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在線》第二期:房企將轉精細化 未來僅存「大而強」

來源 :中國網地產 | 作者: 石昊一

2018年已經過半,房地產也已進入下半場。在2017年財報披露季落下帷幕兩個月後,2018年半年報季即將在夏日炎炎的七月中開場。

中國網地產特邀業內專家,帶您走進《財報在線》的世界,從宏觀、市場、行業、企業等多維度視角,回顧2017年、展望2018年的中國房地產。

艾堂明:房企未來轉向精細化 “回A”越來越難

2018年5月15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SCI)公佈: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其中銀行個股20只,市值佔比31.47%;非銀金融個股30只,市值佔比13.04%;房地產個股13只,市值佔比3.80%。

資深財經評論員艾堂明對此現象做出了分析,“金融、地產板塊市值佔比比較大,納入的成分較多。儘管被納入MSCI名單是一件好事,但是金融股和地產股在境外市場中並不稀缺,盲目地買進有可能達不到預期。”

《財報在線》第二期:房企將轉精細化 未來僅存“大而強”

艾堂明認為,現階段房地產板塊的股票,尤其是龍頭房企的股票沒有出現大幅度移動,同時地產板塊股票的估值偏低。“房地產板塊帶有很強的區域屬性,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判斷,”艾堂明說,“長遠來看,龍頭房企股票將起到主導作用,因為它們的行業地位與業績有明顯優勢。”

對於未來房企的發展方向,艾堂明預測,房企簡單粗暴的拿地賣房子模式將逐漸退出主流,未來越來越多的房企會轉向精細化經營。同時,一些房企已經開始嘗試從“賺快錢”轉向“賺慢錢”,轉向長線投資——即房企主營業務外的多元化業務。“房地產企業多元化是大勢所趨,在大調控背景下,房企手中花不出去的現金需要多元的投資窗口。”艾堂明說道,“房地產行業對資本需求非常大,在香港上市的房企融資成本會低一些。未來房企拓展利潤空間需要追求低成本融資、低成本拿地,追求擴大規模。”

在房企融資環境方面,艾堂明分析指出,房企貸款總體呈現出收緊態勢,房企需要管理好自身的開發節奏,防止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同時艾堂明建議,投資者可關注房企的財務公開數據,選擇實力較強的公司投資,“普通投資者首先應該關注現金流的健康度,其次關注負債率,還應注意大型房企的強大抗風險能力”。

《財報在線》第二期:房企將轉精細化 未來僅存“大而強”

隨著政府為獨角獸開放通道,房企迴歸A股的路是否也會越走越寬呢?艾堂明認為,作為傳統行業的房地產還是很難迴歸,第一批迴歸企業將偏向於在海外上市的高科技企業。“隨著IPO的收緊,房企通過的幾率將越來越低,”艾堂明說道,“房企的大體量融資將對二級市場造成衝擊,同時,房地產融資政策依然處於調控期,資本市場空間不大。體量大不代表股價漲得好,如何迎合資本市場是房企未來的課題。”

張化東:未來僅存“大而強” “大象”才能跳舞

億翰智庫首席研究員張化東博士認為,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短期內對房地產板塊會有利好影響,但中長期看則有可能是一個逆轉的過程,更多會體現股票本身的價值。

在房企股票估值方面,張化東指出,“現階段房地產板塊房地產板塊估值基本合理,房地產股票具有周期性,不受估值主導,經濟環境與行業環境的影響更大”。

張化東預測,未來房地產行業將不存在小而美的公司,只存在大而強的公司。“現階段房地產行業貧富差距明顯,併購與退出市場的行為非常普遍,”張化東說道,“規模變大為房企帶來了強大的人才、融資土地等資源的彙集能力。”相比某些行業,房地產行業的空間較為寬鬆,容納了上百個企業。未來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小企業退出行業的速度會比想象中的快,“但也有一些企業抓住了機會,在近年完成了直道加速甚至超車,所以一些中小企業不應放過未來三到五年彎道超車的機會。短期內,區域性房地產公司也有一定機會”。

《財報在線》第二期:房企將轉精細化 未來僅存“大而強”

對於房企的市值管理,張化東認為,市值管理最重要的是簡單直接的商業模式。“複雜的商業模式不適合投資者做出商業決策,同時房企需要對自己的戰略目標保持長期平穩的追求,”張化東說道,“投資者還會關注企業的運行效率,特別是開發企業的效率,所以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更好的執行效率。”

債務方面,張化東認為,今年房企的公司債償付壓力並不大,但大調控背景下的穿透式審核土地資金對房企的影響較大。“保險公司減持了房企股權,減少了房地產項目投資,對房企的影響較大,”張化東說道,“資管新規對房企的經營和現金流影響較大。”

《財報在線》第二期:房企將轉精細化 未來僅存“大而強”

張化東預測,隨著未來房地產行業增量的萎縮,房企多元化將是必經之路,但是隻有大規模的房企才有足夠的資本進行多元化的嘗試,“只有大象才能跳舞”。

“未來的融資環境一定會越收越緊,”張化東分析道“當下房企的現金流雖然處於歷史較好水平,但沒有放棄不缺錢。”張化東認為,當下房企的主流融資首發與手段已基本無法使用,而新型融資手段提供的資金較少,房企同比融資來源已呈現負增長。但房企可以從產業鏈尋找突破口,“房地產產業鏈較長,供應鏈金融可操作空間大,房企應從通盤角度考慮,調動整體來解決開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