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故事」中華民族的脊樑:抗法老英雄馮子材

晚晴時期,中華大地遭受著西方列強的鐵蹄蹂躪,加之腐朽無能的清政府一再的妥協忍讓,那時候的中華民族已是風雨飄搖。

就在這國家危難的關頭,一位年近古稀的愛國將領在今憑祥友誼關帶領著廣西、特別是崇左邊關各族人民抗擊西方侵略者。取得一場重振國威的中法戰爭鎮南關大捷。

「崇左故事」中華民族的脊樑:抗法老英雄馮子材

1884年的冬天,在清軍被法國軍隊在鎮南關打得丟盔棄甲,當清政府點將還擊卻無人敢應戰時,危急關頭,清廷任命7旬老將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領導鎮南關前線的抗法戰鬥。67歲的馮子材帶著剛剛招募過來的5000兵勇星夜兼程趕往鎮南關。

「崇左故事」中華民族的脊樑:抗法老英雄馮子材

1885年初,法軍侵佔鎮南關,後因兵力不足、補給困難而退至文淵(今越南同登)、諒山,伺機再犯。馮子材奉命率領所部(萃軍)奔赴鎮南關後即刻深入瞭解民情,視察關隘要地,大膽起用當地壯族青年蒙大,委任其為敢死隊隊長,商謀作戰計劃方案。同時,馮子材還綜合了各部將領和群眾意見,在關前隘的東嶺和西嶺,全長一千多米長之間用土石砌起一條高7尺、寬1丈的長牆,長牆前面又挖了一條深4尺、寬1丈的塹壕,塹壕前面的開闊地裡又挖了三百多個梅花坑,儼然給法軍佈下了天羅地網。

1885年3月23日,法軍第二旅主力1000餘人在尼格里的指揮下,兵分三路進攻關前隘。等待已久的清軍在馮子材的指揮下開始投入戰鬥。當法軍進入清軍包圍圈時,馮子材身先士卒,率兩個兒子和大刀隊千人,躍出牆外,衝入敵陣,與法軍展開激戰。在各路軍的緊密配合下,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

「崇左故事」中華民族的脊樑:抗法老英雄馮子材

鎮南關大捷共殺傷法軍近千人,使中國軍隊在陸地戰場轉敗為勝,轉守為攻,戰爭形勢為之改變。法軍敗訊傳到巴黎,茹費裡內閣被迫辭職。鎮南關大捷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戰爭中取得的一次勝利。

至今,憑祥還保存有大清國萬人墳、大青山和金雞山古炮臺、鎮南關大捷遺址等史蹟。近年來,憑祥市經過修繕,將這些史蹟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遊景點。

2015年12月25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廣西電視臺、憑祥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中國夢”題材重點影視精品工程項目——大型愛國主義題材電視劇《馮子材》。該劇重現了“鎮南關大捷”歷史傳奇,展現了一群以國家社稷為重、誓死保衛祖國河山的民族英雄,展示邊關各族人民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決心和勇氣,讓群眾感受到一種堅強不屈、團結奮戰的民族精神。

「崇左故事」中華民族的脊樑:抗法老英雄馮子材

“將軍氣湧高於山,看我長驅出玉關。平生蓄養生死士,不斬樓蘭今不換。” 這是晚清詩人黃遵憲讚美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馮子材的詩句。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馮子材率領廣西,特別是崇左邊關各族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偉大戰爭——中法戰爭鎮南關大捷的傳奇故事,依然深入人心。

「崇左故事」中華民族的脊樑:抗法老英雄馮子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