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皮、奶皮、豆浆皮、汤皮……喝前到底要不要捞掉?

煮米粥时,熬久了,米跟水都糊到一起,放久是不是经常见面上有层皮?那层皮被老一辈人称之为米油。

粥皮、奶皮、豆浆皮、汤皮……喝前到底要不要捞掉?

粥面上粘稠的皮,主要成分是糊精(即大米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中间产物),还有少量的单糖。大米熬制时间越长,糊化越充分,米油就越多,就越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必要刻意喝米油,尤其是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更没有必要。

粥皮、奶皮、豆浆皮、汤皮……喝前到底要不要捞掉?

但是有时为了减轻消化负担,像下面这些人群反而适合喝米油:

  •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
  • 需要流质饮食的病人
  • 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老年人

奶皮:浓缩营养的牛奶

牛奶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乳糖等营养物质,当牛奶加热到80摄氏度以上时,由于水分的蒸发、乳脂肪的上浮以及蛋白质的变性,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膜,即平时说的奶皮。

奶皮跟牛奶比起来,营养价值差不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肪,只是因为水分减少而形成了一层皮,营养成分更加浓缩而已。

所以,热牛奶时上面的奶皮,跟牛奶的成分差不了多少,也没必要扔掉,可以搅拌之后继续喝。

豆浆皮:腐竹油皮的前身

虽然现在可能喝豆浆的人不在多数,但有时在路边买现磨豆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上面也会有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与奶皮类似,算是浓缩了营养的豆浆,而且恐怕大多数都不知道,我们常吃的油皮腐竹,正是由它们所做出来的!(小编也是才知道的!)

所以豆浆皮也是和牛奶皮一样,不用特别扔掉,当然最好还是趁热喝,不生成皮也不会影响口感。

汤皮:三高和肥胖者千万要少喝

而关于肉汤、鱼汤的汤皮,一般都是从煲汤的材料中溶解出来的油脂。

一般人偶尔喝一两次没什么关系,但三高患者、肥胖、消化不好的人或胃肠弱的人最好不喝为宜。所以在煲汤时,如果担心脂肪摄入过多,建议浮油在饮汤前捞掉。

想健康地喝汤和粥,其实是有大讲究的!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秘籍就知道了,特别是患有三高、痛风等慢性病的人更不能乱喝。

1.吃肉不如喝汤吃粥?错!

大量的营养还是在肉里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有许多人认为,在炖汤煮粥的过程中,食物中的营养会溶解在水里,把汤或者粥喝下去了,就是吃到了食物的“精华”,是“大补”。

其实,汤水里的营养物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水占去大头,其中溶解了一些氨基酸、小肽和B 族维生素。

煲两个小时以上的汤或者粥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

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

因此那些爱“喝汤弃肉”的人,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事实上是:喝汤吃粥,不如吃肉!

2.三高的朋友请注意

喝鲜汤小心油盐超标

我们中老年朋友,应该特别关注汤里面的盐和油。

按照大部分人习惯的烹饪咸度,汤的含盐量在 0.3~0.7%。也就是说,喝一小碗 200 毫升的汤,就吃下去了 1 克盐。

如果是下馆子,汤就更咸了。很多餐馆会加大量的鸡精或味精(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钠),那些鲜美的汤,里面的盐(钠)含量更高。

我国推荐每人每天摄入的盐不超过 6 克,鲜美的咸汤喝多了,爽了口腹,升了血压,实在是得不偿失。

那么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应该怎么喝汤才更安全呢?

3.三高缠身,选这些汤粥

许多中老年朋友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困扰,在喝汤的时候就需要格外谨慎。

粥皮、奶皮、豆浆皮、汤皮……喝前到底要不要捞掉?

对于高血压患者,喝汤养生,仅限于没有油没有盐的汤。

比如小米粥汤,玉米片汤,含钾丰富,有利于血压控制;还可以试试淡绿茶、菊花茶,都是非常棒的用餐选择。

高血脂患者也一样,请选择喝白水、粥汤和淡茶。

如果是糖尿病人,除了同样需要控制油和盐,还要考虑到汤的血糖反应。粥汤并非绝对不可以喝,但只能是很稀的品种,最好不是大米粥的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