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谁是我师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三人行,谁是我师

我们认识到他人的长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则更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不断进步。这个道理仿佛谁都明白,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却往往表现的不够谦虚,只要得到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不愿请教他人,这实在是幼稚无知的表现。古往今来,有多少卓越的科学家总把谦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告诉自己学无止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认识到:人者必有师。在每天接触的人或事上都会有优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学会发现他人优点,积极吸取。而一些不好的方面则及时反观自我,进行自省,在此之中不断进步。像孔老夫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其中一个人是恶人,一个人是善人,还有一个人就是我自己。也就是说,我从善人身上学他的善,从恶人身上避免他的恶,无论是善人、恶人都是我可以学习的老师。
三人行,谁是我师

现在的人却没有这种态度。看到有德行的人、做得好的人,心生嫉妒,怨恨之心也由此产生;见到不贤德的人、做得不好的人,则心生嘲笑,瞧他不起。

古人告诉我们,无论是见到善人,还是见到恶人,都要生起一种正确的态度。修行不是去修正别人、看别人的过失,而是修正自己的这一颗心,让自己的这颗心时时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这么大一本国粹,倘若知悉一二,这人生也就不会走太多的弯路了。有些道理,我们都懂,却还要刻意违背;有些事,明知不得为,而为之,终了损人不利己。

时常赞叹圣人之伟大,感叹他们对生活通透的解悟。古人做学问,殷勤、踏实、刻苦、谦虚、善钻研。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有着最深的道理,多了觉得无味,少了觉得不清。学问如酒,弥久沉香。
三人行,谁是我师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世间学问没有止境,而谦卑向学的人,却凤毛麟角。时代在变,真正的中国文化,却在一点点被时代洪流埋葬。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属于我们的文化,都被逐渐抛却,请问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炫耀的呢?

有些人,总是太过于自负自满,似乎比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更盈满。古往今来,真正做学问的人,都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对知识的追求,不耻下问,不恃才傲物,不骄傲自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我们常常耻笑他人的孤陋寡闻,知识浅薄,殊不知当我们在耻笑他人的时候,也是在耻笑自己。一个谦虚向上的人,在他眼里,任何人,都是自己成长路上的老师。“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生路漫漫,谁不是在边走边学,边成长呢?
三人行,谁是我师

看到一些陌生的词句,总会绞尽脑汁把它们的意思了解透彻,以免将来遇到,再次出现陌生感。每一个字句,都像是一个个温和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就一定要认真的了解它们真意,而不是一眼而过,再见依旧不认识。

你必须放低姿态,谦卑,不耻下问。见人之善而学之,是一种好学的谦虚精神;对于不善者,避而远之,以此引以为戒,这是一种修养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