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ine Music 和豆瓣音樂再獲數千萬融資,DNV將聚焦版權生意

李權認為,實際上,DNV正在通過自己的產品矩陣與音樂人形成合作關係,“我們在幫助音樂人更好的發掘價值,我們之間的合作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牢靠。”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樂再獲數千萬融資,DNV將聚焦版權生意

作者 | 範琳琳

採訪 | 齊朋利 範琳琳

新商業情報NBT(微信公眾號ID:newbusinesstrend)獲悉,V.Fine Music (以下簡稱V.Fine)和豆瓣音樂重組合並後成立的新公司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這輪融資由長甲國際控股集團投資,資金主要用於完成平臺戰略資源的拓展與商業佈局。

同時公佈的,還有新公司由唐子御擔任CEO,李權擔任總裁,許波擔任高級副總裁及董事。該公司被命名為“DNV音樂集團”(DNV Music Group ,以下簡稱DNV),“DNV 意為Douban Music and V.Fine Music”,DNV總裁李權向新商業情報NBT解釋。

“我們希望能夠用這筆錢梳理我們的業務線,推動V.Fine 和豆瓣音樂的音樂人社區融合,推出自己的品牌線下音樂人以及重點打造頭部內容,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李權表示。

實際上,這是DNV不到三個月時間內公佈的第二輪融資。今年4月,V.Fine Music 和豆瓣音樂宣佈合併,同時公佈新公司完成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由摯信資本領投、險峰長青和唯獵資本跟投。

“這三個月來,我們主要在理順豆瓣音樂和V.Fine Music的資產,讓這些資產產生化學反應”,李權表示,“數字音樂時代,音樂人的心理、大眾心理急劇變化,傳播渠道、內容生產都有了新的機會。瞄準這些機會,審視現有資源,我們列出了有發展潛力的三大業務。”

他還表示,“數字時代內容是最有價值的,我們希望將自身定位為數字資產管理平臺,產生更有價值的IP產品。除此之外,我們更願意將DNV形容為音樂人的服務公司,使音樂人產生更大的價值。”

定位在數字資產管理平臺的DNV,提出了“音樂人事業”、“音樂版權事業”、“線下賦能事業”三大核心業務,試圖通過對音樂人以及版權音樂的IP賦能,創造、分發其在數字領域所衍生出的圖文、視頻、動畫等數字資產,挖掘音樂人及其音樂IP的價值。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樂再獲數千萬融資,DNV將聚焦版權生意

毋庸置疑的是,DNV的版權業務主要依託於V.Fine原有的產業資源和商業模式。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樂再獲數千萬融資,DNV將聚焦版權生意

李權

2015年,V.Fine成立,兩位創始人李權和唐子御分別來自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兩人因為音樂走到一起,公司聚焦在音樂版權領域, to B 屬性明顯。通過標準化的“選擇類別-下單-接單-項目管理”流程,V.Fine不僅搭建了線上音樂版權授權平臺,還和多家知名互聯網平臺公司有直接的音樂版權合作,同時擁有為商業品牌及項目定製音樂的能力,以及版權監測、識別和加密技術,擔當了用戶和音樂人之間的橋樑。

以此為原點,DNV的三大核心業務之一的“音樂版權事業”將從音樂版權授權、音樂定製及版權監控三大板塊發力,在為音樂人提供展示、交流和交易的平臺同時,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音樂授權與定製服務。

“我們在和客戶的對接中發現很多客戶對音樂的品類並不熟悉,他們更傾向於用情緒來表達音樂,比如憂鬱、喜悅等等,我們就會提供人工智能選曲服務,讓客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率地挑選音樂”,李權表示,“另一方面,對於音樂人來說,他們的渠道是有限的,我們提供的變現渠道對於他們來說是剛需。”

最開始,V.Fine從BGM(背景音樂)切入音樂產業,之後逐漸增加音樂品類,包括與歐洲一些廠牌的合作,未來V.Fine還會將Beats、歌曲增加到授權曲庫中。除此之外,DNV正在推進一千平米的音樂人孵化器“Teen Town”來滿足客戶的定製需求。李權表示,“需要定製音樂的客戶對音樂的要求非常高,我們需要去做到更高的水準。”

目前,V.Fine已擁有3000餘位來自50多個國家的音樂人,擁有15萬首版權音樂,豆瓣音樂擁有近5萬名音樂人用戶,他們上傳了超過50萬首作品。在B端,近百萬影視行業從業者使用V.Fine提供的版權音樂授權服務,此外,V.Fine還與1000餘名機構型客戶達成深度合作。

這樣的合作規模下,V.Fine 具體的定價標準已經向多元化發展。V.Fine 對音樂版權授權市場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根據不同的授權用途進行定價,在尊重音樂人的勞動成果,讓音樂人獲得更多收益的同時,使用戶能在一個合適的預算區間內解決音樂需求。為了滿足使用頻繁用戶的需求,兩週前, V.Fine已經開發了VIP授權功能,讓用戶更方便地得到音樂授權。

