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ine Music 和豆瓣音乐再获数千万融资,DNV将聚焦版权生意

李权认为,实际上,DNV正在通过自己的产品矩阵与音乐人形成合作关系,“我们在帮助音乐人更好的发掘价值,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靠。”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乐再获数千万融资,DNV将聚焦版权生意

作者 | 范琳琳

采访 | 齐朋利 范琳琳

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newbusinesstrend)获悉,V.Fine Music (以下简称V.Fine)和豆瓣音乐重组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这轮融资由长甲国际控股集团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完成平台战略资源的拓展与商业布局。

同时公布的,还有新公司由唐子御担任CEO,李权担任总裁,许波担任高级副总裁及董事。该公司被命名为“DNV音乐集团”(DNV Music Group ,以下简称DNV),“DNV 意为Douban Music and V.Fine Music”,DNV总裁李权向新商业情报NBT解释。

“我们希望能够用这笔钱梳理我们的业务线,推动V.Fine 和豆瓣音乐的音乐人社区融合,推出自己的品牌线下音乐人以及重点打造头部内容,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李权表示。

实际上,这是DNV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公布的第二轮融资。今年4月,V.Fine Music 和豆瓣音乐宣布合并,同时公布新公司完成近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挚信资本领投、险峰长青和唯猎资本跟投。

“这三个月来,我们主要在理顺豆瓣音乐和V.Fine Music的资产,让这些资产产生化学反应”,李权表示,“数字音乐时代,音乐人的心理、大众心理急剧变化,传播渠道、内容生产都有了新的机会。瞄准这些机会,审视现有资源,我们列出了有发展潜力的三大业务。”

他还表示,“数字时代内容是最有价值的,我们希望将自身定位为数字资产管理平台,产生更有价值的IP产品。除此之外,我们更愿意将DNV形容为音乐人的服务公司,使音乐人产生更大的价值。”

定位在数字资产管理平台的DNV,提出了“音乐人事业”、“音乐版权事业”、“线下赋能事业”三大核心业务,试图通过对音乐人以及版权音乐的IP赋能,创造、分发其在数字领域所衍生出的图文、视频、动画等数字资产,挖掘音乐人及其音乐IP的价值。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乐再获数千万融资,DNV将聚焦版权生意

毋庸置疑的是,DNV的版权业务主要依托于V.Fine原有的产业资源和商业模式。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乐再获数千万融资,DNV将聚焦版权生意

李权

2015年,V.Fine成立,两位创始人李权和唐子御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两人因为音乐走到一起,公司聚焦在音乐版权领域, to B 属性明显。通过标准化的“选择类别-下单-接单-项目管理”流程,V.Fine不仅搭建了线上音乐版权授权平台,还和多家知名互联网平台公司有直接的音乐版权合作,同时拥有为商业品牌及项目定制音乐的能力,以及版权监测、识别和加密技术,担当了用户和音乐人之间的桥梁。

以此为原点,DNV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音乐版权事业”将从音乐版权授权、音乐定制及版权监控三大板块发力,在为音乐人提供展示、交流和交易的平台同时,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音乐授权与定制服务。

“我们在和客户的对接中发现很多客户对音乐的品类并不熟悉,他们更倾向于用情绪来表达音乐,比如忧郁、喜悦等等,我们就会提供人工智能选曲服务,让客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挑选音乐”,李权表示,“另一方面,对于音乐人来说,他们的渠道是有限的,我们提供的变现渠道对于他们来说是刚需。”

最开始,V.Fine从BGM(背景音乐)切入音乐产业,之后逐渐增加音乐品类,包括与欧洲一些厂牌的合作,未来V.Fine还会将Beats、歌曲增加到授权曲库中。除此之外,DNV正在推进一千平米的音乐人孵化器“Teen Town”来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李权表示,“需要定制音乐的客户对音乐的要求非常高,我们需要去做到更高的水准。”

目前,V.Fine已拥有3000余位来自50多个国家的音乐人,拥有15万首版权音乐,豆瓣音乐拥有近5万名音乐人用户,他们上传了超过50万首作品。在B端,近百万影视行业从业者使用V.Fine提供的版权音乐授权服务,此外,V.Fine还与1000余名机构型客户达成深度合作。

这样的合作规模下,V.Fine 具体的定价标准已经向多元化发展。V.Fine 对音乐版权授权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根据不同的授权用途进行定价,在尊重音乐人的劳动成果,让音乐人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使用户能在一个合适的预算区间内解决音乐需求。为了满足使用频繁用户的需求,两周前, V.Fine已经开发了VIP授权功能,让用户更方便地得到音乐授权。

