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七月的中国影坛,终于真的热闹了。

好评如潮的《药神》之后,《邪不压正》的口碑却相当两极。

枪稿仍旧陆续邀约了国内最著名的几位影评人各抒己见。

首先登场的是基本持好评的开寅博士。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

——《邪不压正》和隐语时代的华语电影

文|开寅

作者简介:笔名九只苍蝇撞墙。曾在法国学电影,一不留神拿了个索邦大学的电影学博士证书在家摆着看。还曾是九十年代传奇的《戏剧电影报:环球综艺》的创始人之一。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1

《邪不压正》演到三分之二处,日本特务根本一郎拉着美国势力代理人蓝青峰坐进露天茶座谈判。

二人笑里藏刀剑拔弩张,根本挑衅蓝青峰:你信不信我让你的人当街死(不知为何,蓝青峰承包了北平城里的所有人力车夫,把他们都发展成了马仔一样的手下)。

蓝发愣的功夫,三个日本浪人登上黄包车,掏枪从背后射击,三个车夫应声倒地。

这事儿还不算完。

跑来一个中国警察,带着两个女记者。

警察大声报出三人的姓名,给每人后面都加了一个干脆利落的定语:“汉奸!”记者们兴高采烈地拍照,警察向根本立正敬礼:“报告根本先生,击毙了三个汉奸!”根本一郎得意洋洋起来。

这是《邪不压正》里最荒诞的一幕。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邪不压正》透着荒诞

它几乎完全跳脱了剧情,将影片瞬间之内的微观真实可信度降为零。

但它同时又以凌厉的方式打破了第四面墙,向银幕前的人甩出和现实紧紧扣连的一连串问题:到底谁是汉奸?又是谁让抓的汉奸?历史上究竟是谁有权力给别人戴上汉奸的帽子?这么做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这个时候的姜文已经不在乎剧情是否连贯,人物行为动机是否合理,让他嗨起来的是,可以借着剧中人物的身份和背景,以编好了码的暗语、用带着讥讽的口吻,向观众提出这些充满挑衅意味直戳人心的问题——能否看懂《邪不压正》的关键,已经不在于是否明白了剧情或者对人物产生了共鸣,而在于是否get到这些问题之于社会历史政治现实的意义。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邪不压正》“看懂”的关键是对社会历史政治现实的理解

换句话说,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套了一个复仇情节剧的外壳,好让它可以勉强变成一个故事片,“糊弄”一下观众。

我们诟病他不会讲故事,但他很可能压根就没打算老老实实讲这个从通俗读物里摘出来的“民国侠客行”传奇。

他的目的是在影片放映过程中,不断地按下暂停键,打破第四面墙,向观众一个个抛出这些他觉得有意思的、挑衅的、无法回答甚至不知答案为何的问题。

任何一个正常的电影导演都知道这是自毁长城,但姜文却因为创造了这样一个“绵里藏针、声东击西,甚至是指桑骂槐”的隐语系统而乐在其中。

2

从九十年代开始,直接指涉政治和历史现实的华语电影数量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被植入影片正常叙事中的一套平行隐语系统。

它们甚至不是比喻,因为在这样的表述中,本体和喻体都不被明显地呈现,不具备相当政治素质和知识储备的观众,甚至完全失去了把它们与现实对位的能力。这样的影片实际上开创了一个“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华语电影隐语时代。

在这方面玩的最得心应手的,是杜琪峰领衔下的“银河映像”。

可以算作其开山之作的《一个字头的诞生》,表面上讲的是一伙香港屌丝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开启了一段万劫不复的荒诞冒险,其实却代表了彼时那一部分香港人对这块弹丸之地未来走向的内心困惑。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一个字头的诞生》包含了那时香港人对未来的困惑与迷茫

在接下来银河映像出品很多作品中,如《暗花》《大只佬》《黑社会》(一二集)《毒战》,都包含了强烈的地缘政治暗示,在其中我们几乎不能寻得显性的线索,以之与外在现实进行联系比对,而只能通过电影和现实之间相同的运作模式进行类比,而意会其中所传达的思想信号。

