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皮、奶皮、豆漿皮、湯皮……喝前到底要不要撈掉?

煮米粥時,熬久了,米跟水都糊到一起,放久是不是經常見面上有層皮?那層皮被老一輩人稱之為米油。

粥皮、奶皮、豆漿皮、湯皮……喝前到底要不要撈掉?

粥面上粘稠的皮,主要成分是糊精(即大米的澱粉分解成葡萄糖的中間產物),還有少量的單糖。大米熬製時間越長,糊化越充分,米油就越多,就越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說沒有必要刻意喝米油,尤其是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更沒有必要。

粥皮、奶皮、豆漿皮、湯皮……喝前到底要不要撈掉?

但是有時為了減輕消化負擔,像下面這些人群反而適合喝米油:

  • 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嬰幼兒
  • 需要流質飲食的病人
  • 消化吸收功能較差的老年人

奶皮:濃縮營養的牛奶

牛奶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乳糖等營養物質,當牛奶加熱到80攝氏度以上時,由於水分的蒸發、乳脂肪的上浮以及蛋白質的變性,其表面會形成一層膜,即平時說的奶皮。

奶皮跟牛奶比起來,營養價值差不多,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和脂肪,只是因為水分減少而形成了一層皮,營養成分更加濃縮而已。

所以,熱牛奶時上面的奶皮,跟牛奶的成分差不了多少,也沒必要扔掉,可以攪拌之後繼續喝。

豆漿皮:腐竹油皮的前身

雖然現在可能喝豆漿的人不在多數,但有時在路邊買現磨豆漿,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上面也會有一層薄膜。

這層薄膜與奶皮類似,算是濃縮了營養的豆漿,而且恐怕大多數都不知道,我們常吃的油皮腐竹,正是由它們所做出來的!(小編也是才知道的!)

所以豆漿皮也是和牛奶皮一樣,不用特別扔掉,當然最好還是趁熱喝,不生成皮也不會影響口感。

湯皮:三高和肥胖者千萬要少喝

而關於肉湯、魚湯的湯皮,一般都是從煲湯的材料中溶解出來的油脂。

一般人偶爾喝一兩次沒什麼關係,但三高患者、肥胖、消化不好的人或胃腸弱的人最好不喝為宜。所以在煲湯時,如果擔心脂肪攝入過多,建議浮油在飲湯前撈掉。

想健康地喝湯和粥,其實是有大講究的!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秘籍就知道了,特別是患有三高、痛風等慢性病的人更不能亂喝。

1.吃肉不如喝湯吃粥?錯!

大量的營養還是在肉裡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有許多人認為,在燉湯煮粥的過程中,食物中的營養會溶解在水裡,把湯或者粥喝下去了,就是吃到了食物的“精華”,是“大補”。

其實,湯水裡的營養物質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水佔去大頭,其中溶解了一些氨基酸、小肽和B 族維生素。

煲兩個小時以上的湯或者粥中,蛋白質含量也僅為肉中的5%左右,還有95%的營養成分留在“肉渣”中。

因此,只喝湯不吃肉,只是滿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營養成分還是在肉渣裡。

因此那些愛“喝湯棄肉”的人,其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了。事實上是:喝湯吃粥,不如吃肉!

2.三高的朋友請注意

喝鮮湯小心油鹽超標

我們中老年朋友,應該特別關注湯裡面的鹽和油。

按照大部分人習慣的烹飪鹹度,湯的含鹽量在 0.3~0.7%。也就是說,喝一小碗 200 毫升的湯,就吃下去了 1 克鹽。

如果是下館子,湯就更鹹了。很多餐館會加大量的雞精或味精(主要成分都是穀氨酸鈉),那些鮮美的湯,裡面的鹽(鈉)含量更高。

我國推薦每人每天攝入的鹽不超過 6 克,鮮美的鹹湯喝多了,爽了口腹,升了血壓,實在是得不償失。

那麼對於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人來說應該怎麼喝湯才更安全呢?

3.三高纏身,選這些湯粥

許多中老年朋友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困擾,在喝湯的時候就需要格外謹慎。

粥皮、奶皮、豆漿皮、湯皮……喝前到底要不要撈掉?

對於高血壓患者,喝湯養生,僅限於沒有油沒有鹽的湯。

比如小米粥湯,玉米片湯,含鉀豐富,有利於血壓控制;還可以試試淡綠茶、菊花茶,都是非常棒的用餐選擇。

高血脂患者也一樣,請選擇喝白水、粥湯和淡茶。

如果是糖尿病人,除了同樣需要控制油和鹽,還要考慮到湯的血糖反應。粥湯並非絕對不可以喝,但只能是很稀的品種,最好不是大米粥的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