传统唱片时代,音乐版权维护多由人力完成且取证困难。数字音乐时代,对于版权的监测和保护,V.Fine采取的是复杂版权场景监控。该监控方式能够保证,不管音频、视频文件中拥有对白、音效还是背景声, V.Fine能够高效准确地对一段音乐和版权库中的音乐进行比对。

不过,李权也承认平台重点并不在于维权,而在于将B端使用者转化为客户。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乐再获数千万融资,DNV将聚焦版权生意

形成自己的音乐人体系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乐再获数千万融资,DNV将聚焦版权生意

DNV音乐集团LOGO

作为创作型产业,音乐产业的任何环节都不可忽视人才的作用。面对激烈的版权争夺大战,DNV要想从市场中跑出来,除了在特定领域“专、精、尖”,树立自己的产业壁垒,还需要回答的是,如何吸引人才形成自身产业体系的创新、生产源泉。

一定程度上讲,合并后的DNV想要通过“音乐人事业”、“音乐版权事业”、“线下赋能事业”三个业务板块形成自己以音乐人为核心的闭环体系。其中,“音乐人事业体系”由音乐人社区、音乐厂牌、流媒体为主,“线下赋能体系”则主要以“音乐演出”以及为企业输出联合品牌的音乐类活动为核心。

DNV首先试图利用音乐人社区来撕开“音乐人事业”的口子。尽管V.Fine 音乐社区和豆瓣音乐社区仍然会是两个产品形态,但DNV正在将二者的账号打通,实现双方的便捷交流。“我们想要告诉豆瓣音乐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代理版权,帮助他们变现,V.Fine的音乐人则可以利用豆瓣和粉丝互动,向粉丝发布最新的演出消息,歌曲上架消息等。”李权表示。

与此同时,看到了音乐人现阶段沟通的圈层壁垒,下一阶段,DNV即将打造的在线音乐人社区还将承载音乐人交流的任务,满足音乐人对音乐产业资讯、作品合作的需求,让音乐人、乐评人、深度音乐爱好者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的音乐伙伴,加大交流、分享作品甚至协同编曲,协同作曲。

李权说,“在整个体系下,我们会给音乐人更多的出口”。针对不同音乐人的特长,DNV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输出途径,包括挖掘音乐人除音乐之外别的特长、帮助他们谈商业合作,以及将在2018年打造一个全新的专业级录音棚,以此为基础,成立爵士、电音、说唱等多家音乐厂牌。另外,DNV还在点对点跟海外音乐人交流,希望他们入驻到平台上,同时采取奖励机制,鼓励已经入驻的音乐人拉入新的伙伴。

相比其他厂牌,DNV之后的厂牌比较明显的优势是,集团旗下不仅有流媒体音乐平台还有授权平台、与C端互动平台以及线下音乐节。可以确定的是,音乐集团占有的生产、发布、互动的环节越多,成本就越低,资源联动优势也越大。

以公告牌之外为例,它原是豆瓣音乐发起的栏目,在过去几年中,公告牌之外主要在二三线城市为年轻音乐人举办演出及讲座活动。“公告牌之外的好处是在给音乐人表现平台之外,宣传我们的品牌形象,挖掘新的艺人”,李权表示。

这正是“线下赋能事业体系”的内涵所在。“线下赋能事业体系”以“音乐演出”为核心,利用“潮潮音乐节”、“公告牌之外”等线下演出品牌,构建起为音乐人、音乐爱好者以及各品牌方提供线下交流和展示平台。

豆瓣FM在DNV体系中则是流量担当。李权认为,因为版权问题,豆瓣FM近期处于低谷,但由于豆瓣FM拥有算法优势,未来,豆瓣FM会利用这套算法拓展用户听音乐的风格,引导用户接受更多类型的音乐。在解决了版权问题后,它还是有潜力成为最喜欢的音乐平台。

豆瓣FM于今年4月发布的5.0版本iOS应用增加了音乐地图功能,该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豆瓣音乐使用历史生成一份音乐地图。该地图不仅能用蓝绿色(喜欢)与灰色(不喜欢)表达用户音乐喜好,还能对地图上每个区域的音乐人聚类进行搜索,从而发现接近自己喜好的新音乐与新音乐人。

除此之外,V.Fine上的版权音乐也持续地在豆瓣FM上架,但因为数量巨大,还需要耗费些时间,线下音乐节的票也将在FM中发售以增加曝光渠道。DNV的外部资源还包括旗下各子公司品牌与新片场、微博云剪、视觉中国、太合麦田等企业和机构达成的战略合作。

李权认为,实际上,DNV正在通过自己的产品矩阵与音乐人形成合作关系,“我们在帮助音乐人更好地发掘价值,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靠。”下半年,DNV将重点开发版权体系并重新激活豆瓣FM,同时每个月将举行五六场小型的音乐演出,争取让头部音乐人集体亮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