋涉的人們提供了躲風避雨的歇腳點,有些廊橋甚至設有狹小的房間,以供行人短暫休息。除此之外,廊橋更多的是作為祈福橋或風水橋而被當地人所使用,幾乎每座廊橋上都會設有神龕,祭祀的對象主要有觀音菩薩、關帝爺,象徵文運和財運的文昌帝、趙公明,還有當地人所崇敬的陳十四夫人、忠烈王、馬仙姑等等。即便是規模再小的廊橋都會供奉神像以供村民們祭祀。考究一些的,會在廊橋上專門建造一層閣樓來供神,這樣的廊橋不但規模宏大,而且色彩華麗,雕樑畫棟,斗拱立柱無一不精雕細刻,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溫州第一高峰——白雲尖。白雲尖海拔1611.1米,是溫州第一高峰。尖頂經常處於雲霧之中,站上尖頂,雲海茫茫,猶似進入天上仙宮,所謂“人在霧之中,雲在腳下過”。在赤日藍天,則是加一番景象,登巔眺望,景寧、文成、蒼南、壽寧等的部分地域依稀可見。山脊樑上的道道防火線猶如北國長城、蜿蜒伸展,每當春天,防火線兩旁杜鵑花開,鮮花簇擁,勝似天宮花園。秋天頂上是觀日出的最佳場所。遠看白雲尖如“眾星拱月”,高聳挺拔。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位於泰順雅陽會甲溪峽谷底部的承天氡泉,因出水量大、出水溫度高、醫療價值高而被譽為“浙南大溫泉”。省水文地質大隊測定,承天氡泉泉水是在地層下經過38年循環增溫而成的地下水,並從5000多米深處的地層冒出,出露地表水溫為62至68℃,日出量500多噸。氡泉於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級浴用醫療礦泉水名單。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屬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夏季平均25.1℃,冬季平均14.7℃。泰順多山近海,雷雨頻繁,雨量豐沛。所以在選擇出行時間時要考慮避開雨期。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由於地處中亞熱帶南北亞帶分界線上,氣候條件適於南北動植物群的繁殖生長,具有開展“優、特、奇、新”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深厚潛力。日照短、雲霧多,發展茶葉、中藥材的條件得天獨厚。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縣動物區系屬於東洋界中印亞界華中區的東部丘陵平原亞區,目前知名的動物有230科1129屬1466種,其中獸類24科55屬73科,鳥類40科130屬206科、爬行類9科31屬51種、兩棲類8科11屬28種、淡水魚類18科51屬66種、昆蟲類109科797屬957種、蜘蛛類22科54屬85種、在各類動物品種中,人工養殖的有16種。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珍稀瀕危動物多,是浙江的重要保種基地。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云豹、金錢豹、虎、黑麂、金雕、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黿8種,佔全省40%、全國7.41%;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短尾猴等42種,佔全省42.86%、全國15.91%;屬省級保護的有五步蛇等33種,佔全省66%。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百島飛雲湖由百丈湖、莒江湖、洪口湖三大湖及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湖周森林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為74.4%。溪流縱橫交錯,形成眾多的飛瀑險灘、清泉碧潭。沿湖從百丈至司前要經過白鶴峽(瞿門峽),峽的兩岸層巒疊嶂,峭崖壁立,山光水色,移步換景,有“十里畫廊”之稱。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在泰順、福鼎交界金山徐茂雄家存古木偶25身,也是作為“戲神”保存的。徐家雖貧,但長年香火奉祀“戲神”,據說已有400餘年。該“戲神”原從泰順馱地桐子彎村傳去,為“杭州府鐵板橋頭: 田公元師、鄭一鄭二鄭三相公,鄭四、王老先生”,據徐茂雄回憶:“最早由王法成師公傳毛琬清師公,往下傳徐法顯→徐應忠→徐法通→徐應靈,再傳徐茂雄也已七代。另據木偶藝人自己說和家族家譜記載(因家譜毀於文革無法考實),柳峰高場周德家傳木偶戲13代;筱村楓林黃宗衙家傳12代,如實均為500—600年。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百家宴”史稱“做福”,始於宋代,明清時期極為流行。當地將它看作是“聚宗親,商族事,祈上蒼,保平安”的善事,深受百姓喜愛。2007年,泰順因“百家宴”被省文化部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節日保護基地”。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在遊客如雲的風光表象之下,泰順廊橋的生存環境卻有著從未有過的尷尬。貧困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庇護了古廊橋的生存,一方面卻因為缺乏必要的資金保護,絕大多數廊橋在自然和人為的破壞面前顯得那麼無助和脆弱。

