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行业应用领域及问题分析

虚拟现实行业应用领域及问题分析

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VR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医学、娱乐、军事航天、室内设计、房产开发、工业仿真、游戏、教育等方面,近年来发展火热。

产业规模及应用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报告》显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以手机VR模式为主,快速起步。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火爆发展,新成立的VR企业超过100家。2016年国内VR头戴设备线上出货量超过540万部,款型达到896款,其中手机VR产品占出货量的90%以上,一体机、主机VR占比低于10%。

借助互联网和行业市场,我国VR应用服务已经开始初步探索:

一是互联网企业开始尝试利用VR技术开展特色服务。一方面利用VR的技术新鲜感促进线上线下社交,如腾讯、乐视、暴风等企业在推动VR直播应用。另一方面利用VR技术的虚拟场景提供电商体验,如京东线上VR购物,URANUSVR在泰州建设的VR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

二是垂直领域服务开始出现应用案例。“VR+”概念在国内房地产、医疗、旅游、教育、线下体验等行业均已有尝鲜应用。如无忧我房推出的VR样板间,用户可以参观虚拟样板间里的各个房间,体验虚拟的户型设计、家装家具风格、窗外景观、小区建设等等。从国外发展趋势看,军事、工业等传统领域也将是VR应用服务进一步渗透的重点领域。

问题

新思界行业研究员指出,尽管产品规模增长较快,我国VR产业在产品整体体验和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存在较大短板:

一是产品片面追求单一性能,系统整体性能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部分企业过分夸大屏幕分辨率、屏幕刷新率等显性参数作用,却缺乏定位追踪、眩晕控制、视点渲染等VR人机交互核心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储备,导致产品整体体验较差。

二是高端元器件以及核心系统技术仍受国外垄断。除了体感交互、跟踪定位等部分技术国内具备一定散点优势之外,国内VR技术整体受国外先进企业的垄断制约。在硬件上,AMOLED屏幕受三星垄断,国内短期内尚未有成熟产品;高性能GPU被英伟达、ARM、高通、ImaginationTechnologies等企业垄断,国内产品差距较大;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感应器件也以欧美、日本进口产品为主。在软件算法上国内很多企业采用Oculus等企业的开源算法。

三是产业核心生态建设瓶颈非常突出。VR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软硬件耦合紧密是主要特征,这也决定了产业生态发展需要由具备技术优势的终端企业来引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缺乏主机VR领先企业,难以制定有影响力的产业标准。移动VR又受制于安卓生态难以突破,导致国内VR产业面临核心能力缺失的困境,产业链组织和应用开发均处于零散、孤立以及跟随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