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低洼的廣府古城爲什麼從未遭過水淹

廣府古城坐落在永年窪中央。永年窪位於河北永年東南部,窪澱南北長5800米,東西寬4600米,總面積4.6萬畝,這是繼白洋淀、衡水湖之後的華北第三大窪澱,是河北省南部惟一的內陸淡水溼地生態系統。永年窪南臨滏陽河,東有支漳河,東北有留壘河,北有牛尾河,窪澱陸面平均海拔僅41米,比滏陽河河底還低兩米。

地勢低窪的廣府古城為什麼從未遭過水淹

因興建於元明清時期的古城牆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發遊客眾多,網上稱其為被遺忘的神秘古城,廣府古城這個名字開始流傳。廣府古城現存兩甕城、六城門,東有陽和門,西曰保和門,南稱陽明門,北為貞元門。廣府古城歷史上曾為曲梁縣、廣平郡、武安郡、廣年縣、永年縣、洺州、廣平路、廣平府治所。

地勢低窪的廣府古城為什麼從未遭過水淹

據專業人士調查發現,永年窪地海拔高度較邯鄲市低16米,並且有滏陽河、支漳河兩條河流環繞。廣府古城又位於這片窪地的最低處,海拔為41米到43米,只有城中心局部略高。城外護城河水位是40.5米,再外圈溼地的水位是41米。很明顯,這小小的1米到2米的落差,或許不足以抵擋大的洪水。但據史料記載和當地居民相傳,歷史上的廣府城,2500多年來從未遭過水淹。無論外面來的洪水,還是城中內澇,從沒有洪澇災害的記錄。

地勢低窪的廣府古城為什麼從未遭過水淹

廣府古城的防洪排澇是怎麼解決的呢?參與廣府古城保護規劃的專家曾懷疑城內有專門的雨水管道。但經考證和實地探尋發現,整座古城沒有任何雨水排放管道。

地勢低窪的廣府古城為什麼從未遭過水淹

經過對廣府地圖的深研,結合當地“三山不顯,四海不幹”的說法。專家得出兩個結論:古城城內的防澇是靠“四海”的池面蓄水解決的,這得益於廣府古城卓越的豎向設計。實地探測發現,廣府古城內最低點不是四個城門口,而是古城的四個角。也就是說城內雨水一旦多了,不是從城門洩出去,而是流到城內四個角位置的水池中,蓄起來。經過測算,城內四角低於海拔42米以下的部分,面積總和占城內土地面積的七分之一。用城內七分之一的水池窪地將另外七分之六的地面雨水容納,城市即可避免內澇。

地勢低窪的廣府古城為什麼從未遭過水淹

對外的防洪,完全依靠(一直完整的)城牆,它是防洪保命的屏障。歷史上任何時期,廣府古城的城牆都沒有進行過拆毀,明朝時期,還將土牆砌成了磚牆。

地勢低窪的廣府古城為什麼從未遭過水淹

廣府古城的城牆東側、南側為滏陽河大堤,西側、北側亦有河堤。測量後發現,距城牆800米至2300米不等的河堤,地勢均比古城牆低3米左右。再大的洪水,能漫過河堤,卻漫不過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