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的「太公」在濰坊稱帝?

↑點擊“濰縣老事兒”,關注不扯淡的公眾號

按: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是現實的啟示。似是而非的傳訛和演繹,最終是扯了古人的淡,汙了今人的眼。

幾天前,在某會公號宣傳濰坊人文底蘊的推文裡,看到一句話很扎眼,不由得要較一個真兒。

推文很用心,蹭央視熱播紀錄片《國家寶藏》的熱度,標題為《看《國家寶藏》不過癮?不如來濰坊親眼見見……》。閱讀過後,受益匪淺,就是對文中一句:“四千年前,太公在這裡稱帝”,不知其所云。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子還曰,“不懂裝懂,永是飯桶”,於是小心翼翼的給人家留言請教。公號的小編很客氣,秒回,發來一個網址鏈接,指向了另一個公號。言外之意很明顯:我這話是從這裡COPY的,有問題問他們家去!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好吧,那咱就跟過去看看。在該號發表於2017年8月13日的推文《綜述│濰坊歷史上的文化名人》中,確實找到了這一段內容。看來這個說法不是一個孤例,一定是有出處的。我輩看不懂,肯定是因為見識短淺,真有必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再漲一漲知識。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於是,檢索關鍵詞“太公在這裡稱”,搜微信。嚯!收穫不小啊,此說流傳竟然如此廣泛。難道,真有這麼個“

太公”,曾經在濰坊大地上稱帝?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太公”,是誰家的太公?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詞典裡,“太公”一詞有多種釋義。那麼,這位四千年前在濰坊“稱帝”的“太公”,是哪個意義上的“太公”呢?

既然是“四千年前”,時間一下追溯到了春秋時期。事兒君小心翼翼的猜測,難道是商周時的“太公望”姜尚?姜太公?

果然,在推文《何必羨慕北上廣?!濰坊就奇好啊!》中,看到了姜尚作為“濰坊名人”的表述:“

姜尚,商朝,齊太公,都城營丘(今昌樂縣一帶)。姜子牙垂釣渭水之說由來已久,山東濰坊的這條渭水河,也稱南溪。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恍(zhuang)然(mu)大(zuo)悟(yang)!

原來“在這裡稱”的“太公”,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姜太公啊!邊學邊查,邊學邊問,就是漲知識!

那麼,問題又來了:姜“太公”稱帝,確有其事嗎?

回答:姜太公是否稱過帝,我說了不算,你說了不算,那一票公眾號也說了不算!歷史典籍說的才算!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歷史上,姜太公確有其人,“東海上人”,既然距離東海不遠,家鄉當然有可能是渤海畔的東夷一帶。

《史記·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好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羆,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大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當週文王還不是周文王的時候,姬昌在渭水之北岸遇到了正在釣魚的呂尚。認為他就是自家父親老太公預言中的那位聖人,所以尊稱呂尚為“太公望”,並拜其為師。這個渭水,當然不是濰州八景“南溪垂釣”裡那條濰河的支流渭水河,而是在陝西的黃河支流渭水,也就是成語“涇渭分明”裡的那一條渭水。

《詩經·邶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止。”

《史記·齊太公世家》:“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

文王姬昌、武王姬發,在姜尚的輔佐之下,終於接力把商紂王給幹下去了,實現了從商到周的改朝換代。周天子分封諸侯,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其中因姜太公功勳卓著,被首封於齊地

營丘建立齊國。然而,此“營丘”之地望,在史學界通常被認為在臨淄的韓信嶺一帶,並有考古發掘的周代墓葬以為佐證。另一種說法,春秋時齊國“營丘”的地望在今昌樂營丘,此說作為一個傳說,尚缺乏嚴謹的典籍考證和考古支持。而以此將姜尚姜太公歸為濰坊,確實牽強了一點兒。

同時,根據史書記載,可以確證的是,叫他呂尚也罷,姜尚也罷,太公望也罷,姜太公也罷,這位功勳卓著的老人,即便他所封之“營丘”就在濰坊昌樂縣的營丘,那也只是被封侯營丘,是諸侯國的國君。說破天去,就是到了最牛掰的齊桓公時代,名列“春秋五霸”,也未見有“稱帝”之說。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里,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再牛掰的諸侯王,也是名義上在周天子之下的。

回過頭來,再看“太公在這裡稱帝”的說法,謬之遠矣!

谁家的“太公”在潍坊称帝?

鐵粉兒可加小秘微信wf54060046,敲門入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