另一位香港电影中的隐语专家是邱礼涛。

除了在《选老顶》中以黑社会选老坐而发生的帮派冲突来映照某种社会进程之外,谁又能解释清楚在《拆弹专家》中,他让身缠红黄两色炸药引线的年轻警察原地爆炸是什么意思?在新近上映的《泄密者》中代号为VR23的病毒又代表着什么?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拆弹专家》里隐藏的细节又有谁能清晰解释

甚至连《一念无明》和《踏血寻梅》这样非常严肃的艺术制作,仔细体味其所传达的人物关系和思想感情,也都能找到对社会大框架问题的隐含切入点。

在内地电影中,改编自话剧的《驴得水》堪称是历史隐语表达的巅峰之作。它通过设置在民国山村的一场教育骗局,把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心路历程和内心困惑统统装了进去,用巧妙而充满荒诞的喜悲剧将其浓缩呈现。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驴得水》算是内地隐语表达的巅峰

当然,从2000年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在影片中埋入对国民性思考与讽刺性隐语的电影人,在内地,唯有姜文。

3

《鬼子来了》中的马大三和村民们胆小、怯懦、犹豫又轻信,在是非本分明的民族大义前,却陷入了自保心态下的陷阱,是愚昧无知还是天真善良,姜文用马大三被自己人砍下了脑袋的荒诞结局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看似是一个建立在微观视角上的日据时期的荒诞剧,但那个神秘的“我”、村民和日本侵略者之间却构建了某种历史政治架构下的权力图谱,而村民在这个架构中处在最被动、卑微而被双面夹击的尴尬位置上,这是不是对群氓一种充满悲悯口吻的类比式描述?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全片唯一彩色的镜头留下了无尽的荒诞

姜文在《让子弹飞》中再次描述了权力领导者和群氓之间的互动关系

影片的主角张麻子表面上是一个冒领官衔的土匪,但却在实践中成长为一个调动组织群众发起一场小型革命的高手。

《让子弹飞》的故事模式,恰恰就是我国历史上不断被发动的各式革命的微观模型。影片中的这场革命,成王败寇成为其衡量“英雄”的标准,但“真相”为何,却被人忽略而如坠五里雾中。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让子弹飞》是中国历史革命模式的微观演绎

这大概是为什么在随后的《一步之遥》里,他把曾经轰动一时的“阎瑞生”案改编成了一次对于“真相”的歪曲史,以群氓在权力煽动下的喧嚣狂欢和对于真相的碾压和糟改,来反衬“真相”本身的悲剧性孤独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一步之遥》是一出“真相”歪曲史

在上述几部影片中,姜文本质上都保持了对国民性充满嘲讽意味的探究和侧面描述。

虽然他从未在影片中公开挑明这样以小见大、从微观透视全局的意图,但是明眼人依然能清晰地体会到,他对“群氓”的整体性认知和带着戏谑意味的呈现

无论我们对于他的新片《邪不压正》有着怎样的不解和不满,毫无疑问的是,他依然借着这个旧北平传奇故事的载体,进行着他对群氓补完式的特性描述。

4

在银河映像的《暗花》《毒战》《大只佬》以及《一个字头的诞生》中,由杜琪峰和韦家辉领衔的创作团队,发展出一种特殊的隐语式表述方式:他们以某一个角色做为现实中具有共性的人群的代表,将后者的特性经过概括提炼而植入影片的人物身上。

《驴得水》在本质上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来暗指历史和现实。以此来看待《邪不压正》的人物设置,姜文的用意便会清晰许多。

在某种程度上,民国初年的中国处在一种指导性思想的混乱之中,各种针锋相对的思潮和行动模式被传入,进而被奉为“救国之道”,但国家并未因此而强大起来,反而被各种政治势力所渗透,被列强不断侵扰并滑向半殖民地。

在此过程中,包括无数文化名人在内的中国人都曾反复扪心自问并尝试回答: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架构在民国北平的《邪不压正》有了独特的历史隐喻

《邪不压正》里的主角李天然便被设置成了这样一个混搭的身份:他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自幼跟着民间师父学功夫,在美国长大接受教育,他满嘴洋文认了一位外国大夫当“爸爸”,但心怀的却是纯中国式的复仇怒火。

