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傳統——各地有關豫劇的俗語

各地有關豫劇的諺語

老傳統——各地有關豫劇的俗語

萬金才,喊一腔,房上瓦,亂晃盪

指確山縣豫劇團著名黑頭演員萬金才,行腔粗獷豪放。

小春不到,少算十吊

小春即20年代豫劇著名小生演員張小春。入開封前曾在滑縣一帶演出,其“單眼單淚”等表演絕技為時人稱頌。

老傳統——各地有關豫劇的俗語

不打麥,不揚場,也要去看楊素芳

楊素芳系山西省陽泉市豫劇團主演。

不管老婆投井上吊,也得看看胡秀雲的《搗灶》

新鄉一帶俗諺。胡秀雲是活躍於40年代的一位女演員,以演出《搗灶》而飲譽黃河岸畔。

老傳統——各地有關豫劇的俗語

鳳仙台上挨頓打,氣死臺下閨女倆

偃師縣俗諺。鳳仙,即常香玉之父張鳳仙,民國初期在偃師“仁和班”掌班。他素工花旦,技藝超群,扮相俊俏,二目傳神,每於戲中扮演受欺凌之弱女子時,即引起臺下眾多女觀眾之憐憫同情。

六班戲,不用點,不是《敬德打虎》,就是《地塘板》

指建於清末的沈丘六班戲,該班主要演出臉子戲,又以此二劇為拿手。

老傳統——各地有關豫劇的俗語

牛老三教戲,破鑼破鼓破響器

確山、駐馬店一帶俗諺。牛老三本名牛德長,清同、光年間在確山縣臧集以開茶館為生,但酷愛戲曲,經營中結交了很多過往藝人,遂出資成立了“謳戲班”。而由於財力不足,服裝道具均極簡陋,時人因以謔之。

文太的頭,玉喜的腳,王三唱得也不錯

文太、玉喜、王三均為清末禹縣六班戲裡的主要演員,旦角文太的頭飾、化妝十分好看,旦角玉喜的扎柺子(蹺)表演舞姿優美,王三唱功頂尖、迷人。

扒了房子賣了瓦,也要看二福的《雙頭馬》

豫劇俗諺。二福,即著名旦角演員韋玉香。

老傳統——各地有關豫劇的俗語

扒了房子賣了磚,也要看朱明的《反長安》

鹿邑俗諺。朱明是20年代活躍於豫東一帶的著名豫劇男旦,其優美的唱腔至今尚為嗩吶班“卡戲”所模仿。

扒了房子賣了磚,也要看趙義庭的《南陽關》

趙義庭系豫劇著名小生,《南陽關》是其代表劇目。

老傳統——各地有關豫劇的俗語

扒了圈屋賣了牛,要看大毛的《黃鶴樓》;拆了房子賣了磚,要看大毛的《南陽關》

杞縣、蘭考、民權一帶俗諺。考城名生張德新,乳名大毛,其武功向為觀眾所樂道。其代表劇目《黃鶴樓》中周瑜、《南陽關》中伍雲昭。所表演的一些特技和絕活,膾炙人口,今大半已成絕響。

包子餡,誰最香,湯蘭香的《賣苗郎》,周愛雲的《韓玉娘》,劉豔芬的《收紀昌》

豫西俗諺。湯、周、劉均為豫西調著名女演員,《賣》、《韓》、《收》是她們各自的得手劇目。

寧挨三磚頭,也要看路天才的《反徐州》

魯山、寶豐一帶俗諺。路天才是三四十年代豫劇著名演員,人稱“紅臉王”,代表劇目為《反徐州》和《斬蔡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