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国家农业研究投入与政策改革(二)

卢昱嘉 韩一军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

引言(二)

这项研究回顾了高收入国家在公共农业研发投入方面的长期趋势,考察了这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评估了一些国家进行的一些重要的政策改革。它提供了一个框架,让公众和私人研发投入发挥其间的互补作用,并且使公共研发投入在更大程度上继续在高收入国家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分析的重点是31个高收入国家,它们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这些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国家,拥有重要的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大多具有与美国相关的农业研究政策经验。

这31个国家加在一起,在全球农业研发投入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虽然很大,但却在不断下降。就在1990年,高收入国家的公共农业研发支出约占全球公共和私人食品和农业研究总支出的36%,但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降至25%以下。尽管高收入国家的公共农业研发支出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有所增长,但在发展中国家和私营部门却增长得更快。最新的证据(将在本研究的后面详述)显示,高收入国家的公共农业研发支出总额在2009年实际价格(经通胀调整)达到最高,随后有所下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2006—2050年间,全球粮食需求将增长约60%,至少90%的增长来源于现有农田的农业产量和种植强度的提高,而不是通过扩大农田来满足(Alexandratos, Bruinsma,2012)。如果这一支出缺口不能被私营部门或发展中国家等其他地方研发支出的增加所抵消,那么公共的研发投入的下降可能使未来的农业增长处于危险之中。

*本文翻译自美国农业部报告《Agricultural Research Investment and Policy Reform in High-Income Countries》,不代表作者及本头条号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