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作業難度太大?分明就是家長會錯了意

說道孩子的作業,很多家長就一肚子的苦水。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多年,很多學校的作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注重手腦結合,而正是這樣的作業把家長們都愁懷了!直報怨:這哪是給孩子的作業,分明就是給家長的作業。這可能是家長回錯了意。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作業,在來看看為什麼是家長回錯了意。

讀《時事畫報》電子書,總結三件大事

三年級小學生的寒假作業,”讀《時事畫報》電子書,總結三件大事“,家長表示:她找了半天才發現這是清末的報紙,還是用的廣東方言,別說孩子,家長讀起來也費勁。

“奇葩”作業難度太大?分明就是家長會錯了意

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當孩子遇到很多素材、參考資料不能準確閱讀理解,包括生僻字、方言、背景等等的時候,掌握查證的辦法是有效閱讀理解的保證,實際上老師是希望家長能夠通過幫助孩子完成作業,來指導孩子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去查找相應的參考資料。掌握這種方法才是孩子日後學習的有力手段。

做三稜柱、四稜柱的作業

在看看家長們遇到的"手工作業”,讓做三稜柱、四稜柱等,家長表示孩子爹就做了三個小時。

“奇葩”作業難度太大?分明就是家長會錯了意

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很明顯,這個作業是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加深對幾何空間的認識。孩子做不出來,不是難度大,而是對幾何空間的認識不夠,同時手腦協調能力不夠造成的,父母都要做3個小時,可見如果父母陪同協助孩子一起做的話,那麼在類似手工的準備上,親子游戲的交流,父母與孩子的協同,知識點的認識等等都能得到很大提升,既培養孩子的思考與動手的能力,同時也是加深父母對孩子的瞭解。

幼兒園的手工,用廢棄的易拉罐做的飛機的。

“奇葩”作業難度太大?分明就是家長會錯了意

幼兒園的孩子普遍年齡在3-6歲,這麼複雜的手工很明顯孩子是絕對不能獨立完成的,這個作業確實是給家長留的,因為現在的很多父母都忽視了親子關係,而孩子在6歲前的人格成長的重要階段,親子互動是很重要的,而通過這麼一個手工作業,增加親子互動,培養親子關係,要知道當父親在做這個手工遊戲的時候,孩子眼中的崇拜、好奇、喜愛、成就感等等情緒表達,對孩子情緒培養都是極其有利的。

說了這麼多,不是老師的“奇葩”作業多麼難為家長,而是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忽視了很多重要的東西,在好的老師也要面對幾十個學生,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時間最長的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更加重要,既然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那老師只有“強制執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