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封號的王爺清朝一共就兩位,權勢都在當時的皇帝之上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王朝。這個朝代的名人,也湧現得最多。多爾袞、康熙、乾隆、李鴻章、和珅、曾國藩、洪秀全、慈禧、袁世凱、光緒、溥儀、康有為、林則徐、鄧世昌等等,許許多多的清朝人物簡直家喻戶曉。

這個封號的王爺清朝一共就兩位,權勢都在當時的皇帝之上

有人戲稱,清朝國運興於太后,也亡於太后。前者指皇太極的皇后、順治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而後者,則是臭名昭著的咸豐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也有人說清朝的國運是興於攝政王、也亡於攝政王。興的是睿親王攝政王多爾袞,而亡的是醇親王攝政王載灃。

大清朝大大小小的王爺,一共有四五百個,而攝政王卻只有多爾袞和載灃兩個人。不過,這兩個攝政王在才能、膽略、魄力、志向等各方面卻有天壤之別。多爾袞雄才大略、精明強幹、戰功赫赫;而載灃卻平庸無能、軟弱無為。

這個封號的王爺清朝一共就兩位,權勢都在當時的皇帝之上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一代梟雄。他在清初八旗鐵騎佔領中原的戰爭中,身先士卒、南征北戰、勇猛果決,立下赫赫戰功。可以說,多爾袞是清朝江山的奠基人。正是在他的運籌帷幄、浴血奮戰之下,女真人才從關外入主中原。當時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皇帝是誰,但人人都知道多爾袞的大名。

在皇太極死後的權力爭鬥中,多爾袞本來也是有實力和威望問鼎皇帝寶座的,但他卻妥協了,全力輔佐幼小的順治當上皇帝。多爾袞為了大清的江山嘔心瀝血,是清朝建國的第一功臣。

這個封號的王爺清朝一共就兩位,權勢都在當時的皇帝之上

可惜的是,多爾袞壯年先逝。他死後,順治很快對他進行政治清算,剝奪了多爾袞的一切封號爵位。並且刨墳掘墓。順治、孝莊的這種做法,對多爾袞是非常不公平和無情的。好在後來乾隆皇帝為多爾袞平了反,對他的功績重新進行了正確的評定!

多爾袞是大清第一位攝政王,第二位攝政王是載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宣統皇帝溥儀的親爹。慈禧老佛爺在臨死前下旨讓溥儀繼承光緒的皇位,封載灃為攝政王,幫助幼小的宣統皇帝監國處理朝政。載灃也成了晚清最後三年的實際最高掌權者。

這個封號的王爺清朝一共就兩位,權勢都在當時的皇帝之上

多爾袞的攝政王,是自己叱吒風雲打下來的。而載灃的攝政王,是因為他是娃娃皇帝他爹而得來的。載灃執政的那幾年,清王朝內憂外患,可惜他沒有多爾袞那樣的魄力和手段,清王朝終於落下歷史帷幕,變成了中華民國。

第一位攝政王奠定了大清統一的基業,而第二位攝政王終結了大清二百多年的江山。同樣是攝政王,攝政的差距咋這麼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