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緣何成爲中國的政治名山

廬山,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除此之外,廬山還有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那就是它以政治名山著稱,承載著厚重的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尤以近現代歷史為最,無論是歷史名人或是政治人物,乃至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與廬山息息相關,緊緊纏繞在一起。

廬山緣何成為中國的政治名山

廬山自古以來名人云集

從遠古至清代有30多位皇帝參與了廬山的文化創造和發展。大禹治水曾上廬山;抗金名將岳飛更是把廬山當做第二故鄉;明代開國之君朱元璋為感激廬山的救命之恩,在仙人洞左側建“御碑亭”,封廬山為“廬嶽”,廬山由此而達到與“五嶽”並立的崇高地位。廬山的歷史遺蹟,代表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處處閃爍著中華文明的光華。

各個歷史時期的名人要人入住廬山則不勝枚舉。20世紀初,康有為曾徘徊於廬山黃龍寺三寶樹下;北伐名將嚴重因不滿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及“攘外必先安內”的內戰政策而在廬山隱居十年;曾兩度主政北洋政府的段祺瑞下野後在廬山築“聽泉閣”避暑;國民黨交通部長俞大維在廬山置辦家產,財政部長宋子文乘開會之際,與廬山建築老闆之女張樂怡談情;大革命失敗後,時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任秘書的共產黨員茅盾來廬山避難,並開始構思長篇小說《幻滅》;上世紀20年代中期,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在廬山度假期間,創作了既悲涼悽愴又激昂飛揚的《廬山石工歌》……

中共多位領導人大都登臨過廬山。周總理與放牛娃周桂花的故事,婦孺皆知;1959年劉少奇重遊海會寺和白鹿洞書院,回憶起32年來廬山養病的情景,感謝廬山人對他的細心照顧;毛澤東曾在廬山秘見賀子珍……

何以至此?除了廬山以綺麗風景和“清涼世界”著稱之外,那就是因為廬山有豐腴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障,給達官貴人、名人商賈提供了雅緻舒適的居住環境和優越的活動場所。

廬山緣何成為中國的政治名山

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

1926年12月4日,蔣介石第一次上廬山,他當時的身份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蔣介石和國民黨的中樞要員,腳踩冰雪、冒著嚴寒,在這裡舉行了首次重要會議。會上,他違背原先遷都武漢的主張,提出國民政府遷都南昌的議案。“廬山會議”這個後來為人熟知的名詞便由此而始。廬山牯嶺的政治色彩此後也越發濃厚起來。

蔣介石第一次上廬山,一呆就是10天。廬山秀美的風光和厚重的歷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竟然萌發“異日退老林泉,此其地歟”的感嘆。

蔣介石一生共18次上廬山,主持召開了11次重要的會議。自從1933年8月搬進“美廬”後,蔣介石夫婦更是每年夏天都上山避暑、辦公。除了抗戰8年未上山,一直住到1948年最後離開廬山。廬山,也就成為國民政府另一個政治文化中心,是國民政府的“夏都”。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歷史風雲,則與廬山有著緊密的聯繫。

蔣介石對紅軍發動的五次“圍剿”,有三次是坐鎮廬山策劃指揮。1933年至1936年,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其“惟一目的”則是為了“剿共”,為此,訓練了大批的軍官和黨政人員。在發動第四次和第五次“圍剿”前後,蔣介石在廬山的活動尤為頻繁。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放棄中央根據地,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徵。這使蔣介石大為得意。這一成功,也使他視廬山為“安邦定國吉祥之地”,加深了與廬山的政治情結。

廬山緣何成為中國的政治名山

1937年6月和7月,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代表團曾兩次來到廬山,就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問題與蔣介石面對面談判。至此,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1946年7月,蔣介石、宋美齡再一次住進了離別8年的“美廬”。幾天後,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來到廬山,同蔣介石磋商與中共和平談判事宜。馬歇爾在廬山、南京兩地來回穿梭,共計8次,調停最終失敗,蔣介石最終失去了整個大陸。

1948年8月18日,蔣介石帶著極度傷感的心情匆匆下了廬山。離開前,蔣介石在一塊平臥裸露的巨石上,題寫了高約35釐米的“美廬”二字。這是蔣介石在向廬山作最後的訣別。

廬山緣何成為中國的政治名山

中共的三次廬山會議

毛澤東一生愛山。他出生在韶山,開創在井岡山,轉戰於寶塔山,但毛澤東一生難以釋懷的是廬山,令人費解或不乏各種評說的則是毛澤東在廬山。

1959年6月29日清晨,毛澤東第一次登上廬山,興致勃勃地寫下了一首《七律·登廬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此時的毛澤東,心情是愉快的,對中國的前途充滿信心。

毛澤東這次上廬山,是來參加會議的。1959年的廬山會議,其實是兩次重要會議的總稱:一次是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與會者心情放鬆,會議氣氛活躍,以致於有“神仙會”之說。另一次是8月2日至16日的八屆八中全會。會議內容從糾“左”到反右,氣氛異常緊張,彭德懷因“萬言書”,而成為“悲劇”的主角。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工作會議在廬山召開。毛澤東對第一次廬山會議的沉重記憶猶新,上廬山之前,他就對秘書田家英說,“這次要開一個心情舒暢的會議。”在毛澤東的親自主持下,會議討論了工業、糧食、財貿、教育等問題。

廬山緣何成為中國的政治名山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舉行。當時,毛澤東已意識到林彪在迫不及待地搶班奪權。大會閉幕時,毛澤東談到這次廬山會議時說,這次陳伯達他們,搞突然襲擊,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但是,“廬山是炸不平的,地球還是照樣轉……”

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的三次重要會議,使廬山大禮堂這幢中西合璧的建築為中外所矚目。尤其是1959年的會議以極其沉痛的教訓載入中國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