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7月9日

山西省气象局

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

未来十天山西省多降雨天气

强降雨时段出现在9-12日

10天累积降水量20-130mm

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6月入汛以来,影响山西省的主要天气事件有强对流、大范围降雨、高温等天气。主要出现了2次暴雨过程、4次强对流天气过程、1次高温天气过程,分别为8~9日、24~26日暴雨天气过程;6日、9~12日、16~19日、21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及11~15日高温天气过程。

主要天气过程

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7月10日:全省阴天,有小到中雨,临汾一长治以北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忻州、吕梁、太原、临汾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7月11日:全省阴天,有小雨,临汾一长治及其以北的部分地区有中雨,忻州、吕梁、太原、阳泉、晋中、临汾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有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7月12日:全省阴天转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晋中、吕梁、阳泉、长治等地的部分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

7月13日:全省,有阵雨或雷阵雨,长治、晋城等地的部分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

7月14-18日:全省还有阵性降雨天气。

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截至目前,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已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长治市城区、郊区等8个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2级(橙色)。长治市襄垣县、屯留县等16个县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3级(黄色),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目前,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已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预计未来24小时,长治市城区、郊区、长治县、平顺县、壶关县、潞城市,忻州市五台县、代县部分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2级(橙色),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高,请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做好避让准备;

长治市襄垣县、屯留县、长子县、沁源县,晋城市陵川县,朔州市怀仁县,晋中市左权县、太谷县,临汾市襄汾县、古县、安泽县、蒲县、汾西县、霍州市,吕梁市石楼县、交口县部分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3级(黄色),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请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巡查。

预警起始时间:7月8日20时,请按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行动要求落实。

这几天t的天气进入了酣畅淋漓的状态

狂风暴雨大作之时

雨伞不但无用

反而成了阻力制造者,

纵使披着雨衣送外卖的小哥

也不免被浇成落汤鸡

那么问题来了

在古代要是下这么大的雨,

人们怎么出行啊?

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蓑衣

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在伞没有普及的年代,古人挡风避雨使用什么物件?更多是蓑衣、斗笠(斗篷)一类雨具。《诗经·小雅》中的《无羊》诗即称:“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从中可以看出,先秦时,人们外出放牧,防止下雨,是带着蓑衣和斗笠的。旧时的蓑衣工艺精湛,做工考究,穿戴后便于劳作和行动,是民众长期智慧的结晶。

蓑衣用什么做的?

蓑衣,主要有草编和棕编两种,其中最为常见,也最能体现传统手工艺精髓的是后者,所以蓑衣又称棕衣。制作棕衣的原材料是棕榈树的叶鞘纤维,俗称棕榈片、棕榈布。棕榈片纤维坚韧,不易折断,气无,味淡,经过清理晒干等防腐处理后,适于编织。

蓑衣不止能防雨

蓑衣的主要功能是防雨和防晒。中国南方地区常年多雨,空气湿度大。雨天时,尤其是"梅雨"时节,是劳作的重要日子,需要冒雨进行。在晴天时,由于外部湿度大,体内汗液不易排出,热量积聚,不适当防晒极易引发中暑等相关问题。撑雨伞禁锢双手,阻碍劳作,在没有雨衣的旧时候,蓑衣是最好的遮雨用具,是农家的必备物品。

蓑衣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蓑衣得以在旧时的农业中国得以广泛使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耐用,蓑衣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可以维持6 至7 年,产生破损经过缝补后,可继续使用多年。

二、蓑衣采用植物纤维,穿着透气,晴天和雨天都可使用。而且蓑衣具有很好的保暖性,气温低时也可穿着,对劳动人民非常实用。

三、整体短小,穿着时四肢活动自如,便于劳作。不像现代的橡胶和塑料材质易其静电,从而与其他衣物摩擦粘贴,增大行动时的阻力。

四,蓑衣由于其原材料所致,能散发出淡淡的棕榈味道,有驱赶虫蛇的功效。

当然,时代是在进步的,科技是在发展的,跟现在的雨衣相比,蓑衣还是有很多缺点。

比如相比雨衣,蓑衣显得十分笨重。一件成人穿的蓑衣有5 公斤左右,而雨衣平均只有0.5 公斤,因材质的不同,甚至还有重量几乎为0 的雨衣。

除此之外棕榈毛质地较硬,蓑衣编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细小的纤维头与人体的接触,极易使人产生刺痒感。而雨衣虽然不透气,但橡胶或塑料薄膜的材质可以使接触面十分平滑,短时间的穿着是非常舒适的。

雨伞

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伞,如今乃寻常之物,种类样式可谓五花八门。那么,伞是谁发明的?古代的伞材质有哪些?伞这种用具为什么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地位尊卑的象征?

伞是谁发明的?

伞到底是谁发明的,迄今并无定论。有说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心疼丈夫冒雨工作而发明的,也有说是鲁班的师娘以行走的亭子为灵感发明的。

实际上,伞在上古时已出现。宋高承 《事 物纪原》引东汉服虔 《通俗文》 称:“张帛避雨,谓之繖盖。即雨伞之用,三代已有也。”《六韬·龙韬》记载,周武王当年攻伐商纣 王时,“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这里“盖”即雨伞,说明在公元前 11 世纪时, 已出现了雨伞。

贵族象征

皇帝出行为什么要打伞?

说到伞,有一个歇后语最为流行,叫“和尚打伞——无法 (发) 无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除了僧人不蓄发和打伞会遮住天空的 客观事实外,就是因为古代用伞有规制,包括和尚在内,是不能随便打伞——称为“华盖” 的伞曾是中国帝王和贵族的御用品。

孔子没伞也尴尬

伞在先秦时期是一种贵重用具,孔子当年就因为没伞而尴尬。据 《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将行,雨,无盖”。作为当时有名的大学 者,连把雨伞也没有,门人建议孔子去向其弟卜商 (子夏)借把伞,但孔子担心弟子不借,拒绝了,因为子夏太吝啬。那个时候的伞是用帛制成的。

伞的材质演变

东汉蔡伦发明纸后,就出现了在纸面上涂桐油的油纸伞,但那时的伞主要是黄纸做成,这说明我国油纸伞的历史距今2000年左右。

唐代,油纸伞广泛在民间使用。这一时期,由于专门用于书画宣纸的出现,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字绘画的的书画油纸伞。油纸,就是涂抹上防水油脂的厚纸, “油盖”、“油伞”等别称皆因使用油纸而来。宋代陈师道在其 《马上口占呈立之》 诗中即提到这种伞:“转就邻家借油盖,始知公是最闲人。”

宋代民间制伞水平已很高,到明代更形成一门独特的手艺。明代纸伞多使用“小皮纸”,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造纸皮”条曾专门提到了这种纸:“芙蓉等皮造者,称小皮纸,在江西则曰中夹纸……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 当时,民间最时尚的纸伞是一种用绿油纸制作的伞,亦称“青凉伞”。这种伞曾是婚嫁风俗中的一道风景,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棉布上油的油布伞,据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油布伞,欧洲人经过改进,进而发展成了现代意义的折叠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山西未来十天 累积降水量达20-130mm!山西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如今,在有雨的天空之下,五颜六色的雨衣和雨伞充满了下雨的世界。蓑衣为一家人遮风避雨的年代过去了,油纸伞也更多被当做收藏和赏玩之用。当人们在游玩时再看到蓑衣和纸伞,一时心血来潮,或许会拿一件来体验一下穿这些原生态物件的感觉。但那纯粹是一种意趣,与遮风挡雨无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