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那个被迫“下岗”的人会是你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文章比较长,但很值。

如果你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还停留在各种资讯里,那你就错了。请抛开人工智能就是人形机器人的固有偏见,然后,打开你的手机。

10年后,那个被迫“下岗”的人会是你吗?

上图显示了一部典型iPhone手机上安装的一些常见应用程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是手机上许多应用程序的核心驱动力。

苹果Siri将手机变成聪明的小秘书;今日头条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向你推送最适合你的新闻内容。谷歌照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识别图像中的人、动物、风景、地点……

万能的美图秀秀大家都很熟悉,同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我们的照片变得美美哒。以谷歌翻译正在深度学习的帮助下迅速发展;滴滴的人工智能算法不但会帮助司机选择路线、规划车辆调度方案。

使用手机购物时,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你推荐最适合你的商品。

AI已经无处不在。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强大,我们现在的工作也有极大的可能性被替代。

霍金说:“人工智能可以在自身基础上进化,可以一直保持加速度的趋势,不断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我们的生物进化速度相当有限,无法与之竞争,终将被淘汰。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

10年后,那个被迫“下岗”的人会是你吗?

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中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榜首就是电话推销员,被取代概率99.0%

“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为最大。即使没有机器人的出现,这样一个单调、重复、恼人,又毫无效率可言的工种也是迟早要消亡的。

会计 被取代概率97.6%

与电话推销不同,会计这样一份要求不算低,职业前景也被社会主流看好的职业竟有高达 97.6% 的几率被机器人取代,着实令人意外。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方案,给业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银行职员 被取代概率:96.8%

除了单调、重复,“低效率”也是造成某些职业被自动化取代的一大因素,比方说银行职员。

前台 被取代概率:95.6%

机器人前台这两年已经多次登上了新闻标题,话题度最高的是由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 Pepper。目前,日本以及欧美多国都已经有医院、银行、电器店之类的机构购买了 Pepper,作为前台接待人员使用。

人事 被取代概率:89.7%

在未来,不单单是员工本身,就连负责招募员工、解雇员工的 HR 也有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2017年 3 月,由北美著名猎头公司 SourceCon 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行业竞赛中,一个名为“Brilent”的机器只用 3.2 秒便筛选出合适的候选人。

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工作 被取代概率:80%-60%

厨师 被取代概率:73.4%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BBC 将“厨师”的危机概率预测为 73.4%,八成不包括中餐厨师。

虽说当下类似披萨机器人、咖啡机器人已经问世,但哪怕是再智能的机器人,看到中餐菜谱上的“盐/少许”“味精/少许”也得死机。

10年后,那个被迫“下岗”的人会是你吗?

演员、艺人 被取代概率:37.4%

在所有常见的艺术创作工种中,“演员”被判定为最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行业,概率高达 37.4%。撇开科幻小说中用虚拟形象取代真人演员的情节不谈,单单是当下以假乱真的“抠图剧”就让我们对这个行业被取代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科幻电影通常假设计算机想赶上甚至超过人类,就必须发展出意识,使人们有一个误解,就是人工智能需要在个体上全面超过人类才算真正的实现了“智能”,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工作来说,

智能是必要的,意识可有可无。

10年后,那个被迫“下岗”的人会是你吗?

举例来说,如果是血肉之躯的出租车司机,个人有意识的体验,绝对比毫无感觉的自动驾驶汽车丰富。

出租车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享受音乐,他抬头望见星空,思考着宇宙的奥秘,只不过这一切都不是社会系统需要的。

社会系统需要的,只是把人从a点运送到b点,而且要最快最安全,成本最低,就这一点而言,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就能做得比那个司机更好,就算他不能享受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回想一下,马匹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命运如何?任何一匹马,不论在嗅觉,认人的能力或是其他许多事情上都绝对远高于福特t型车,或是兰博基尼,然而,马匹仍然被汽车取代,就在于汽车在社会系统真正需要的少数领域中胜出。

但对于大多数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人工智能只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只要在特定的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赶超人类就已足够。

常有人说,艺术是我们最终的盛典,而且是人类独有的,等到计算机取代了一声司机,教师,医生时,会不会所有人成为艺术家?

戴维科普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院教授,他写了一些程序,能够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

他写出的第一个程序命专门模仿巴赫的风格,虽然写程序花了七年,但已经推出短短一天就谱出5000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

科普挑出几首,安排在圣克鲁兹的一次音乐节上演出演出,演出激动人心,观众反应热烈,兴奋的讲着这些音乐如何触碰到他们内心最深处,观众并不知道作曲者是计算机,而等到真相揭开,有些人气的一语不发,有些人甚至发出怒吼。

10年后,那个被迫“下岗”的人会是你吗?


AI大潮不可阻挡,我们身处这个大变革时代又该如何自处?

对此,李开复有一个“五秒钟准则”,这一准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

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决定,那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反之,以目前的技术来说,你的工作是很难被机器取代的。

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未来机器翻译取得根本性突破后,绝大多数人类翻译,包括笔译、口译、同声传译等工作,还有绝大多数从事语言教学的人类老师,都会被机器全部或部分取代。

但文学作品的翻译机器毫无办法,因为其中涉及大量人类的情感、审美、创造力、历史文化积淀等。

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

人工智能时代,自动化系统将大幅解放生产力,极大地丰富每个人可以享有的社会财富。人类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大量的休闲时间。

这个时候,这个社会对文化、娱乐的追求就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未来的文娱产业,总体规模将是今天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那么,学习文艺创作技巧,用人类独有的智慧、丰富的情感以及对艺术的创造性解读去创作文娱内容,显然是未来人类证明自己价值的最好方式之一。

当绝大多数人每天花6个小时或更多时间去体验最新的虚拟现实游戏、看最好的沉浸式虚拟现实电影、在虚拟音乐厅里听大师演奏最浪漫的乐曲、阅读最能感动人的诗歌和小说……

作家、音乐家、电影导演和编剧、游戏设计师等,一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明星职业。

10年后,那个被迫“下岗”的人会是你吗?

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说:“很显然,我们需要去重视那些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所不能够覆盖的领域。包括什么呢?包括创造性、情感交流、审美、艺术能力,还有我们的综合理解能力、我们把很多碎片连成一个故事这样的讲述能力,我们的体验。所有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可靠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人类智能非常独特的能力。”

AI虽然来了,但有思想的人生并不会因此而黯然失色,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10年后,那个被迫“下岗”的人会是你吗?

AI来袭,你觉得什么工作不会被替代呢?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