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台第一股」滬江即將登陸港股,它會是個好標的嗎?

“教育平臺第一股”滬江即將登陸港股,它會是個好標的嗎?

7月3日晚,滬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此前公司三緘其口的上市事宜終成事實。此次上市若成功推進,滬江將成港股互聯網教育平臺第一股。然而目前仍被銷售費用高昂、虧損攀升、投資眼光不佳、新建平臺盈利能力弱等問題纏身的滬江,會是個好標的嗎?

6年上市夢,滬江為何選擇了香港?

早在2012年,滬江就曾具備上市條件。對於BBS起家,依靠99%的免費內容和1%付費內容和廣告主實現盈利的滬江網來說,在當時能滿足苛刻的A股上市條件,是讓許多互聯網公司羨慕不已的。然而滬江為向互聯網模式轉型,主動放棄了這次機會。2015年,有消息稱上交所即將推出戰略新興板,滬江躍躍欲試,然而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這一提議被刪除,滬江的國內上市計劃也就此擱淺。

選擇互聯網之路,意味著滬江必須全心投入互聯網打法,以燒錢換流量,以研發換未來。根據招股書,2015-2017年,滬江三年營收分別達到1.85億元、3.4億元和5.5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3.3%,同時三年研發投入佔比營收達到49%、48.6%、41.5%。這在業內是相當可怕的數字,已在美股上市的好未來和新東方的研發也不超過營收的5%-15%。

“教育平臺第一股”滬江即將登陸港股,它會是個好標的嗎?

於滬江而言,高昂的研發支出是在佈局遠期,然而2015-2017年高達1.80億元、2.67億元、3.74億元的營銷及推廣支出則讓滬江的當下變得艱難。不斷攀升的運營成本和研發成本強力推動著滬江的燒錢進程。最近三年,滬江淨虧損分別達到2.80億元、4.22億元、5.37億元。雖然虧損幅度不斷收窄,但負現金流逐年升高也是事實。

由此,在現有條件下,滬江幾乎失去未來幾年在國內上市的可能,只得轉戰離大陸市場相對較近,相對美股而言傳遞故事和理念更為便利的香港市場。

2B2C平臺尚在襁褓,未來盈利是否可期?

目前,滬江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兩部分,自由品牌課程和2016年10月正式成立的CCtalk。在招股說明書中,滬江著重向監管方介紹了CCtalk的定位和前景。由於搭建自營課程成本偏高且數量有限,滬江希望能打造一個連接從事內容生產教育機構與學生的平臺,為雙方賦能,以充實目前有限的課程體系。然而,作為招股說明書中佔據較長篇幅的重磅業務,CCtalk的表現似乎並不能讓人信服滬江的平臺生意——2017全年,滬江在CCtalk這一業務上僅獲得50萬元的收入。

“教育平臺第一股”滬江即將登陸港股,它會是個好標的嗎?

很顯然,滬江對CCtalk期望頗高——其希望藉此由在線教育內容及服務提供者正式轉型為平臺服務提供者,以書寫其真正擁有互聯網基因的商業故事。然而目前看來,初生的CCtalk並不如滬江所說能夠承載如此龐大的夢想。截至2017年底,CCtalk上的掛網課程共77395門,月活用戶約300萬,各項數據看起來十分亮眼,卻依然難掩最終渺小收入的尷尬。換句話講,與其說CCtalk是滬江轉型的跳板和利器,不如說是為上市特地打造的概念和平臺,然而其卻似乎並沒有如滬江所願迅速成長並交出完美答卷。

除此之外,滬江為上市做出的準備還有很多,比如修建在線教育的護城河。

根據IT桔子數據,滬江教育名下專注早期教育項目的互桂基金自2015年以來已完成15筆投資,目標公司包括海風教育、首爾教育、大嘴外教、italki、研途教育等,以互聯網教育公

司為主,輪次集中於天使輪和A輪,目前已投公司中僅有20%走入下一輪。

“教育平臺第一股”滬江即將登陸港股,它會是個好標的嗎?

滬江方面曾表示,資本寒冬之下,產業基金的意義逐漸顯現,並不單純追求投資回報,核心價值是共同發展。這昭示了滬江佈局教育全產業的雄心,同時也從側面印證目前投資收益平淡。

在研發、營銷兩個支出大頭如大山一般重壓且現金流為負的背景下,滬江仍然大手筆地將錢撒在市場上模樣類似的在線教育項目上,且不求回報,這也讓人十分擔憂其上市後的投資策略。

但不管怎麼說,成立於2001年的滬江承載著創始人對於在線教育的初心和期望,其上市之後的表現,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