傳統唱片時代,音樂版權維護多由人力完成且取證困難。數字音樂時代,對於版權的監測和保護,V.Fine採取的是複雜版權場景監控。該監控方式能夠保證,不管音頻、視頻文件中擁有對白、音效還是背景聲, V.Fine能夠高效準確地對一段音樂和版權庫中的音樂進行比對。

不過,李權也承認平臺重點並不在於維權,而在於將B端使用者轉化為客戶。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樂再獲數千萬融資,DNV將聚焦版權生意

形成自己的音樂人體系

V.Fine Music 和豆瓣音樂再獲數千萬融資,DNV將聚焦版權生意

DNV音樂集團LOGO

作為創作型產業,音樂產業的任何環節都不可忽視人才的作用。面對激烈的版權爭奪大戰,DNV要想從市場中跑出來,除了在特定領域“專、精、尖”,樹立自己的產業壁壘,還需要回答的是,如何吸引人才形成自身產業體系的創新、生產源泉。

一定程度上講,合併後的DNV想要通過“音樂人事業”、“音樂版權事業”、“線下賦能事業”三個業務板塊形成自己以音樂人為核心的閉環體系。其中,“音樂人事業體系”由音樂人社區、音樂廠牌、流媒體為主,“線下賦能體系”則主要以“音樂演出”以及為企業輸出聯合品牌的音樂類活動為核心。

DNV首先試圖利用音樂人社區來撕開“音樂人事業”的口子。儘管V.Fine 音樂社區和豆瓣音樂社區仍然會是兩個產品形態,但DNV正在將二者的賬號打通,實現雙方的便捷交流。“我們想要告訴豆瓣音樂人我們可以幫助他們代理版權,幫助他們變現,V.Fine的音樂人則可以利用豆瓣和粉絲互動,向粉絲髮布最新的演出消息,歌曲上架消息等。”李權表示。

與此同時,看到了音樂人現階段溝通的圈層壁壘,下一階段,DNV即將打造的在線音樂人社區還將承載音樂人交流的任務,滿足音樂人對音樂產業資訊、作品合作的需求,讓音樂人、樂評人、深度音樂愛好者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的音樂夥伴,加大交流、分享作品甚至協同編曲,協同作曲。

李權說,“在整個體系下,我們會給音樂人更多的出口”。針對不同音樂人的特長,DNV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輸出途徑,包括挖掘音樂人除音樂之外別的特長、幫助他們談商業合作,以及將在2018年打造一個全新的專業級錄音棚,以此為基礎,成立爵士、電音、說唱等多家音樂廠牌。另外,DNV還在點對點跟海外音樂人交流,希望他們入駐到平臺上,同時採取獎勵機制,鼓勵已經入駐的音樂人拉入新的夥伴。

相比其他廠牌,DNV之後的廠牌比較明顯的優勢是,集團旗下不僅有流媒體音樂平臺還有授權平臺、與C端互動平臺以及線下音樂節。可以確定的是,音樂集團佔有的生產、發佈、互動的環節越多,成本就越低,資源聯動優勢也越大。

以公告牌之外為例,它原是豆瓣音樂發起的欄目,在過去幾年中,公告牌之外主要在二三線城市為年輕音樂人舉辦演出及講座活動。“公告牌之外的好處是在給音樂人表現平臺之外,宣傳我們的品牌形象,挖掘新的藝人”,李權表示。

這正是“線下賦能事業體系”的內涵所在。“線下賦能事業體系”以“音樂演出”為核心,利用“潮潮音樂節”、“公告牌之外”等線下演出品牌,構建起為音樂人、音樂愛好者以及各品牌方提供線下交流和展示平臺。

豆瓣FM在DNV體系中則是流量擔當。李權認為,因為版權問題,豆瓣FM近期處於低谷,但由於豆瓣FM擁有算法優勢,未來,豆瓣FM會利用這套算法拓展用戶聽音樂的風格,引導用戶接受更多類型的音樂。在解決了版權問題後,它還是有潛力成為最喜歡的音樂平臺。

豆瓣FM於今年4月發佈的5.0版本iOS應用增加了音樂地圖功能,該功能可以根據用戶的豆瓣音樂使用歷史生成一份音樂地圖。該地圖不僅能用藍綠色(喜歡)與灰色(不喜歡)表達用戶音樂喜好,還能對地圖上每個區域的音樂人聚類進行搜索,從而發現接近自己喜好的新音樂與新音樂人。

除此之外,V.Fine上的版權音樂也持續地在豆瓣FM上架,但因為數量巨大,還需要耗費些時間,線下音樂節的票也將在FM中發售以增加曝光渠道。DNV的外部資源還包括旗下各子公司品牌與新片場、微博雲剪、視覺中國、太合麥田等企業和機構達成的戰略合作。

李權認為,實際上,DNV正在通過自己的產品矩陣與音樂人形成合作關係,“我們在幫助音樂人更好地發掘價值,我們之間的合作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牢靠。”下半年,DNV將重點開發版權體系並重新激活豆瓣FM,同時每個月將舉行五六場小型的音樂演出,爭取讓頭部音樂人集體亮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