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膏澤——木蘭溪

千古膏泽——木兰溪

千古膏泽——木兰溪

不提九曲黃河、萬里長江,單與不少通江支流相比,她僅105公里的幹流長度實在難稱“源遠流長”;身處多山多水多綠的清新福建,與省內其他11條主要河流媲美,她雖水質優良卻也算不上“獨樹一幟”。但她卻在首屆尋找“最美家鄉河”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福建唯一入選的“最美家鄉河”。

她就是木蘭溪,莆田人的母親河。

5月初,記者跟隨“2018中央及行業媒體走基層——走近最美的家鄉河”採訪團,走近木蘭溪,一探究竟。

千古膏泽——木兰溪

她曾屢遭海水入侵而淹沒良田,卻因一座座堪比都江堰、錢塘堤的水利工程孕育出魚米之鄉

時值立夏,豔陽高照。在木蘭溪下游近興化灣與海潮交匯處,木蘭陂靜靜地橫臥於木蘭溪上。從南向北穿陂而過,溪水流過上游側砌成的三角狀分水尖,從下游長條石丁順疊砌成的短臺階上形成跌水,至此浩蕩東去奔流入海。

雖然看上去沒有太大觀賞價值,但這座跨越兩朝、三易其地而建成,經歷千年風雨至今灌溉著25萬畝耕地的木蘭陂,折射出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創造力,蘊含著治水為民的情懷和精神,令人鼓舞。

據記載,一千多年前莆田興化平原只是塊海灣沖積荒地,當時溪海為患,大地荒蕪,只生蒲草,不長禾苗,“莆田”由此而名。為擺脫有水無利的困境,莆田先民開啟了木蘭溪治理的探索。

北宋女子錢四娘途經莆田時目睹民眾飽受水害之苦,便立下治水志,返鄉變賣家產後來到木蘭溪築陂圍堰,3年後大陂建成,不久卻被洪水無情沖垮,錢四娘悲憤不已投水殉陂。4年後她的同鄉林從世繼續築陂卻仍未成功。此後李宏來莆,得到精通水利的高僧馮智日的幫助,他們吸取前兩次的教訓,認真勘查地形,摸清水情,將陂址定在“溪寬流緩潮尾”的木蘭山下,歷經8年苦心營造,大陂終於建成。

順應自然、因勢利導,化水害為水利,曾經荒蕪的興化平原成了魚米之鄉。2014年,作為我國東南濱海地區拒鹹蓄淡灌溉工程的傑出代表,木蘭陂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如今木蘭陂南岸已建成佔地6.63萬平方米的木蘭陂生態公園,設有木蘭陂紀念館、錢四娘廟和馮智日紀念堂。木蘭溪左岸建設了全長4.6公里的綠道,綠化面積約2萬平方米。

與這座歷久彌新的“母親陂”齊名的,是一座堪比浙江錢塘江大堤的“父親堤”——鎮海堤,由唐朝閩浙觀察使裴次元在木蘭溪三江口至入海口的感潮段修建,一段近6公里長的“海岸長城”屹立千年至今,見證了莆田先輩抵禦洪潮的漫長曆史。可惜因日程緊張,此行未能親睹它的容貌。

一次次與水災害抗爭的治水過程,也是莆田人認識水、尊重水並不斷調整人水關係的過程。千年長堤、百代雄陂的治水傳奇,如同奔流不息的溪水,在莆田世代流傳。

她也曾灰頭土臉歷經發展陣痛,因此見證了一座城市生態文明的覺醒與蛻變

千古膏泽——木兰溪

木蘭溪的最大支流是延壽溪。溯溪而上,車盤桓於崇山峻嶺間,一路風光旖旎,透過車窗忽見一池碧水,頓感清新,隨之陣陣花香撲鼻而來。我們到了東圳水庫,這裡是莆田的“大水缸”。

庫區所在的城廂區常太鎮前些年發展畜禽養殖,並逐漸成為當地主導產業。但隨之出現的問題卻令人頭疼不已:“一頭豬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8至10人的排放量,一隻雞的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過量汙物排放對水質的汙染,將直接影響莆田人的健康。

面對水汙染威脅,莆田人痛下決心,從拆除畜禽養殖場到搬遷保護區內房屋,從退耕退果、還林還草到建設環庫生態防汙帶,從治理面源汙染、處理汙水垃圾到落實長效管理機制……一項項舉措直擊汙染要害,打響了一場“大水缸保衛戰”。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東圳水庫水環境治理是系統治水理念的一次生動實踐。”福建省水利廳副廳長梅長河如此評價。

