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護士」是居家醫療服務的剛需,走好這一步必將利國利民

最近,全國各地掀起了“共享護士”的風潮。山東濟南,陝西西安,福建,重慶等多個省市出現“共享護士”。護士上門提供醫療服務隨著上線的各類上門醫療服務的手機APP軟件應用有風靡之勢。

手機應用市場輸入護士上門這幾個字,進行搜索就能看到以下這些提供上門醫療護理服務的應用軟件。

“共享護士”是居家醫療服務的剛需,走好這一步必將利國利民

“共享護士”是居家醫療服務的剛需,走好這一步必將利國利民

打開其中一款,會發現諸多醫療護理服務項目,並且收費都還不低。

“共享護士”是居家醫療服務的剛需,走好這一步必將利國利民

有不少地方的市民已經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進行“嚐鮮”了。雖然這些醫療項目的收費遠高於公立醫院國家規定的收費單上好多倍,但是仍有不少人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選擇進行嘗試。相比較於傳統的醫療護理服務模式,雖然上門服務價格是貴了點,不過多數選擇的人更多的是看中一對一的預約上門服務的自由便捷。一考慮到要去醫院排長隊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這貴出的一點費用對很多人來說確實就不算什麼了。

“共享護士”的誕生,從醫療行業現狀和實際的國情來看實乃必然。隨著國家老齡化的加劇,整體醫療資源本就相對短缺的情況勢必更加嚴峻。想要在醫療人員增幅可能跟不上實際國民醫療服務需求的情況下進行平衡,勢必要進行醫療人力資源的適度解放,從而進一步激發醫療資源的市場活力,提升醫療資源的單位供給效率。國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9073養老規劃方針,隨著時間的推移,註定了未來涉及居家養老醫療服務的巨大剛需的存在。不同於之前“共享單車”等共享服務,此次的“共享護士”是對護理醫療資源的再釋放,以應對未來勢必出現的醫療剛需市場的大膽嘗試,可以說是應運而生。

雖然“共享護士”確實像不少人所說的那樣,存在諸多的問題,如:護士多點執業開放,人員資質認證管理,上門醫療服務規範,價格是否合理,醫療風險控制,和意外情況處理(醫護人員人身安全和醫療不良事故)等等。但是從長遠來看,為了滿足今後存在的巨大實際居家醫療需求,切不可有因噎廢食的心理。我們要努力的去嘗試一切解放醫療生產力的變革行為。只要不是純粹的商業化逐利,既讓專業的醫護人員多了一份陽光合理的收入,又解決了老百姓實際的就醫困難,滿足了大家對醫療服務個性化的需求,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存在的那些問題,可以是政府主導,組織行業專家進行相關規範框架和保障制度的建設,然後從醫護人員和實際居民百姓的雙向層面進行廣泛的意見徵求,然後進行適當修改後公示,最終形成統一的行業管理規範和基本制度保障。面對“共享護士”,只想說,這不同於其他諸如共享單車之類的共享服務,共享經濟。它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現實的剛需特性。“共享護士”做好利國利民,而且不論是從現實的人民剛需,還是從實際的巨大商業市場,都需要我們去把它做好。希望“共享護士”能夠走得長遠,能為未來的醫療服務剛需發揮應有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