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決戰:衛青不世出將才的完美展現

今天小編為各位介紹的是漢武帝元狩三年的一場史無前例的對外戰爭,這場戰爭代表著漢武盛世的最頂峰,是飛將軍李廣的死亡之旅,是帝國雙壁最後的舞臺,是西漢軍威的極致展現。這場戰役就是史書所記載的“漠北決戰”。

漠北決戰:衛青不世出將才的完美展現

在衛青霍去病叔侄的崛起下,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在經過漠南與河西的慘敗下不得不將主力退至漠北以圖再起。為了徹底解決掉這個麻煩,帝國開始醞釀著一次史無前例的遠征行動,以畢其功於一役為宗旨,動員15萬騎兵及10萬餘步兵,分東西二路分別對匈奴左賢王與單于主力進攻,要求徹底消滅對方有生力量。而為了確保計劃的萬無一失,由帝國雙壁分別擔任兩路主力的統帥,這是自霍去病獨當一面後,叔侄二人的首次合作,彰顯了帝國對這次行動的決心——自信在兩位不世出的天才名將帶領下必然所向披靡。

漠北決戰:衛青不世出將才的完美展現

而值得一提的是,武帝禁不過李廣的再三請求,答應其參與這場戰役,或許李廣也明白,這是他封侯的最好機會,一旦此戰完成,匈奴逐出漠北,將再難有大戰發生,但是如果知道結局,或許武帝和他自己都會後悔這次決定。為了各自的榮耀與追求,衛霍也好,李廣也罷都前往他們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戰場。對於衛青而言,儘管功勳赫赫,卻總被後世譏諷為“運氣好”,比如說“衛青不敗由天幸”,但是在這一戰中他則用勝利表明了自己的勝利不只是運氣這麼簡單。

漠北決戰:衛青不世出將才的完美展現

作為帝國的最高軍事長官,但是他卻心知自己僅僅只是這場戰役的配角,武帝對於他的侄兒著實偏愛——將最精銳部隊交給霍去病,希望由霍去病去獲得殲滅單于主力這項榮耀,而自己則作為側翼收拾殘敵,防止異常出現。但是戰場千變萬化,原本是打算以霍去病部由定襄北進與駐紮該方向的單于決戰,但是聽聞單于向東移動,便改令其從代出發,命衛青部出定襄。但是事與願違,單于東移只是騙局,等待衛青的將是休養已久、兵強馬壯的單于主力。

漠北決戰:衛青不世出將才的完美展現

當然衛青此時也無法知道這個事實,當他出塞後發現這一情況,則立刻選擇率領手下精銳疾速推進以求與單于決戰,儘管其麾下並非帝國最精銳的軍隊,但是卻依然有信心與敵一戰而勝,只因為他是衛青,自出戰以來戰無不勝的衛青。只不過這場決戰比他想象的要困難得多。為了保證徹底殲滅單于主力,衛青打算讓趙食其與李廣從側翼包抄以形成合圍態勢。而後衛青率主力行軍行軍千里強穿沙漠後,終於遇見單于主力。

漠北決戰:衛青不世出將才的完美展現

按戰場常理而言以逸待勞,這場毫無疑問是匈奴的優勢,但是這一戰則徹底展現了衛青不世出名將風采。他採用了以往歷史中從未出現的戰法——通過將兵車結陣抵禦騎兵衝擊,而後採取騎兵兩翼包抄進行進攻,在交戰數天後,衛青成功率領漢軍打垮單于主力,但是直至此時李廣的側翼部隊卻依然未出現,只能坐視單于逃竄,儘管衛青派軍追擊卻也只能無功而還,而直到此戰結束,李廣才姍姍來遲——不出所料,李廣繼續著其神奇表演,又迷路了。而這次迷路也使得這次帝國計劃的主要目的功虧一簣,與其說李廣最後的自殺是悲憤,倒不如說是謝罪。

漠北決戰:衛青不世出將才的完美展現

這是衛青的最後一次親臨戰場,以一場局部的戰術勝利和全局的戰略失敗告終,儘管並不完美,但是在此戰中,衛青採用的結車防禦騎兵的方法為後世沿襲,而長途奔襲,以弱勝強更證明其作為帝國支柱名不虛傳。這便是衛青的漠北之戰,其後由於匈奴元氣大傷,四境再無強敵可以迫使帝國派遣最高軍事統帥親臨戰陣,所以在小編看來儘管作為戎馬征戰半生的最後篇章並不完美,但或許這個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而且儘管有少許遺憾,但是這一戰終究證明衛青並不只是仰仗於帝國的軍威以強凌弱,也不只是運氣很好而已。

漠北決戰:衛青不世出將才的完美展現

想了解更多歷史相關小故事,可以繼續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