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個被皇位朝政耽誤的「詩人」

乾隆是個被皇位朝政耽誤的“詩人”

2014年,故宮的工作人員在庫房清理文物時,發現了寫著“乾隆詩稿”的兩個箱子,共裝有乾隆詩稿2.8萬餘首,加上過去庫房裡的1.7萬多首,已發現乾隆詩稿共4萬多首。

史傳乾隆皇帝喜歡吟詩作賦,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作。對此學界一直存在爭議,這次發現說明,乾隆皇帝真的寫過四萬多首詩,這些詩稿都是他的御筆。

四萬多首詩是個什麼概念呢?唐朝號稱文學史上的詩歌發展最高峰。《全唐詩》一書,作為唐朝詩歌的集大成者,收錄兩千多位詩人作品,也不過才四萬多首,被乾隆一人輕鬆秒殺。

按理說四萬多首詩,作者乾隆自帶曝光度,經紀公司包裝宣傳也非常給力,就算萬里挑一,也該出一兩首經典永流傳。但可悲的是一首都沒有,乾隆也算創造了文化圈奇蹟。

乾隆的詩大部分是寫實詩,記錄了當下的所見所聞所感,靈感爆發來一首、觸景生情來一首,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朋友圈發文。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解讀一下這些詩詞的創作背景和過程,就不難理解為何乾隆的詩沒有成為傳世佳品了。

1.詩歌造詣水平一般

乾隆從小就被康熙隔代內定為皇位繼承人。作為未來的儲君,乾隆享有最好的教育資源,最強大的師資配備,學習成績理應是全優的。

但事實情況是,乾隆的語文成績有點弱,尤其是詩歌創作,有平仄押韻、對仗工整、韻律和諧這些傲嬌的小要求,乾隆在這方面的造詣一般。

乾隆年間,有個科舉考生叫沈德潛,從22歲開始參加鄉試,一共考了十七次,最終在67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從此躋身官場。

他的詩受到乾隆帝的賞識,常出入禁苑,與乾隆皇帝以詩詞唱和。

有一年冬天,乾隆和沈德潛等大臣一起去西湖遊玩,正好下雪了,漫天飛舞的雪花讓乾隆詩興大發。

乾隆略加思索,開口吟到:“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叫好,都說皇上出手不凡。

乾隆聽著非常開心,於是繼續吟到:“七片八片九十片……”,然後就卡殼冷場了,搞的大家一臉懵逼,這哪裡是詩?分明就是小孩數數嘛,氣氛略顯尷尬。

關鍵時刻沈德潛接了這個爛尾工程,他上前一步說:“皇上的詩寫得太好了,請讓臣下狗尾續貂。”乾隆趕緊借坡下驢准奏。

於是,沈德潛接上:“飛入梅花都不見。”這首數字詩終於曲終奏雅,稍具詩意了,當然版權肯定歸皇上。

除了沈德潛外,紀曉嵐也曾幫助乾隆寫過詩。有一次,乾隆皇帝帶著紀曉嵐微服出宮,在一家酒樓喝酒時,看到有一家迎娶新娘。乾隆又才思泉湧,開口吟道:“樓下鑼鼓響叮咚,新娘羞坐花轎中。今日洞房花燭夜……”吟到這裡,又剎車了,這三句聽著通俗易懂,童謠風十足。

乾隆得意的對紀曉嵐說:“愛卿來接,接得好,朕有賞!”於是紀大才子接道:“玉簪剔破海棠紅。” 乾隆聖心大悅,又“完成”了一首詩作。

乾隆是個被皇位朝政耽誤的“詩人”

2、喜歡批量使用生僻字和典故

為了凸顯自己的文學修養和駕馭文字的能力,乾隆尤其喜歡使用一些生僻字和的典故在詩詞中。

在《免除宿遷縣等地部分正賦》一詩中,有這樣幾句:憶我三番曾過此,滿目民艱恫瘝視。蠲租加賑不少靳,究亦無能瘡痏起。國有餘用蘇茆簷,減一半惟投懸匭。

其中的恫瘝、蠲、匭都是生僻字,恫瘝(tōng guān),病痛,疾苦的意思,蠲(juān),除去、驅出、祛除、免除、去掉的意思;匭(guǐ),匣子,小箱子的意思。

