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两村200多年禁止通婚,如今“一笑泯恩仇”!

接过北山村赠送的写着“睦邻友善”的牌匾,普宁市燎原街道果陇村福利会会长庄俊发十分激动,他紧紧地握住普宁市流沙东街道北山村代表的手。这是他们这代人对两村历史恩怨的一个了断。

从果陇村到北山村,仅约6公里。这段路程,两村人却用了两个世纪来跨越。因为祖辈立下的规矩,两村人世代“老死不相往来”,更不允许通婚。

去年以来,在两村乡贤的推动下,两村的村委会、福利会、乡贤咨询委员会等多方形成合力,摒弃前嫌,携手共创美丽乡村。

潮汕两村200多年禁止通婚,如今“一笑泯恩仇”!

5月6日,睦邻友善赠匾仪式在果陇村太祖祠举行。图为年轻的北山村村民抬着牌匾行进在队伍前列。

迎来“睦邻友善”

5月6日,果陇村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一片喜庆。睦邻友善赠匾仪式在果陇村太祖祠举行。

“村里的广播早就播报了这个事,全村都知道,都在等今天呢。”村民许大姐说,村里每房都派出了代表参加仪式,要去太祖祠一起祭祖。

潮汕两村200多年禁止通婚,如今“一笑泯恩仇”!

在“五一”当天,两村就发布公告,称果陇村与北山村因历史原因,偶有缝隙。经多方协商,决定摒弃前嫌,结为友好邻村,携手共创新时代美丽乡村。

上午10点,北山村的40名代表来到果陇村牌坊。此时,道路两旁挤满了村民,大家争相欢呼、拍照。在仪仗队的欢迎下,大家往果陇村太祖祠行进。在队伍前面,4个英姿挺拔的青年抬着写着“睦邻友善”的牌匾,格外显眼。

“4”在当地是吉利数字,寓意成双成对。

在太祖祠,赠匾仪式隆重举行,两村还签订了《缔结友好村协议书》,内容包括促进两村教育、经济、环境、文化(包括民风民俗、婚娶)等。

潮汕两村200多年禁止通婚,如今“一笑泯恩仇”!

“我们改变了历史,也见证了新的历史,希望两村以后永远友好往来。”庄俊发说。

北山村祖祠理事会会长许祥照难掩内心的激动,说:“老一辈人的恩怨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了结了,再也不会影响年轻人了。”

潮汕两村200多年禁止通婚,如今“一笑泯恩仇”!

赠匾仪式完毕后,果陇村在太祖祠设席,宴请北山村的代表。席间,记者了解到,这是北山村几代人以来首次以宾客的名义,出现在果陇村的宴席上。

果陇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庄承杰告诉记者,5月11日,果陇村将派出代表,到北山村回访。双方互相走访,互相沟通,就像亲朋一样往来。

潮汕两村200多年禁止通婚,如今“一笑泯恩仇”!

说不清的“世仇”

果陇村和北山村都是普宁的大村。果陇村户籍人口有2.4万余人,海内外乡贤有10余万人,主要姓庄。北山村人口接近1.6万,海内外乡贤也有数万人,主要姓许。

虽是邻村,但在过去的两百多年时间里,果陇村和北山村村民却彼此“老死不相往来”。

对这段长达二百余年的历史恩怨,村里已无人说得清缘由,也没有史料记载。但村民们都知道,这是祖上定下来的规矩。

“一代代传下来的,就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庄承杰坦言,他当了20多年村干部,也厘不清历史恩怨。“听老一辈说,可能是在很久以前,两村因为农事劳作,争夺田地、水源等导致矛盾,结下恩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两村经济、情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但在“世仇”的禁锢下,村民之间的隔阂依然很深。“虽然部分年轻人有来往,但交得不深,彼此都防着对方。”庄承杰说。

如果涉及男婚女嫁,家长们都不同意,没人敢违背祖宗定下的规矩。多位村民提到,两村不时传出有恋爱中的男女青年因祖训而被拆散。

北山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许春苗告诉记者,也有两村青年男女因在外工作,不知祖训而在一起生活的,他们只能“偷偷”结婚,结果在双方家庭留下“一根刺”,“一旦长辈有个三长两短,或小夫妻出现不和睦,或者孩子有个意外,都会被认为是违反祖训造成的。”

潮汕两村200多年禁止通婚,如今“一笑泯恩仇”!

乡贤推动改变

村民都知道“祖规”,也渴望改变“祖规”,只是一直没人敢提出来。

“今天的活动十分好,我们早就希望两村和好,年轻人可以正常来往。”北山村一位村民说。

化解历史恩怨的,正是两村的乡贤。记者采访获悉,在两村乡贤的推动下,两村的福利会、乡贤咨询委员会和村委会三方合力,引导村民达成协议,化解历史恩怨。

71岁的庄礼乾就是其中之一。曾在普宁市外事侨务局工作的他,去年底被聘为果陇村乡贤咨询委员会副会长。他在与村民、亲朋、乡贤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家对化解两村恩怨的愿望。

“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好的民风民俗要改变。”庄礼乾告诉记者,他找到了北山村的一位乡贤——他的前同事,“我一提议,他就说好,大家也十分支持,这就是民心所向。”

许春苗说,在乡贤的推动下,两村村委会、福利会多次衔接,精心组织举办互访活动。

实际上,无论是乡贤咨询委员会还是福利会,其成员均主要是村里具有较高威望的人。其

中,乡贤主要在村庄事务中出谋划策,为化解基层矛盾、村庄发展提供帮助;福利会主要是用好乡贤捐资,为老人、小孩、贫困人群谋福利。

“普宁积极培育和发展村(社区)乡贤咨询委员会,凝聚乡贤力量,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普宁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止2017年10月,普宁市568个村(社区)已全面建立乡贤咨询委员会,实现了全覆盖。

潮汕两村200多年禁止通婚,如今“一笑泯恩仇”!

| 专家观点 |

发挥村内生组织力量解开历史恩怨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刘义强认为,在潮汕地区,农村社会具有较为强烈的宗族文化传统,它既形成了同姓宗族聚居的人口分布形态,也造就了农村居民的紧密团结,以应对自然、经济和社会风险与挑战。然而,这种基于宗族和村庄的高凝聚力,也可能因为特定的偶然事件,比如突发的冲突和矛盾等,形成村庄之间的所谓恩怨和世仇。这样的历史恩怨往往叠加着祖宗荫蔽、严厉的祖训要求等观念,单独的成员很难改变,也就持续不断延续下来。

刘义强表示,化解两村世代恩仇,外部干预往往难以奏效。果陇村和北山村在新时代充分认识到,这种状况需要改变,才能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于是,两个村依托村庄内生组织福利会和乡贤咨询会进行民间沟通,利用乡贤和宗族老人的威望化解村民心里的疙瘩,疏通双方的愿望和诉求。两村的村两委主动引导这种活动,积极牵线搭桥,做到了借民望、顺民意、得民心,效果值得称赞。

刘义强倡议,其他具有类似历史恩怨的村庄,可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动员村庄内生组织和力量,尤其是发挥具有较高威望的老人会、福利会以及各种乡贤理事会的作用,通过民间自主沟通化解恩怨,村两委予以引导协调,形成新时代村庄和睦的典范。果陇村和北山村采用的和解仪式,比如搞睦邻友善活动等,切实将两村人民联结起来,共同联欢,具有良好的效果。

南方农村报记者 程胜涛

南方日报记者 汤凯锋 达海军

通讯员 高壮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