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泉港」聯岩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在歲月中穿梭,有些無聲的,沉默的訴說,卻讓人蕩氣迴腸。踏上那歲月洗禮的小道,輕觸紅磚瓦的上的裂縫,追憶那一段逝去的時光,追溯那時候的人物故事。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泉港峰尾聯巖村,有三棟遠近聞名的古厝,人稱“三聯厝”。1925年,新中國尚未成立,舉國經濟蕭條。三兄弟的家庭也比較困難,經過商議,為了生計,三兄弟決定出去闖一闖。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因為地理、人文因素及有關係,閩、粵兩省海岸曲折,老百姓與海相習,兩省距離南洋較近,往返方便,路近費省,比去拉美等地更具"可選擇性"。在下南洋的流民浪潮中,來自全國大部省份,福建、廣東人就佔據95%以上。三兄弟一同去了新加坡,那個時候下南洋的人,有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人,當然也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當時的下南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事情:一是官事,二是經商(海上絲綢之路),這種活動出現最早而且貫穿始終,規模大,三是去打工式的謀生,四是遷徙到東南亞。其中,突出的是經商和遷徙,遷徙最顯眼、規模大。

三兄弟並無掌握什麼過硬的技術本領,來到新加坡,只能靠苦力謀生。他們拉起了黃包車。

在那些因為語言不通而受挫的日子裡,他們是否一直掐著手指頭計算回家的時間;在那些揮汗如雨的日子裡,他們肯定非常思念家鄉的人;在忙碌完一天,使完全身力氣,清點今日收入的時候,他們又是否露出了些許笑容。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1950年,大哥張阿花把在外積攢的所有錢寄回家,蓋了這第一棟的南洋樓。緊接著1951年和1952年,二哥張細花和三哥張生花也傾其所有把錢寄回家,蓋了第二棟和第三棟的樓房,人稱“三聯厝”。在當時轟動全村。他們在外面辛苦打拼,卻捨不得花一分錢,全部寄回了家,這是對家的眷戀,對故鄉的愛啊!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而今,這三棟南洋樓,依舊屹立在歲月裡,經受風雨的洗禮。從整體構造及每一個角落的精心雕刻來看,當初蓋這三棟南洋樓,他們費了不少心思。這一磚一瓦都是他們辛苦掙來的,都記錄著他們對家滿滿的愛和情懷。故人已逝,留下他們的兒女繼續傳唱著他們的故事,傳承著他們的打拼精神。

「印象泉港」聯巖村三聯厝:三兄弟情深闖南洋

文:邱銀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