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6大征兆,你的亲人朋友正在认真考虑死亡和自杀

文|安羽心理咨询

当一个人把日子、把每件事,都用于衡量生死的意义的时候,想死的念头正在强烈袭击他的心灵。

愈想死就愈想活,愈想活就愈想死。

这个时候生活和事情都是了无生趣,整天只是想着生或死。那作为家人、朋友如何判断身边的人是否有自杀的念头呢,可以从6大征兆去判断,但值得注意的是6大征兆同时也是他们对身边人发出的求救信号:

出现这6大征兆,你的亲人朋友正在认真考虑死亡和自杀

一、性情发生巨大改变

个性和情绪表达出现巨大的转变,比如:内向的人变成外向,活泼大胆的人变得文静胆小。你可能注意到她的生活没出什么大事,但整个人却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被人询问时,当事人的标准反应是:“有改变吗?”、“这样子不好吗?”。

家人朋友需要注意,性情发生巨大改变是自杀的征兆。他/她并不是改性子了,也不是病好了,更不是想开了,而是──他/她想死了。

二、行为与作息发生巨大的改变

习惯的行为与日常的行为,以及规律性的生活作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事人做出不该是他做的动作与行为,但他却怡然自若,觉得他本就该如此。该干嘛不干嘛,不该干嘛却干嘛,开始大量地用“我要不要”与“我喜不喜欢”取代了“该不该”,且觉得理所当然。若没遇到重大创伤,一个人却突然如此,就是他/她──想死了。

三、用钱的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

一个人开始挥霍金钱,花光积蓄,刷爆信用卡,买东西送人,请吃饭、捐款。他与购物狂的差别在于,购物狂买的都是自己的东西,他买的都是别人的东西。他把钱花在别人身上,因为他想在死前,用金钱来弥补、补偿并结束──和这些人的关系。

四、言语发生巨大的改变

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开始发生以下四种改变:

1、谈论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突然变成哲学家,大量研读、谈论或书写生命的意义,是因为他想死所以在拯救自己。找到满意的解答,他就能够抉择:活。找不到解答,他就只能抉择:死。

2、谈论死亡的价值、仪式与费用

一个人突然变成宗教家,大量研读、搜集、谈论或书写:死亡的价值、仪式和费用。这是因为他想死,所以要把死给弄清楚,所以死后到哪里?灵魂在何处?天堂与地狱的详情?宗教仪式与丧葬费用?捐遗体好不好?器官捐赠好不好?放弃急救好不好?预立遗嘱好不好?。家里没人往生,他却一直在摸索这些,因为他──想死了。

3、谈论自杀的方法

一个人突然变成专家,收集资料、询问、谈论或书写各种自杀方式。评论哪种较不痛苦,哪种较快,哪种较方便,哪种最便宜,哪种该怎么做…。谈论这些时,虽然气定神闲,真相却是:他想死。

4、谈论死亡与自杀的念头

一个人突然开口闭口都是“死”、“死了算了”、“死了一了百了”、“死了就什么都解决了”,动不动就说“我要自杀”、“自杀算了”、“有一天我会自杀”、“自杀了就解决了”。不管他们是谈笑风生,说的漫不经心,或者是谨而慎之、支支吾吾、哭哭滴滴、气呼呼和若无其事的说这些话,总之一而再再而三说这些话的人,全都──想死。

千万别说:我一听就紧张兮兮去安慰他、劝他,好几次了,他都没死,他骗人嘛!但真相是:你当他一回事,他就没事;你不当他一回事,他就会出事。

五、身体发生巨大改变

一个人肢体颜面伤残、洗肾或罹患绝症、慢性病与精神疾病而饱受心灵的摧残与肉体的折磨,不管他表现得多坚强,他当然会想死。

六、环境发生巨大改变

一个人的家庭、职业、财务、学业、感情发生巨大变故,或者遇到天灾人祸、屋子倒了、亲人死了、骨肉分离、生死两隔,不管他表现得多坚强,他当然会想死。

对于生命,我们不能用对“狼来了”的故事中小男孩那样疲乏,因为生死只是一瞬,生命每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敬畏,每一次都应对值得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