這些字今天看來是生僻字,其實在乾隆那個時代,這些字也是很冷門的。

這本來是一首很溫暖、很接地氣的詩,翻譯過來大意就是我三次來到這裡,感覺這裡很窮困,於是我免了他們一些稅賦,百姓生活變好了,他們就非常開心。記錄了乾隆關心百姓疾苦、施政愛民的一些措施。

乾隆用了幾個生僻字後,這首溫暖的仁政愛民詩就只能作為壓箱底珍藏。

還有一首《戲題聽鸝館》,這首略有知名度。原文是:清和漸覺綠陰稠,初聽林間黃慄留。笑我本非高逸者,雙柑何必襲風流。

這首詩從韻律上聽起來非常具有打油風,其中有兩處引用:

“黃慄留”引自王安石的山下飛鳴黃慄留,溪邊飲啄白浮鷗。

“雙柑”引自一句唐朝馮贄《雲仙雜記》卷二引《高隱外書》:“戴顒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這是為了呼應黃鸝這個主題才引用的。

這種引用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家都習慣吃煎餅卷大蔥,你非要給我換成煎餅卷澳龍,還一個煎餅塞倆,吃的我渾身不舒服。

3.不求最好,但求最多

乾隆的詩都是隨性而做,就和我們今天曬自拍發朋友圈一樣,不開心吐槽要發,享用美食要發,外出旅行要發,買了包包炫個富也要發。乾隆作詩也是同理,所以他才會成為一個高產詩人。

吐槽詩—《習字》:

間日視閣章,山莊有清暇,有暇亦何為,讀書及習射。

書亦六藝一,自古重墨稼,棐幾鋪玉版,嘉蔭就松架。

繕性歸平易,變體祛奇詫,舉首瞻奎文,當年此消夏。

曬美食詩—《黃瓜》:

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

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曬旅行詩—《堤上偶成》: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

九里崗臨御黃壩,曾無長策只心驚。

炫富詩—《射熊》:

寥蕭玉宇拂秋風,掌樣霜鋒好射熊。

卻笑漢皇猶赤帝,空輸女子是英雄。

如果是今天,這種狂曬朋友圈的行為一定早被拉黑了。但在當時,乾隆贏來文武大臣的滿屏點贊,他自己也有點飄飄然了,自我感覺良好,以詩人自居。

4.到處題詩,連文物藏品、名勝古蹟都不放過

1745年,一幅落款“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放到了乾隆眼前。他愛不釋手,每觀賞一次就題詩一首,先後題了48年50多處,提到最後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發誓強迫自己手下留情。

乾隆是個被皇位朝政耽誤的“詩人”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全幅5.5米長的作品上,王羲之的書跡只佔不到0.148米,剩下的空間幾乎佔滿了乾隆的詩印,他在49年間提了73次。

乾隆曾六下江南,每次都到杭州,當年的西湖十景碑,他全都有題詩,而且一個碑寫六首,來一次就留60首詩。

如今,“蘇堤春曉”碑上的詩,保存得最完整,“麴院風荷”碑背面及兩側則各有一首乾隆皇帝的詩歌。

乾隆曾四次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製,品茶賦詩。乾隆沿山中小道步行,併為龍井八景一一題詩,一共有32首。

乾隆題詩蓋章的文物字畫、名勝古蹟還有很多,畢竟這麼多詩,呈現的載體總要豐富一點才能滿足大詩人乾隆的虛榮心嘛,我只是有點心疼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好東西。

乾隆從十幾歲開始寫詩,在詩詞創作上面他是非常勤勉的,估算一下平均每天寫1.5-2首詩。如此高頻次的創作,談質量有點強人所難了,更何況乾隆是個日理萬機的全職皇帝,詩詞創作純屬業餘愛好。

綜合來看,乾隆的詩從文學研究價值上看並不高,但從詩的內容上看,乾隆寫的是紀實詩,記當天或某個時期的事件以及國家大事,幾乎每一句後面都有一個“注”(即這句詩的意思),他記錄的國家大事以及宮廷內幕,是研究歷史極好的素材,所以看乾隆的詩,歷史價值大於藝術價值。

乾隆是個被皇位朝政耽誤的“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