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南召人獨特的待客習俗——(南召枚)頭一個走,不喝!

南陽盆地西北“盆沿兒”——伏牛山南麓有一個縣叫南召縣。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周代召工(召奭,音shaoshi,周文王庶子)南巡涉足於此得名南召(shao訛讀為zhao),“長城之父”——楚長城石垣堅壁境內有存,秦始置雉縣至今近兩千年矣......那裡崇山峻嶺,高低懸殊。地貌各異,植物繁衍。民風淳樸,待人親善。

閒話:南召人獨特的待客習俗——(南召枚)頭一個走,不喝!

說到南召人的待人親善,不能不講“南召人待客——先飯後酒”及“南召枚——頭一個不喝”,那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知曉歸知曉,但大多數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閒話:南召人獨特的待客習俗——(南召枚)頭一個走,不喝!

先說這“南召人待客——先飯後酒”。俗話講“沒酒難成筵席”,“無酒不成禮儀”。有不少外地人,特別是投親訪友也或投資經商者,第一次滿懷激情地前往南召,滿希望主人能夠以好酒盛情款待。但等到了主人家,上去就是一大碗有四五個之多的荷包蛋雞蛋茶,讓你吃的滿鼻子眼都是的。而後就是問寒問暖拉家常,談天說地道東西。等到問夠聊足了,接著就開飯。客人一入席,四葷四素(或兩葷兩素)幾個菜擺好,麵條、米飯或蒸饃主食緊隨而來,主人便一個勁地催“吃飯,快吃飯!”再瞧盤子裡的菜餚似乎也算不得怎樣的多。客人也不好意思只好端碗就吃,然而等碗中的飯吃完了,卻發現碗底藏著混個的鹹雞蛋、大塊大塊的魚、肉等,讓人唏噓不已。剛丟下飯碗,主人家立馬收筷子收碗,撤盤子抹桌子。客人正為沒有見酒不快活或納悶,茶杯新筷子和四個涼菜(素菜)緊跟而上(也有撤去葷的留下素的,若是來客不見外)。這就開酒擺盅,以酒相見。敬酒、勸酒、猜枚划拳,較他更是有過之而不及;紅白喜事待客亦然,開席四葷四素八個菜上桌,一籃籃一筐筐蒸饃緊隨而來。蒸饃就菜吃上很有一陣子,收去剩餘的饅頭、撤下四個葷菜,四個涼菜(素菜)一集中,方才擺盅上酒。之後照例是敬酒、勸酒、猜枚划拳,中午十二點半開席一直喝到下午兩三點方才大件(雞、鴨、魚、蒸肉、火腿等大菜)酸湯、甜湯交替而上(期間能喝、想喝、好喝酒者照喝不誤),直至最後散場再無其他主食上席,想在結尾吃飯(主食)那你可要餓肚子了。

閒話:南召人獨特的待客習俗——(南召枚)頭一個走,不喝!

有人不理解說南召人待客不實在——怕客人多喝酒(吃飽了喝不下)。其實不然,那是他少見多怪。習慣成自然,難道你飯後喝下的茶水會比喝的酒多。何況先飯後酒具有以下優點:第一不傷身(避免空腹傷胃),第二可降酒(避免空心頭喝酒暈得快),第三省的客人說沒吃飯(避免喝暈後吃不了飯),第四不影響他人(避免主人一家老小,等你喝完酒才能吃飯),第五可使客人放開了喝(不會因為客人及大家還沒吃飯,而影響喝酒)等等,有這般諸多優點又何樂而不為呢?

閒話:南召人獨特的待客習俗——(南召枚)頭一個走,不喝!

至於“南召枚——頭一個不喝”,是說酒場上開枚,以枚定輸贏,不論哪方第一個輸枚,這輸的第一杯酒可以(應當)不喝。這是禮節性的謙讓,叫“讓枚”。其實,你第一個輸了不喝,跟著我輸的也可以(應當)不喝,這叫‘‘走平’’(互不欠缺)。當然,只有再一沒有再二,只限第一枚。你若是連著輸兩個以上,第二個及其以後輸的就需喝下,而且另一方也不再走酒找平......

《辭海》雲:“風俗”就是歷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漢書·地理志》雲:凡民稟五常之性,而有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慾,故謂之俗。“意思是說,由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習尚叫”風“,由社會環境不同而形成的習尚叫”俗“。

閒話:南召人獨特的待客習俗——(南召枚)頭一個走,不喝!

”入鄉隨俗“。這就是南召的風俗習慣,既有其自然因素又有其歷史因素!自然因素是山裡人實在,歷史因素還是山裡人實在。要不怎會有”街上(鄉鎮)人尖(尖薄狡猾),城裡人能(聰明靈活),南召實在地不能行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