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譚倫能成爲最大贏家,有這幾個原因!

自古以來當官升遷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從基層幹起,踏踏實實奮鬥,一步一個腳印往上爬,這種路子比較辛苦,升遷比較慢。第二種是空降。即在上級單位是個小領導,空投到下級單位當大領導。這種途徑越往上越多見。

《大明王朝1566》裡,譚倫能成為最大贏家,有這幾個原因!​空降兵之中,以領導秘書最有優勢。漢東有李達康,大明朝有譚子理。

在改稻為桑中,譚子理受命到浙江做胡宗憲的工作,失敗後又到抗倭前線效力,鄭泌昌、何茂才倒臺後,連升三級任浙江按察使,浙江三把手,嚴黨倒臺後,出任浙江巡撫,封疆一方。

譚子理有很大政治才能嗎?也未必。策反胡宗憲從根本上說是一部臭棋,譚綸也沒走好;在審鄭泌昌、何茂才的時候,一直被趙貞吉牽著鼻子走;論打嘴炮,不如海剛峰;論寫文章,不如張神童;論謀國,跟胡汝貞差幾十條街;論心機,趙孟靜不要太用力;論人品,跟王潤蓮還差點。但是譚子理能夠成為這場政治鬥爭的受益者,也是有其原因的。

一是政治資源豐富。譚子理本來是裕王府裡的伴讀,但是在深宅大院中卻建立了極廣泛的社會關係,且這種關係都是君子之交,既是私交,卻也不牽涉個人利益,不拉幫結派,不給人詬病的理由。比如,他跟清流領袖徐高張的關係自不必說,他與嚴黨中流砥柱胡宗憲是知交,能請得動李時珍,調的動戚繼光的軍隊,甚至認識在崑山當縣令的王用汲,和不入流的福建教諭海瑞,可以說是上到通天的臺閣元老,中到統治一方的封疆大吏,下到默默無聞的小官小吏,都是他的政治資源。

《大明王朝1566》裡,譚倫能成為最大贏家,有這幾個原因!​二是他的作用其實是若隱若現的,在清流看來,他是放在浙江的一顆棋子,傳遞信息,發展統一戰線都功不可沒,關鍵時刻用人,他是唯一人選;他又懂得保護自己,在接任按察使之前執行任務幾乎從來不親自衝鋒陷陣,都是交給其他人去做,因而在嚴黨看來,他的作用無足輕重,開始只是作為胡宗憲的參軍、後來直接發配到了抗倭前線。譚子理明白自己的角色,因此一直秉承低調做人、低調做事的原則,從不發光發亮,但是卻讓人知道他的工作;

三是政治資源運用得當。推薦海瑞和王用汲,是他的一個大功勞,接任按察使後,海瑞和王用汲在淳安和建德的政績,也可以算是他的政績;在馬踏青苗時,及時調動戚繼光的軍隊阻止;在海瑞到淳安縣後,把調來的軍隊交給高翰文去援助海瑞,自己去接海瑞王用汲的家眷,既幫了海瑞,又不授嚴黨話柄;後把李時珍請來,介紹給海瑞,參與災後重建,直接加分;

四是關鍵時刻會站隊。總的站隊,站在裕王一邊,站在大明朝一邊,總體上政治正確。到了具體事情中,跟胡宗憲工作時期,以天下為己任,以朋友的立場開展工作,不提倒嚴的事;在審鄭泌昌何茂才時,隨波逐流,開始站在清流的立場,必須置二人於死地,甚至因此倒嚴,又被趙貞吉說服,站在趙貞吉一邊,勸解海瑞識時務,及時收手。 《大明王朝1566》裡,譚倫能成為最大贏家,有這幾個原因!​正因此,譚子理能從太子秘書,幾年間一躍成為大明封疆大吏,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