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鬥 我幸福」楊文學:科學種植 讓無公害蔬菜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我奮鬥 我幸福

楊文學:科學種植 讓無公害蔬菜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每日甘肅網記者龐傳偉 實習生王玉婷

“希望可以帶動家鄉的農民增收致富,也讓更多的老百姓可以吃到健康的無公害蔬菜。”在臨洮縣的一個山窩裡,記者見到返鄉創業並已小有成就的楊文學,正在這裡的種植基地查看蔬菜種植情況他向記者談起創業經歷及初心。

“在種植無公害蔬菜之前,我一直在外地打工創業,13年間從河南打工輾轉到浙江,始終從事的是餐飲行業。”在13年的從業經歷中,楊文學經常和蔬菜等食材打交道,他認為現在的蔬菜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不但會對身體造成影響,還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相對於用化肥種植的蔬菜,無公害蔬菜可謂更有營養更環保”。2012年,楊文學帶著家人從杭州回到了家鄉,與好友魏存文、李海合作,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批無公害蔬菜種植。

創業初期他在榆中承包了大約200畝地,主要種植土豆、胡蘿蔔、蓮花菜、白菜等。然而由於不瞭解市場,當辛苦種出來的蔬菜進入市場時,因為高於一般蔬菜的價格而鮮有人問津,慘淡的銷量卻給了滿懷激情的楊文學潑了一頭涼水。楊文學和他朋友近200萬元投資也打了水漂。

痛定思痛,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楊文學深入市場考察,他發現自己的種植方法過於落後,種植成本過高,導致銷售價高於一般的蔬菜,很少有人能接受這麼高的價格。“以2013年為例,同樣是土豆,普通土豆的地頭價為0.8元一斤,而無公害土豆則要賣到1.6元每斤,價格足足高了一倍”。此外產品單一、銷售渠道少也成了制約發展的因素。

初期的失敗,並沒有讓楊文學氣餒,意識到自己對市場和技術方面的不足後,他特意請來兩位農業專家,向他們請教學習種植技術,並開始在網上自學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

瞭解了市場需求,掌握了技術,楊文學有了新想法??摒棄原有落後的種植方式,嘗試科學種植方法。

“在種植過程中,我們儘量採用無害化處理後的農家肥或者天然肥料,並採用物理防蟲的方式。種植陸地蔬菜,用拉網的方式防病蟲害;種植大棚蔬菜,則使用是粘板防蟲。”

新的嘗試意味著新的開始,楊文學對優良品種的選擇、大棚耕地的佈局與輪作等每個種植環節的要求都非常嚴苛。通過實踐他還發現土壤的耕翻與消毒、增加有機肥使用、採用物理防蟲方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等方法不但可以降低成本,還有效提高了種植質量。

“新的種植方式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人工成本至少降低了30%。”楊文學介紹說。隨後,楊文學還將無公害養殖與無公害種植結合起來,增加了產品的多樣性,全面發展。

2014-2015年,楊文學種植的蔬菜開始盈利,雖然市場價格還是高於普通蔬菜每斤0.2-0.3元左右,但銷路卻越來越廣,來自隴南、新疆、內蒙古等省內外多地客商紛紛與楊文學簽訂了供貨協議,每年的蔬菜銷售量達到4000噸。

2018年,楊文學註冊成立了甘肅青陽田農業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有機蔬菜生產配送。目前,甘肅青陽田蔬菜種植基地佔地5000多畝,主要分佈於榆中、皋蘭、永登、臨洮、白銀等地,主要為需求群體提供生鮮有機蔬菜配送。楊文學說,“為普通百姓與農民服務,這是我進行無公害種植的一個原因,我希望將來無公害蔬菜能集中供應到各大菜市場,最後可以端到更多的老百姓餐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