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运动量?

知博的国学老师冯学成居士谈到养生时,经常说:“千年王八万年龟,它们都是静止不动的,因此能够长寿千年”。因此冯老师主张要静养。他的论据主要是道家思想,老庄学派主张静以养生,重在养神。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静为躁君”,“致虚极,守静笃'。但是同时也有主张以动养生,《吕氏春秋》.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运动量?

冯学成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是动还是静?这似乎已经不是问题。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是运动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那么该怎样锻炼,多大运动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体质的人又该使用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在本文中回答这些问题。

中医养生主张需要动静结合的养生方式。”静以养神,动以养形“。这个”神“我们可以理解为意识,每一时一刻我们的意识都有很多个念头,易动难静,非常耗气,因此排除杂念,保持心境宁静状态非常重要。保持清静也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要精神专一,屏出杂念,用神不过。不过多的耗费气血。这是“静'。

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运动量?

静功

至于”动“,一是生阳气的方法,二是保持经络通肠的方法。只有活动才能让气血流动起来,才能维持气血的运转,也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的新陈代谢。所谓”流水不腐“,气血也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不生病,才能维持生命活力。因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阴阳学说认为”动为阳,静为阴“,阴阳均衡才能生命活动正常,运动才能产生足够的的阳气,四肢属阳,躯干属阴,四肢的活动能产生阳气维持躯体正常的运转。

怎么样才算是动静合适呢?换句话说运动要多大的量。

不同年龄阶段,运动量是不同的。

在幼儿阶段,幼儿是纯阳之体,阳气很足,理性意识较少,完全可以随性而为,开心就玩,累了就睡,不需要特别限制。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3小时,不宜进行力量训练。

在少年阶段,孩子对外界世界的好奇心很多,应该更多的身体的活动。进行协调性、平衡能力、柔韧性的锻炼,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激发身体的各项潜能。但是这个阶段,中国人注重知识文化的学习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很多中国的家长开始督促孩子学习和弹钢琴等,当孩子习惯了宅在家里后,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中能发现更多好奇的有兴趣的东西,因此这个阶段活动量往往不足,身体各项潜能不足得到充分发挥。10岁到20岁的十年是为一生的身体素质打下了基础的十年。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度、耐力等需要在这个阶段全方位进行培养,错过这个阶段,以后很难补回来。活动的形式可以多参加游泳、长跑、短跑、跳高等田径活动、乒乓球等球类活动。欧美的孩子这个阶段课外活动非常多,因此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开心,身体大都很棒,造就了强壮的身体!所以长大后,中国的孩子和欧美的孩子比身体强壮程度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运动量?

儿童游戏好

到了二十岁后的青少年阶段,这时身体需要进一步加大运动量,以锻炼心肺的潜力。为成人的身体创造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每一天都应该有一定的运动量。而且需要参加一些竞争性的运动,羽毛球、篮球等进一步挖掘身体的潜力。最大心率不要超过170减去自身年龄即可。这时气血充足,通过大运动量的运动,可以消耗掉一部分气,否则气多成火,形成”痘痘“。有些人青少年期间容易“长痘痘”就是和出汗少、身体的气比较足,但是消耗比较少有关。

有些特别爱运动的青少年,在运动中找到了乐趣,非常热衷于大运动量的运动。有些时候在运动到极限,极度疲劳时继续运动,发现身体也会产生一种快感,因此就很享受这种乐趣。其实这种极度疲劳时产生的这种状态是身体在透支“肾阳”,即生命的“元气”。从长远来说是有害的!因此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快感!

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运动量?

年轻人剧烈运动

到了三十至三十五岁,前期的身体的生长发育告一段落,身体各方面到达最高峰。此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此时不再合适参加竞争性的运动、输赢定荣辱的运动就,应该从事柔和且不计得失的运动。野外徒步,晒太阳,慢跑等。每一天的要有一定的运动量。这时气血已经达到最大,智力、体力都最大,能力可以充分发挥,。气血生成和消耗达到平衡。不宜再继续增大运动量。

广州是羽毛球之城,打羽毛球非常普及。很多白领朋友都爱在晚上或者周末约上三五朋友在一起打球。在青少年时期,三十岁以下,大家在一起打羽毛球单打完全没有问题,还经常进行对抗赛,非常有乐趣。而到了三十五岁之后,参加单打对抗赛就很少了,偶尔几个朋友在一起切磋一下球技还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三十五岁以后,大家就更多的打羽毛球双打,参加的比赛也是双打比赛。再进一步到了45岁以后,基本上就比较少参加羽毛球的比赛了,只是偶尔玩玩活动一下筋骨而已。有些朋友不服老,有时还是和年轻人进行对抗,玩几次下来就发现很不舒服,感觉到免疫功能下降,很容易生病。有些人甚至导致旧病复发。

三十六岁到六十岁的中年时期,是人的压力比较大的时期,精神上气血消耗比较大的,身体的功能逐渐减退,大约每年减少1%。这时不适合剧烈的运动,可以做一些和缓的运动。比如中老年保健操、八段锦、太极拳、游泳、登山等,且时间每次半小时左右,每天两次到三次。此时运动的目的只是出出汗,活动活动筋骨而已,不能过劳。因为这时气血已经开始下降,剧烈的活动导致气血消耗过大,反而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疾病容易侵袭。

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运动量?

老年人以缓慢运动为主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气血运行迟缓,多淤滞。运动量宜小不宜大,动作宜缓不宜急,因人而异,适量、持续,以保持精神焕发。可以慢跑、散步、游泳、乒乓球、八段锦、太极拳等等。每天一到两次即可。

从年龄阶段来看,年轻人“动”得多,对身体健康有帮助,老年人“静”得多对身体有益。文章开头提到的冯学成老师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对于老年人来说,适当的运动就可以了,运动量不宜过大,因此”静'应该多于‘动'。这是适合老年人的养生方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动”“静”的比例必然要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一般的规律,不同体质的人锻炼强度也可以有所不同。比如热性体质的人,运动量和强度可以稍大一些。使热有出处。寒性体质的人,运动宜持久而舒缓,保持气血经常通畅,有利于减少瘀滞。除了这些肢体活动的锻炼,三十岁后还需要经常揉腹部让腹部的气血活动起来,有利于大小肠的蠕动;四十岁后经常拍打胸部,上下肢穴位等有利于保持十二经脉的畅通;经常转腰、颠足跟有利于暖肾,强肾。

有些人有不好的习惯,中午吃饭后就坐在办公室中看手机,特别是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更是不愿意离开空调房。其实饭后最好都外面散步走走,可以活动肠胃,促进消化。天气热的时候也刚好出点汗。只是不要暴晒。晚饭后也同样需要出去散步。

现在在都市办公室工作的人,体力劳动很少,工作又比较紧张,大多是运动量不足。因此应该多创造些机会多走动,比如少坐电梯,多走楼梯;上下班少开车,多走几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提前一站下车,给自己走路的机会。现在在QQ上经常有大家晒步数,这推动了很多人喜欢走路比赛步数。这对于人们运动起来是很好的现象。但是也要注意每天走路在10000步左右是可以的,也不能太多,有些人每天走路会超过20000步,这就是有些过了!“过用则伤”,走路过多会损伤膝关节,凡事都要有个度。切记!

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运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