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族:二百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家族:二百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梁啟超評曾國藩

“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之道,蓋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蔣介石評曾國藩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毛澤東評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一個普通農家子弟,以並不超絕的資質,後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他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使其成為19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正如一副對聯對他的評價:“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是一個傳奇,曾氏家族同樣是個傳奇!古語云“富不過三代”,大多數官宦之家很難繁盛到三代。而曾國藩終生倡導寒素、勤勉、篤學的家風,其家族在二百年間英才輩出,共產生傑出人物240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至今沒出現一個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留下了八字家訓:書、蔬、魚、豬、早、掃、考、寶。讀書、種菜、養魚、餵豬,為居家之事;起早、打掃、誠修祭祀、善待鄰里,是治家之法。這八個字,影響了曾國藩的一生!

先說書、蔬、魚、豬四字。百姓家,首先要園中有蔬,塘中有魚,欄中有豬,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大人們辛勤勞動,持家有方,就會豐衣足食;小孩們好好讀書,健康成長,長輩就放心。做到了書、蔬、魚、豬四個字,百姓家就能小康居家。

曾國藩家族:二百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出生地白玉堂 △

居家後,進而考慮的就是如何治家。勤儉持家,讀書明理,首先要講究兩個字:“早”和“掃”。早,就是事事要趕早,要勤於勞動,勤於讀書。掃,就是要天天打掃環境,掃除心靈灰塵。家中兒女們只要發奮讀書,勤於勞動,修身養性,成就事業不就指日可待嗎?

在治家中,還要強調“考”和“寶”兩個字。考,即誠修祭祀,告誡家人要誠心緬懷先人;寶,即善待鄰里,告誡家人要友善對待身邊的人。誠心、友善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人的根本所在,體現了一種淳樸的民風。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

曾國藩六世孫曾樾曾說過:“先祖曾國藩是一位將傳統文化履行於人生事業中、經世致用的賢者。在我看來,他留給我們的家風就是兩個詞:讀書和勤儉。”曾國藩曾為後人留下十六字箴言: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家儉則興。曾國藩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餘錢,親自下廚、紡織。

曾國藩家族:二百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人勤則健。曾國藩堅持給子女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探討學業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他寫信給兒子曾紀澤,要他每天起床後,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後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一千個字。

曾國藩還敦促家人每日堅持學習,並多次為全家擬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吾家男子於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於衣、食、粗(工)、細(工)四字缺一不可。”

不希望後人當官

在中國古代,包括今天,大家似乎都認為,當官是最好的事情。但是曾國藩卻不這樣想,他一生沒讓曾紀澤去考科舉。為什麼呢?

第一,如果專注於科舉,只問成績不問品德,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績不錯,但是性格、品質上會出現問題。所以曾國藩經常說科舉“誤人太深”。

第二,即使科舉成功,進入仕途當了官,那又怎樣呢?曾國藩身為官場中人,他知道多數讀書人在官場沉浮多年,混到了功名利祿卻丟失了初心和人品。

曾國藩家族:二百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

不願做大官做什麼呢?曾國藩說,“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君子在任何環境下,不管是富還是窮,都能找到內心的快樂和寧靜。

曾國藩經常思考,歷史上很多世家大族為什麼迅速衰敗?他最終發現,決定家族成敗的,是你怎麼塑造子孫們的品德品質,而不是給他們留多少錢。他說:

“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貿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故教造弟及兒輩,但願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願其為仕宦之家。”

絕不留錢財給後人

由貧賤而富貴的曾國藩,對“富二代”“官二代”的腐化墮落現象有深刻洞察,所以他對子女要求極為嚴格。早在道光二十九年,在京師做禮部侍郎的曾國藩寫信給弟弟說:“決不肯留銀錢與後人!”

後來身為湘軍統帥,曾國藩再次申明:“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飢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他提倡寒士之風:“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

曾國藩家族:二百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沒有一個敗家子!

不留財產給子孫是一種大智慧!多少官員為給子孫積攢錢財而身敗名裂,多少商人為給子孫積累財富而勞累致死?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廕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

曾國藩言出必行,他要求家人做到的一切,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他去世後沒給子女留下什麼遺產,這和李鴻章大不一樣,李鴻章給子女留下了4000萬的家產。曾國藩給子女留下的是無盡的精神財富,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使他的子孫後代多有成就。

後代傑出者240餘人

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家族在200年間,子孫之傑出者240餘人,在多領域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後人中很多留學歐美或日本等國,取得博士、碩士學位或獲得院士、教授、研究員職稱,但是到政府當官的特別少。

在外交方面:曾紀澤1879年收回伊犁南部五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曾廣銓擔任過清政府駐韓國和德國大使。還有翻譯家曾約農、曾寶葹、曾憲森等。

在數學方面:曾紀鴻是著名數學家。曾廣鈞、曾昭權、曾昭桓、曾憲源、曾憲琪,以及曾憲澄、孫曾衛等都在數學領域取得成就。

在化學化工方面:曾廣植是我國味道化學理論的創始人。曾廣植子女曾昭氚、曾昭氙、曾昭氕,以及之後的曾昭掄,都是留美化學碩士或博士。

曾國藩家族:二百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

在文化藝術方面:有美術教育家曾昭杭、文博專家曾昭燏、篆刻家曾紹傑、導演曾憲滌、畫家曾憲傑、清史專家曾憲楷。曾國荃、曾紀澤等眾多曾氏家族成員書法造詣頗深。

在軍政與實業方面:十餘人進入軍界,其中五人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曾廣泰和曾廣榮在國民黨軍中先後授予少將軍銜。哈佛大學經濟科碩士曾昭承,曾任臺灣工礦公司總經理。

曾氏後人繼承了曾國藩的優良品格,二百年間未出一個敗家子,他們恪遵先祖遺言,慎獨敬事,仁愛勤勉,實現了曾國藩“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

《曾國藩家書》精選

曾國藩一生一共寫了1500多封家書,他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來教育弟弟和孩子們。下面摘錄幾則《曾國藩家書》:

一、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的。

二、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

三、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四、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於逸而憚於勞,古今之所同也。

五、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矣。

六、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七、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

八、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