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善良!九江街頭免費愛心冰櫃刷屏,這個世界比你想像的更溫暖

入夏以來持續高溫,7月27日,在三中對面陽光家園門口出現的一臺冰箱突然"火"了,冰櫃上貼著愛心說明表明這臺冰櫃專為快遞員、清潔工人、外賣小哥、交警等戶外工作者提供免費冷飲、雪糕。冰櫃無人看管,全憑自覺領取。

相信善良!九江街头免费爱心冰柜刷屏,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愛心冰櫃一夜之間刷屏了朋友圈,也打動了骨子裡就仗義、有愛的九江人。而掌中九江記者在潯陽區五臺愛心冰櫃現場通過鏡頭記錄的細節,在近40度的戶外高溫下,卻讓人淚目。

7月28日下午14時,記者來到陽光家園門外的冰櫃前,距離冰櫃出現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天,愛心冰箱的情況如何呢?

記者發現此時的冰櫃比27日更滿了一些,除了普通的礦泉水還多了一些綠豆、紅豆、老北京的冰棒由於此時並不是上下班高峰期,來取飲料的人並不多。

相信善良!九江街头免费爱心冰柜刷屏,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愛心市民拉了一面包車鹽汽水送過來

而此時一位大哥用麵包車拖來了一車的瓶裝的鹽汽水,“我是在網上看到了,今天拖來20箱鹽汽水過過來,一共480瓶。”這位吳大哥告訴記者,他27日晚上在微信上看到愛心冰櫃的信息後就行動起來,“夏天喝這個鹽汽水,可以幫助環衛工人是降溫降暑,我也是九江人,也為九江出份力。”

相信善良!九江街头免费爱心冰柜刷屏,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10歲小女孩和孕婦媽媽走路來捐水

就在記者採訪的時候,一名孕婦帶著一名小女孩,提著塑料袋也來到了愛心冰櫃面前,她從塑料袋中拿出了4瓶礦泉水和幾支雪糕依次放進了冰櫃內。小女孩名叫潘欣怡,今年十歲,在湖濱小學讀五年級。原來今天她和媽媽在居委會看到了愛心冰櫃的宣傳後,拿出了她自己的8元零花錢,買了水和冰棒,大中午和媽媽走路送過來:“很開心,因為能幫助到環衛工人,樓下的地都是環衛工人掃的,他們很辛苦”。

店員:看到冰櫃空了,我們就立馬補了進去

相信善良!九江街头免费爱心冰柜刷屏,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記者在愛心冰櫃上看到一本愛心登記本, 從上面的登記情況可以看到,從27日到28日24小時不到的時間內,共有10多位愛心市民來捐贈礦泉水。“很多環衛工人排隊過來領水,他們都很開心,昨天晚上冰櫃就空了,我們也立馬補上了。”據陽光家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7日下午4點愛心冰櫃送到了陽光家園酒店門口,許多環衛工人、來店內拿餐的外賣小哥看到冰櫃後,都非常開心,大家都排著隊拿起了礦泉水,而店裡的員工也主動維護起來,沒水的時候也對冰櫃進行了補充。“昨天晚上就有一個男士送了兩箱礦泉水來,當店員讓他登記的時候,他說不用登記就走了。”

環衛工:開心!從兩畝地趕過來喝水吃冰棒

相信善良!九江街头免费爱心冰柜刷屏,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當天下午15時左右,陸續有環衛工人驅車趕到陽光家園的這個愛心冰櫃點,“班長告訴我們這個消息,我們從兩畝地過來拿冰棒和水喝的。”環衛工劉先鳳大姐說,她也是潯陽區環衛所的一名環衛工,大家得知了免費提供礦泉水和冰棒的消息後,就互相告訴了同事,大家都挺開心的,上班下班都會繞路來這裡喝點水。

“紅旗手機城門口的愛心冰櫃,由我們守護”

相信善良!九江街头免费爱心冰柜刷屏,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隨後記者對潯陽區的五個愛心冰櫃點一一進行了走訪。

在紅旗手機城門口設置的愛心冰櫃,不斷陸續的有人來拿飲料,而這臺愛心冰櫃的後面有一群守護它的粉紅小姐姐們!“我們平時都會看著,如果不是環衛工人就不讓他拿,我們的顧客也會捐款,裡面王老吉就是我們顧客買的。”紅旗手機店的身穿粉色工作服導購告訴記者,她們每天在這裡上班也會幫忙看著這個愛心冰櫃,有些顧客問起,她們也會主動介紹這個公益活動。“有時候環衛工人來喝水,我們也叫他們進店裡來喝,不要站在太陽底下。”

而就在記者採訪結束,一位花臂大哥,也騎著三輪電動車送來了三箱北冰洋飲料,“我自己也是送貨的,也知道夏天環衛工人和外賣小哥辛苦,所以就送幾箱過來。”

潯陽區設置5個愛心補給站,愛心活動仍在延續

據記者瞭解,目前潯陽區共有五個愛心補給站已設置好,請您看到附近有快遞員、環衛工、外賣小哥、交警、消防官兵公安巡邏員等戶外工作者時,告知一聲這裡有冷飲補給。同時歡迎廣大愛心人士捐贈冷飲礦泉水等物品,讓愛傳遞永遠在路上。

相信善良!九江街头免费爱心冰柜刷屏,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心補給站地址如下:

白水湖街道:麗楓酒店對面 九江銀行門口 ;

人民路街道:陽光家園酒店門口;

金雞坡街道:吉祥樓 中鐵九橋門口;

甘棠街道:大中大交通銀行;

湓浦街道:紅旗手機城門口。

作為有愛的九江人,

我們相信這場愛心活動

也不僅僅限於愛心冰櫃,

掌中九江呼籲愛心市民,

上下班途中,多帶一瓶水,

送給身邊有需要的他,

用我們的行動,

把九江激情的40度高溫變成涼涼的25度。

(來源:掌中九江記者 劉芸/文 陳韋達/攝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