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有些家長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數學、英語成績都能保持在95分以上,可是一到語文,就特別差呢?孩子功夫沒少下,語文成績就是提不上來。

孩子很用功,語文成績還不理想,那十有八九,跟他平時不愛閱讀有關,也就是家長沒有給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這時家長就應反思了。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這兩年語文突然成了中小學教育的大熱門,從2017年部本編教材改革到今年難出新高度的高考作文,一個個巨大變化,真讓不少家長和孩子都有點措手不及。

就連高考學霸都紛紛感嘆:語文拉分最明顯,得語文者得天下!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孩子之間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意識到這種差距再彌補,也非一日之功。孩子放暑假了,但他的閱讀卻不能同步“放假”!

哪怕只是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完全不閱讀的孩子與保持閱讀的孩子,也會拉開明顯的距離,而長此以往,這種差距會像“利滾利”一樣大到讓你吃驚。

而按照教育部的規定,12歲前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至少要達到50萬字以上。只有達到這個要求,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知識面才足以支撐未來在中考、高考中的測試。

我們來看看兒童閱讀能力與認知發展的對照表▼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對於那些語文基礎還不錯,可一到看圖寫話和作文的時候,就不知如何下手的孩子,問題的癥結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連貫性的系統的去閱讀優質的書籍

孩子閱讀少,接觸到的好書太少,積累太少。

缺乏閱讀的孩子,智力結構單一,一旦面對相對複雜的學習,就會力不從心。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老師,也是新教改中大語文教育觀的倡導者和支持者,在談到“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時,他表示:

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讀書,不讀書。

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怎麼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部編本語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註意往課外閱讀延伸了,但閱讀量還是不夠。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曹文軒老師主張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鼓勵讀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

正如曹文軒老師所言,語文學習中語感是非常重要的。而語感,多半就是通過閱讀,通過高質量的閱讀,而得來的“童子功”。大量小學生閱讀“一口氣讀完,一轉身就忘”的書,不僅對寫作毫無幫助,而且破壞了天然的語感和基本的語言能力,我們要讀就讀有“文脈”的好書,好書的“文脈”會自然而然流淌到孩子的作文本上。

孩子讀什麼書,閱讀興趣濃不濃,都影響著他今後閱讀能力的形成。但是孩子小學時期會出現不愛看書,害怕作文的現象,是課外閱讀書籍選的不對,提不起興趣。

所以要給小學的孩子讀什麼呢?

強烈教育部推薦的新課標必讀文學經典——北大教授曹文軒傾力打造的《曹文軒大語文系列叢書》。

曹文軒老師告訴我們,讀經典的孩子,讀書的起點比別人高,一開始就站在至高點看世界,他的眼界和格局也必定比別人高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差生丨教育部:12歲前閱讀量至少50萬字

每一位小讀者,都在曹文軒《大語文》系列中體會到語文之美,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從而愛上閱讀、學會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