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丟了姓名的狀元

民間故事:丟了姓名的狀元

堂堂三甲舉子竟無名姓!難怪暴戾的朱皇帝要怒髮衝冠。

洪武四年的一天早上,京城一家等級低客棧裡,幾個等候發榜的舉子正在大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壯志,兩個錦衣衛遽然衝進門來,不由分說抓住一個自稱寒門墨客的年輕人,連推帶拉去了皇宮。

俗話說,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朱元璋以武力攫取全國,但管理國家,他知道還要靠這些熟讀四書五經的墨客。所以國家政權剛剛安穩,朱元璋就下詔康復科舉制度,明令“非科舉者勿得與官”。

科考完畢後,本地的舉子們都已四散回鄉,只剩下一些外地人停留京城等候榜文。這些人在京城大多無親無友,要麼就是相聚喝酒談天,指點江山;要麼就是出入花街柳巷,打發無聊韶光。只要單個家境貧寒的考生憂慮旅費用完,就在鄰近的小店肆裡做起了雜工。許多店肆也樂於僱這些學子,期盼他們哪個將來能夠出將入相,也是店肆誇耀的本錢。

寒門墨客就是這些留京舉子中的一位。

按照常規,科舉考試三甲考生的卷宗要呈皇帝御覽,由皇帝欽點狀元、榜眼和探花人選後再發榜發佈。當時為防做弊,試卷上考生的名字都是密封的。主管科舉考試的禮部尚書,親手在皇帝面前翻開三甲考生的試卷後,發現其間一名考生的考卷上沒有名姓,只填有“寒門墨客”四字。

不只考試院的那些大員們古怪,就連皇帝老兒也困惑了,決議親身見見這個舉子。儘管沒有名字,但皇帝開了口,要找一個考生,自非難事。

錦衣衛把寒門墨客帶進了大殿,朱元璋一看這年輕人,儘管穿著破舊,卻是眉目如畫,便溫文地問道:“科舉考試這等大事,怎樣不寫名姓?”

“稟告萬歲,不是小人不寫名字,實乃小人無名無姓,無法填寫。”墨客匆忙辯解。

“斗膽,萬歲問話,還不厚道,留神治你欺君之罪!”不待皇帝發話,一大臣就大聲呵責。

“小人不敢,實乃因家裡貧窮,沒有名字,還望萬歲爺明察。”

朱元璋差點笑作聲來,窮能夠沒有產業,不會沒有名字啊。想俺朱重八小時分給人家放牛,人家都說俺窮得只剩一個“朱重八”的名字了。都是娘生父養的,哪有沒有名字的人啊?

“那麼你是哪裡人士,爸爸媽媽姓甚名誰,他們該不會也沒有名字吧?”明顯朱元璋今日心境不錯,問話也很有耐性。

可這墨客只說自己是北方人士,對爸爸媽媽名字也是三緘其口。

朱元璋有些惱怒,就是那些一同赴湯蹈火打全國的功臣,現在也不敢這樣對待自己的問話,一個小小舉子居然明火執仗詐騙自己,皇家威嚴安在?

這時,一個大臣到朱元璋身邊提示說,這墨客不敢露身世份,會不會是外國探子,或前朝犯臣之子?此刻北方鴻溝時有衝突,大臣們對外域奸細之事都是心有餘悸。朱元璋登時臉色一沉,耐性全無,大喝道:“國家大事好像兒戲,此人不行大用,革去功名,押入大牢,再不說實情,秋後問斬。”

墨客就這樣被押入大牢。

朱元璋閱人很多,他天然理解這年輕人不會是探子,即使是個探子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他也是想嚇嚇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好讓他乖乖說實話。

哪知這墨客進了牢房後仍不改口。眼看到了發榜的日子,衙門請示皇上,讓科舉考試的第四名遞補探花,倉促給墨客定了個輕視考試製度、詐騙皇帝的罪名,打入死牢。

朱元璋殺人如麻,殺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大臣都不曾眨一下眼睛,要殺這樣一個窮墨客,天然也不會婆婆媽媽。

轉瞬到了處決人犯的日子,這寒門墨客也將被綁赴刑場,許多人都為墨客悵惘,可這是皇帝金口玉言判的鐵案,誰又敢說半個不字。正在這時,卻有一衣冠楚楚的白叟來到皇宮外,口口聲聲要告御狀,為墨客鳴冤。朱皇帝也還記掛著墨客的工作,決議親身審理此案。

本來這墨客不只有名有姓,還身世於前朝大都的一個書香之家。因為戰亂,墨客家產被洗劫一空,爸爸媽媽連氣帶嚇,雙雙脫離人世。為餬口,墨客在鄉村做了私塾教師。

皇上康復科舉考試,墨客離鄉背井前來應試,怎奈天不從人願,在一家客棧,墨客一病不起,花光了一切的旅費,病況也未見好轉,被客店老闆趕出門外,最終岌岌可危,倒在一家當鋪的門前,是好意的當鋪老闆收留了他,為他抓藥看病,養好了身體。老闆還有心贊助墨客進京應試。

墨客心境沉重地說:“我一介墨客,自己危在旦夕,救命之恩,已無力酬謝,怎好再承受您的恩惠。”當鋪老闆猶疑了一下,說:“我是開當鋪的,當然也不能做賠本生意,你就把身上最值錢的東西當給我吧。”

“除了半箱子破書,我已身無長物,只剩爸爸媽媽給我的這副身板了。”墨客苦笑一聲。

老闆微笑著說:“除了你的身體,你還有名字啊,就把你的名字當給我好了。”

老闆本是玩笑,墨客卻認起真來,堅持把自己和爸爸媽媽的名字典當給當鋪,並立誓,在換回名字之前,任何場合任何地址,不提自己和爸爸媽媽的名姓,不提當鋪的工作。

這當鋪老闆本是前朝名士,元朝滅亡後,皇帝和當地官屢次請他出山當官,僅僅他不願為新朝幹事,一向婉拒。後來傳聞當地官員要強行押他入朝,白叟深知朱氏皇帝的品性,如不配合,怕全家會有滅頂之災,連夜收拾細緻柔軟逃到偏遠小城,隱姓埋名落戶下來,憂慮坐吃山空,就開了家當鋪。他從內心也的確懼怕露出自己身份,就再三要求墨客在外不得透漏半點自己的工作,避免給家裡帶來災禍。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三甲中出了個無名舉子,還被下了死牢,街談巷議,這事很快就傳遍了全國。當鋪老闆一聽就理解了,這無名墨客就是把名字典當給自己的那個後生。

自己原意助人,結果反害了人家。這後生卻是一諾千金,寧死也不失期,白叟感到後生傻得可愛,也著實內心感動,所以不管本身安危,親身前來為墨客請命。

朱元璋聽了當鋪老闆的陳說,也很感動。朱氏政權剛剛建立,正需要建立這類誠信典範管理國家,當即傳旨,康復墨客功名,無罪釋放,並親封“無名狀元”,派遣出任當地官員。無名狀元就任後榜首件事就是到當鋪換回了自己和家人的名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