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成立「洪流聯盟」願景偉大 騰訊、阿里會放任自流嗎?

滴滴的目標很遠大,4月24日,滴滴與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包括(一汽、北汽、廣汽等)在內的國內一線車企共同發佈了"洪流聯盟"中,滴滴提出三大願景:

滴滴成立“洪流聯盟”願景偉大 騰訊、阿里會放任自流嗎?

第一,服務超過20億用戶,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第二是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第三是全球智能交通技術引領者,使用AI技術改變城市交通。

每個願景都很偉大。能完成其一的公司,想必都很偉大。

騰訊、阿里不會放任允許

這三個目標,每一個都需要滴滴有深度和廣度的資源整合能力,必須要有一個具有足夠領導氣魄的企業來擔當。中國互聯網領域只有BAT、小米等幾家巨頭,隨著百度走弱,目前基本是騰訊和阿里承擔帶頭大哥的角色。他們不但有錢,而且產業佈局廣,資源深厚。

更重要的是,頭部企業格局已定,騰訊和阿里都不會允許再有其他企業入圍建設大的產業聯盟,並做盟主。

滴滴成立“洪流聯盟”願景偉大 騰訊、阿里會放任自流嗎?

盟主具有極強的滲透能力,例如滴滴除了打車外,目前也染指了共享單車、二手車電商、的哥信貸、無人駕駛、外賣、地圖等諸多領域,儘管4月24日洪流聯盟中,程維承諾滴滴永遠不會造車,但目前滴滴與車和家、愛馳汽車都有聯合造車的實際工作在做。此外滴滴還為早期投資人進行一些項目輔助預熱工作,如在出租上搭賣便利食品等。

滴滴的這種擴張已經威脅到騰訊和阿里未來的產業地位。一旦滴滴成為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則不排除會向電商、視頻娛樂、社交等全領域擴張。

套用馬雲教訓王興的一句話,"我們不會讓錯誤重演。"

若滴滴實現打車第一願景,則是騰訊和阿里最大的失敗,也會成為他們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騰訊和阿里目前能成為中國商業領導廠商說白了,不僅僅是因為錢多,更重要的是佈局廣,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在中國任何一個人離不開互聯網,也就離不開騰訊和阿里。

深陷商業競爭消耗戰

美團能毅然介入打車市場,有王興的雄心,亦有騰訊的支持和慫恿。從騰訊在摩拜董事會上,主導摩拜併入美團就可以看到,騰訊對美團和滴滴不同的態度。

美團現在已經成了騰訊的乖寶寶,而滴滴由於歷史原因,騰訊阿里持股比例相當,任何一方都無法將其拉入自己的陣營。

美團做打車的背景是公司成立時間長、經營業務複雜度高,而估值卻被滴滴遠遠地甩在了後頭,而且曾經險些被今日頭條趕超。

王興做打車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實現了和滴滴對標,用簡單的方式,迅速提高了自身的估值。這對於美團上市有莫大的好處。

當程維提出"爾要戰,便戰"後,便已經中了美團陷阱。滴滴做外賣,將自己拖入了商業消耗戰。

美團打滴滴可以提高自己的估值和產品線範圍。但滴滴反撲美團的外賣市場,則僅僅是報復性制衡,相反由於介入一個長期燒錢、消耗戰的行業,滴滴將被消耗大量精力。而且反手還得罪了騰訊和阿里兩大股東。因為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已經分別屬於他們兩家。

競對和夥伴都過於強大

滴滴現在深陷在和美團消耗戰外,還在和吉利打車、首汽約車、嘀嗒拼車、神州優車等競爭PK。但事實上,滴滴要實現三大願景,真正會遇到來自車企、能源機構等巨頭的跨界競爭。

下一步真正能變革大出行行業格局的來自於技術力量的變革,真正的無人駕駛車輛投入運營,大數據、智能交通的廣泛應用,將改變應用格局。

在大出行產業鏈中,車企和能源公司均屬於巨頭,這些企業不會停歇在目前狀態,甘心為滴滴等出行運營商提供工具。吉利打車的出現已經代表了車企的一種心態,要做自己為主導的出行運營商。比亞迪開發的雲軌目前已經在銀川運行,和以往城市軌道交通由城市成立的專業公交公司運營不同,這次除了造車外,比亞迪還接了運營的工作入手。

滴滴成立“洪流聯盟”願景偉大 騰訊、阿里會放任自流嗎?

車商都在有意識地,進行從製造商到運營商的轉移。洪流聯盟中,滴滴彙集了很多車商,但車商都各有所思。

現在車企都在傳,2023-2025年對外資品牌鬆綁後,市場格局將會怎麼變。目前外資車企在中國必須與合資方式將50%股權交給中方,這一政策一旦被打破,奔馳、寶馬、豐田、大眾等合資品牌必變心。

大眾已經多次和中國政府溝通提高合資企業股權比例,而奔馳希望通過與北汽交叉持股,提高股權,其他外資車企自然也會有這種考慮。

在反觀內資車企,目前嚴重依靠外資品牌輸血度日。北汽沒了奔馳和現代就虧損,華晨沒了寶馬也虧損,其他車企也是類似現象。在外資車企變心前,將自身從汽車製造商轉為運營商,不失是一次產業機會。

洪流聯盟最牛的是各個是巨頭,但最大的問題也是各個都太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