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新智元報道

【新智元導讀】7月25日,美團正式向外界發佈無人配送開放平臺,這意味著美團將迎來從軟件、網絡到硬件、整車以及實業等不同類型的合作伙伴。發佈會上,美團還發布了L4級別無人配送新款概念車。目前美團無人配送車正進行片區測試,預計今年試運營,2019年實現片區規模化運營。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睡在王興上鋪的兄弟,要把美團的無人配送給做起來。本週,美團發佈無人配送開放平臺,並且亮相了L4無人配送概念車和無人機,展示了美團的無人配送軍團實力。

這背後的主要推動者——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是當年“睡在王興上鋪的兄弟”,他親手把美團外賣打造成市場份額第一,並且在今年上線打車業務,從滴滴口中奪食,是王興名副其實的衝鋒隊長。

現在,跟菜鳥、京東等做無人配送不同,這位衝鋒隊長帶領美團又走了一條獨特之路:建立場景、技術、運營、行業規範四種能力之上的無人配送平臺,讓無人配送車成為平臺的核心,構建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形成的產業生態圈。

聽上去很宏大,操作起來也不簡單。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規模化盈利

王慧文認為,科技有三階段:從實驗室到量產再到規模化盈利,這是必須經歷漫長過程。現在,無人配送正處在三階段的

實驗驗證階段

“當我看待這樣一個從實驗室到量產,到規模化盈利的科技突破歷程的時候,以及很多人把無人配送這個艱鉅的使命交給我們身上來的時候,你們知道我的壓力嗎?我自認為比馬斯克差很多,所以我的壓力非常大。我今天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把我的壓力傳導出去。”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

王慧文傳導壓力的方法就是建立平臺而非規模化量產。就像當年谷歌討論做自動駕駛的可行性一樣,王慧文也和無人配送的創業團隊討論過,得出的結論是:做無人配送並非聚集一幫最牛的科學家,打一個攻堅戰就搞定了。

“魯迅先生說過,在未有天才之前,需有培養天才成長的土壤。”王慧文說,在未有無人車之前,美團要做適合無人車發展的商業生態,從而推動無人配送向前發展。

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就是王慧文培養“天才”的土壤。

這個平臺已經集合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力量,共同打通無人配送在“產學研用”全生命週期鏈上的關鍵環節,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產業生態圈,已經吸引包括清華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華夏幸福、Segway等近20家國內國外合作伙伴加入。

無人配送克服三大難點:高精地圖、多傳感器融合、智能調度系統

在發佈會現場,王慧文在上臺演講時點了一單美團外賣,十幾分鍾後,一位“特殊嘉賓”——美團無人配送車,靈活自如的駛入發佈會現場,將外賣咖啡送至王慧文手中,這是美團無人配送車首次公開完成從B端到C端的配送全流程。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在現場,除給王慧文送咖啡的無人車“小袋”外,美團無人配送新款概念車和無人機也首次亮相。其中,新款概念車採用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使用激光雷達、超聲波、攝像頭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具有城市道路低速自動駕駛的通行能力。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此外,開放平臺合作伙伴的無人車當天也集體在現場亮相,包括優地、Segway配送機器人、智行者-蝸Ω、Roadstar、AutoX、深蘭科技-小螞哥,這些無人車的服務範圍覆蓋了酒店、餐館、醫院等眾多日常生活服務場景。

美團首席科學家、無人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介紹,目前正在片區小規模測試階段,通過測試數據對算法不斷進行迭代、優化,當測試數據達到一定體量的時候,將能夠看到無人配送與外賣員配送在效率與成本上的差異。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美團首席科學家、無人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

目前,無人配送面臨的難點有哪些?夏華夏告訴新智元,主要有以下3點:

1、高精度地圖與導航。雖然在路面地圖中,美團可以和其他地圖合作。但是針對外賣這一場景,美團需要園區、小區、住宅樓等精確到單元、門牌號的地理位置信息,因此這些地圖的數據採集與加工都需要團隊自己來完成。

2、超聲波、雷達、攝像頭等多傳感融合問題。無人配送車中運用了360度拍攝以及激光定位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進行定位,這就要保證這些傳感器採集信息完全同步,否則哪怕差1秒就會產生定位失誤。

3、一個能夠兼具強大的實時數據處理能力、優質用戶體驗以及經濟模型可行性的智能調度系統。比如,當平臺產生從10個不同的商家送外賣到10個不同的客戶端時,要從所有的路線方案中選出最優路徑,控制時間、路線成本以及保證用戶體驗,這是非常複雜的。

完成從B端到C端的閉環,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自2018年3月至今,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已經完成了在北京朝陽大悅城的B端測試運營,以及深圳聯想大廈的C端試運營,並在上海松江大學城實現了從B端到C端的完整閉環運營。

截至目前,在松江大學城內,由無人車配送的美團外賣訂單已經超過1000單/天,這也印證了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進行片區規模化運營的可行性。

至於無人車配送的成本,夏華夏表示,無人配送車在大學城裡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就是1、2塊錢,其實跟人相比也差不多。“主要因為大學裡的配送都是訂單非常密集的,騎手也不需要上下樓,到了寫字樓就有人下來取,整個時間的消耗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現在在大部分大學裡的成本也是1塊多錢,現在是每單1塊多錢1人,機器和人是差不多的成本。”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在高校場景之外,美團的服務目前已經覆蓋2800個市縣區,這其中包括山區、高原、城市道路、園區、住宅小區、商場、寫字樓等等各種場景。如果用無人配送車,其外賣服務時間可以是365天*24小時無論春夏秋冬、白天或黑夜都不休息,這也會節省巨大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這些豐富的場景數據都可以通過無人配送開放平臺開放給無人車企業。

技術後臺方面,美團目前有美團雲、大數據、數據安全體系以及智能調度系統,擁有這些體系與數據資源,無人車便可在美團平臺接訂單進行配送。

美團要完成的無人配送事業:機器和人類的配送成本差不多了

夏華夏介紹無人配送開放平臺

運營支持則是美團將商家與資產、園區、物業以及充電維保等整個體系打通,合作伙伴選擇適合自己的區域部署即可。

此外,由於目前並沒有相關標準,比如無人配送車可以進入這個小區的電梯,而在另一個小區則會碰壁,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美團希望建立起一個通用的行業標準,使得美團無人配送車在各個場景都可使用。

美團目前也正在與一些電梯廠家、物業之間進行合作的探討,通過後期改造來實現無人配送車進電梯、小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