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手記」「身」入聽愁怨 「心」入解急難

「调研手记」“身”入听愁怨 “心”入解急难

大調研正是破解崇明發展難題、民生困惑的“金鑰匙”,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崇明區副區長、公安崇明分局黨委書記、局長谷繼明的心裡話~

“身”入聽愁怨 “心”入解急難

崇明區副區長、公安崇明分局黨委書記、局長

谷繼明

自全區部署開展“大調研”工作以來,我按照“六個緊扣”、“調研對象全覆蓋”的要求,走訪了不同調研對象,聽取了來自市民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方方面面的聲音,通過不斷深入走訪和調研,我對新時代下開展大調研工作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開展調研走訪時帶著感情收集研究問題,調研走訪後帶著溫度梳理破解難題,真正做到幹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社會真歡迎。

化解急難愁盼腳步不停

“一枝一葉總關情。”群眾的需求和期待是我們工作的動力。

在橫沙走訪基層村居和市民群眾過程中,我堅持“開門見山”式的交流方式,告訴群眾“大調研”就是要聽大家的“糟心難題”,就是要把他們的需求和期待轉化成工作目標,努力地去解決問題。“申崇七線站點優化設置”、“爭取共享單車擴大投放”、“建立應急救援通道”、“節假日G40交通擁堵”,這些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市民群眾十分直接和坦誠地“獻言獻策”,有的建議很有建設性,我都一一做好記錄,回去後對收集到的問題和建議歸併梳理,保證問題情況“一簍子帶上來”。

大調研為我們各級領導幹部和群眾拉近距離提供了良好契機,通過向人民問需問計,更好地把握了民情民意,構築了堅實的溝通橋樑。

優化營商環境任重道遠

在上海阿勒法船舶設備有限公司的調研,我先走進公司車間、員工生活區,親眼目睹了企業生產自動化,員工生活保障較好,工作熱情高漲,讓我體會到了招商引資項目給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隨後的座談中,我也開門見山地向負責人表示,大調研主要是來聽取經營中的意見建議的,是來為企業更好發展出謀劃策的。

隨之企業家的客套話少了、實在話多了:

“人才獎勵政策不夠全面,人力資源成本大”、“落地企業財稅政策空白”、“交通成本還是太高”等等。

在南門油庫調研時,企業負責人直言不諱:“谷區長,三沙洪路水閘故障後我們500噸的油船無法進入油庫,維修三四天將直接影響崇明三島22座加油站的供油啊,政府是否可以牽頭制定應急聯動機制。”從企業家的“苦水”中,我體會到了辦企業的難處,也感受到了企業對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殷切期盼。

崇明地區由於道路交通條件和產業結構定位的限制,企業營商環境和人才引進存在先天不足的劣勢,如何針對企業的需求,採取一些有效措施、探索一些可行辦法,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和資源切實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升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這才是我們在大調研工作中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

我相信只要我們付出真心,企業家們在崇明的根就會扎得越深。

破解瓶頸問題探索不斷

“三跨”問題是本次大調研活動的攻堅重點,由於需多部門協同解決,管理職責交叉,因此往往就成為最難解決的瓶頸問題。

在走訪市民群眾期間,我聽到多名群眾反映非法捕撈的問題,區委大調研辦也流轉了非法捕撈方面《問題跟蹤單》11件,這些都反映出市民群眾對打擊非法捕撈的迫切願意。為此,我特地召集公安的相關部門,調研歷年執法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即發現難、取證難、處罰難。針對瓶頸問題有針對性地強化了與環保、農業、水務、市場監管等政府職能部門的協作聯動加大了與檢、法等司法機關的會商研判密度,形成以部門聯動、行刑銜接、警民合作三大機制為支撐的平臺載體,落實了情況會商、信息通報、線索流轉、案件移交、聯合整治等具體措施。今年三個月的禁漁期內先後查處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64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嫌疑人79

名,成效顯著。

這是一次結合大調研工作,探索破解瓶頸問題的有效嘗試,順應了民意,贏得了民心。調研中我還收集到諸如“危化品車輛島外經營監管困難”、“招商引資的危化品企業資質差”、“老城區停車難”等“三跨”問題,主管部門的“單打獨鬥”註定抓手不夠、效果不好,如何通過大調研形成大合力、推動大落實,促進複雜跨部門問題的解決,是我下階段大調研工作的攻堅方向,力求打破瓶頸,破除壁壘,形成共管共治、協作聯勤的新機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聯繫所見所聞、所思所惑,我認為調查研究正是破解崇明發展難題、民生困惑的“金鑰匙”。我們一定要把群眾的真心話謹記於心,以貼近實際的政策和務實的作為,把群眾最期盼的事真正辦好。大調研,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