莆田水系發達,河網密佈,但人均水資源量僅1 771立方米,約佔全省的1/3。正如同木桶的短板,並不充沛的水資源,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所能承載的城市發展規模。聰明的莆田人清晰地認識到:與其事後補救,不如關口前移,在產業規劃時優先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

說起來容易,當面對真金白銀,能否堅守水資源紅線,不免考驗執政者的魄力與擔當。莆田市湄洲灣北岸開發區就曾面臨這樣一道艱難的選擇題:園區曾有4個漿紙類項目規劃,總投資574億元,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稅收可達49.4億元。但這些項目投產後每天約需40萬噸淡水、排放汙水約35萬噸,直逼區域水環境容量的極限。

經權衡,莆田市放棄了原來規劃佈局的漿紙項目,選擇了食品加工項目。“項目能否落地,要先過生態關”已成為莆田人的共識。

有理念也有舉措,重治水也強護水。延壽溪畔,一塊寫著“百威英博企業河長”的石頭引起記者的關注。“一方面強化了企業用水排水的自我約束與監督,另一方面藉助企業第三方監測設備系統,還可以更有效監督河道水質,同時帶動企業員工以及其他企業共同參與巡河護河。”莆田市副市長吳健明介紹了“企業河長”設立的初衷,“在黨政主導的河長制體系中,‘企業河長’是調動公眾參與的重要措施。”

據瞭解,莆田市已有30多位企業河長,目前正考慮設立護河基金。此外,莆田還設立市法院、市檢察院等服務保障河長制工作站,在全省開了外企認養河道及公檢法共同參與河長制工作的先河。

千古膏泽——木兰溪

如今她溫情從容卻又不失本色,因為她穿過的城市、哺育的兒女,正學著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與她和諧共處

在延壽溪流經莆田市區段的綬溪公園,溪水潺潺,蛙鳴鳥叫,繁茂的荔枝林溪邊佇立,成片的蝴蝶岸坡飛舞,滄桑延壽橋、玲瓏狀元井,一棵千年古榕樹下,老人們談天說地,不亦樂乎。或泛舟溪上,或慢行綠道,透著深厚歷史積澱的鄉愁記憶融在這繁花綠樹中,於高樓林立間,宛如世外桃源。

渾然天成的美景,不免讓人感嘆自然的饋贈。但居住附近多年的人都知道,此番景緻實屬來之不易。甚至採訪團記者不由感嘆:“直到看到這棵古榕樹,才想起來之前到莆田採訪時來過這裡。”

同樣面臨防洪壓力,但與常見的城市內河不同,這裡河道少見被鋼筋混凝土“包裹”。長期與水打交道的莆田人,逐步習得順應自然的治水之道:用打木樁、拋石塊來做岸坡防護,保留過去的堤岸植被以及古橋古村落,通過堤路結合、岸灘生態改造確定防洪標高,通過清理畜禽養殖、拆除違章建築等,打通卡脖子河段,改善河道水質,確保行洪安全。

“對畜禽養殖、違章建築,該有為的要有為;對於古樹、古橋、古村落,保留下來,無為就是最好的為。”福建省水利廳辦公室主任餘德貴介紹道,“看不見人工鑿痕,才是治水的理想境界。”

兼顧防洪與生態安全,莆田還注重人水相親相融,秉持“防洪、景觀、生態”三位一體理念,在水系治理中統籌推進公園、綠道等水景觀的建設,構築親水戲水平臺、打造沿河、環湖、通公園慢行廊道。

河水清了,生態美了,綠水青山開始變現。在延壽溪下游泗華陂附近居住的65歲市民龔金山,每天傍晚都會到河邊散步:“這麼好的環境,我們退休的人就有了鍛鍊身體的好地方。”他還對比了兩組房價數據:四五年前這裡還是城郊,當時市區房價每平方米7 000元,這兒僅4 000元;如今雖然房價都在長,可行情反過來了,市區每平方米12 000元,這裡卻漲到了每平方米18 000元。對於木蘭溪榮膺“全國最美家鄉河”稱號,龔金山很自豪:“這是實至名歸。”

據瞭解,未來莆田市還計劃依託最美家鄉河這塊招牌,挖掘木蘭溪歷史文脈,沿河打造5A級景區,進一步提升城市影響力、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人改變環境,環境也可以改變人。水清城美,老百姓也就更捨不得破壞河道了。”吳建明認為,集中治理是短期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治理後的環境改變人、影響人。

溪水喋喋,如訴如歌。木蘭溪流出遠古山林,流經農耕社會,流入現代文明,這條膏澤千古的大溪,她與她兒女的故事仍將潺潺流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