但一到真正的实践阶段,这个能飞檐走壁躲避子弹,并且已经认准了仇人所在并随时可以对其倾泻怒火的“侠客”,却变得三心二意起来。

他完全没有自己的准主意,盲从、犹豫并轻易被欲望所诱惑,被身边的各色人等政治势力支来使去,心甘情愿地成为政治阴谋棋盘上一颗被人拨弄摆放的棋子。

而“复仇”则成为了高高悬挂可望但不想及的一个念想,口头念叨但并不必真正付诸行动的行动。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一大一小掀起北平风云,却是无用之功

同样的,自认为胸怀大计的蓝青峰,身兼着中国人和美国代理人的两个身份,置北平城外大兵压境的日本兵于不顾,以典型的两面派手法玩起了“太极”,目的只在于借各方势力的冲突获得自己最充足的活动空间。

这一大一小俩自以为聪明的“糊涂蛋”起劲儿地在北平城里做起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无用功,让个人仇恨和野心的膨胀远远盖过了国家的安危存亡。

这,就是姜文在《邪不压正》的隐语系统中刻画出的群氓形象。

5

当我们看到美国医生可以用一张小小的美利坚护照,就阻挡住了横行的日本坦克的时候,会意识到这是怎样一个充满荒诞感的“弱肉强食”世界;

当我们看到虐杀师父的朱潜龙把李天然诬陷为凶手,又为其立了个在师父面前永远站不起来的跪像的时候,继而就会意识到要颠倒那个已经“黑白颠倒”的世界该是多么的困难,这并不仅仅是手刃仇人一尝快意就可以清洗的谎言;

更不用提当蓝青峰被互相勾结的警察局长朱潜龙和日本特务根本一郎“砌”在墙里之际发出的“这么黑,怎么分得清哪天是哪天”的感叹。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李天然从里到外都是混乱和错位

姜文最后给了复仇成功的李天然一个含混不清身份错位的形象:这样一个外表美国化了的中国孩子,穿着中式白长衫,却内套着日本和服裤子站在房檐顶端亮相。

他个人的大仇已报,但北平城却已陷于敌手,他迫不及待地想找到下一个“爸爸”,但却被杀死他上一个“爸爸”的蓝青峰告知:无“爸”可寻了,再多的“爸”也不管用了,你得自己忽悠别人当你的儿子了。

在三十年代,北平城就是在这样一群勾心斗角、自以为是、各自为战又是非真假善恶难辨的势力手中坠落下去,被留给了扛着真枪实弹一门心思想侵略中国的日本兵。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关巧红代表的是在复杂的局势和人心中的一抹希冀

还好,姜文在影片中总是给我们留下一丝希望:以民国女侠施剑翘为原型的关巧红绝尘而去,留给了李天然一个充满着理想主义希望的期待,但他是否能理解这个期待的涵义,只能看他个人的造化了。

6

姜文始终和他影片中的人物保持了一个冷峻的距离。

我们很难看出他对这些隐语系统中的人物是默默赞同还是心怀蔑视,对他们的行为是由衷赞赏地乐在其中还是冷嘲热讽地深恶痛绝。也许二者兼而有之,他既在理性上清晰明辨他们的本质,又忍不住在感性上沉醉其中。这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无法抹去的烙印所致。

不过对于他的影片来说,如此多的暗示、隐喻和声东击西,让这些作品无可避免地破碎成了片段。

邪不压正:姜文用密码写了篇议论文|开寅专栏

姜文个人的表达使这个电影的观感走向两极

想说的太多,又习惯于保持一个凌驾于人物之上的姿态,其实是剥离了观众代入共情的可能。不具备如是思考能力或者知识背景的观看者会抱怨“尴尬、看不懂、如坐针毡”。

最终,被《邪不压正》所勾引起兴趣的,是这些着迷于解读观点和论据的“书呆子”,以及被姜文疯狂童话式表述所一直感染的铁粉们。

它所不能满足的,其实是那些想看热闹却不得要领而一头雾水的“路人”

——这是不是也恰好契合了《邪不压正》为“群氓”所描画的隐语式肖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