1990年,泰順南浦潘洋村的福慶橋被洪水沖毀,這座建於清光緒元年,擁有15間廊屋和3層重簷樓閣的百年廊橋,竟然真的成了“遺夢”。1999年6月23日晚22時,世界上最長的廊橋——武義熟溪橋,在暴雨中轟然倒塌,800多年曆史的古廊橋在洶湧的江水中化為照片中的記憶。實事求是地講,對於廊橋的認識,我們依然是懵懂和膚淺的,或者僅僅停留在“美”的表面,這些深藏在山坳裡的寶貝需要的不單是遊客的讚美,我們需要一些有力的舉措來使它們的處境被大家所關注。

■廊橋地理

廊橋主要分佈在浙南和閩北的山區,以浙江省的泰順、慶元、景寧和福建的壽寧四縣最為集中,其中慶元縣有登記在冊的廊橋52座,而慶元如龍橋是廊橋中惟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整個浙江省有廊橋近200座,但除了幾座比較知名的以外,大部分廊橋因交通價值的削弱或地理位置偏僻而處於無人問津甚至廢棄的狀態。

泰順目前共有廊橋33座,大部分集中於縣南的各個鄉鎮。在建築結構上,主要分木拱廊橋、伸臂梁廊橋和仙洞虹橋三種。位於泰順泗溪鎮的溪東橋是典型的“八字橋”,即木拱廊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整橋全長43米,寬6米,淨跨31米,如飛虹貫日。作為世界橋樑史上佔重要地位的6座木拱廊橋之一(6座橋分別是:泗溪鎮北澗橋、溪東橋、三魁鎮薛宅橋、仙居橋、筱村鎮文興橋、三條橋),溪東橋有泰順“最美的廊橋”之稱。戰州永慶橋則是泰順廊橋中的一個異類。事實上,它是為數不多的伸臂梁式廊橋的代表作之一。一走進下溪坪村,就遠遠可見這座橫跨於溪流之上,如軍艦般雄偉的廊橋。結實的橋墩穩穩地託著木結構的橋身,而這一託就是兩個多世紀。

三魁鎮劉宅村的劉宅橋,又叫仙洞虹橋,始建於明代永樂三年(1405年)。為屋式木平橋,二層重簷,劉宅橋是泰順年代最久遠的木平橋。在公路沒有開通之前,該橋還是泰順來往鄰縣福建福鼎的必由之路。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仕水碇步

泰順旅遊資源豐富,鳳垟雲海、胡氏大院、仕水碇步、承天氡泉等等,皆為自助旅遊上佳之選。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仕水碇步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仕水碇步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會甲溪峽谷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會甲溪峽谷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胡氏大院

泰順有許多特產,如:茶葉,婆餅,煙燻臘兔、鱒魚、鷓鴣等。泰順產茶環境得天獨厚,茶園多依山傍林而建,其土壤、水、大氣潔淨無汙染。茶樹長期受雲霧籠罩,漫射光照時間長,山區晝夜溫差大,芽葉生長時間充裕,持嫩性好,內含物積累豐富,所產茶葉香氣高爽,滋味鮮醇,風格獨特,自然品質優異,古以“黃湯”、“白毫銀針”著名,現以“三杯香”、“雪龍”享譽。“天壇”牌特級珍眉獲得世界第25屆食品博覽會金獎,“三杯香”、“承天雪龍”等名優茶,深受茶葉專家和廣大消費者好評,屢獲國際國內名茶評比大獎。產品銷往全國20餘個省市和出口德、美、日等國家,主銷區在杭州、蘇州、上海、北京、溫州等大中城市。

泰順古鎮有“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