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虽然名气不大,却因被写入著名文学作品中而被人们所牢记

中国是个文艺的国度,近两年来,董卿主持的诗词大会的火爆足以证明这一点,同时也捧红了一些文化名人,如康震、郦波、蒙曼等,我们在欣赏名篇佳作的时候,也时常会记住其中写到的一些人物,其中,有些人虽然名气不大,却因长留于名篇中而被人们所熟知。


一、韩荆州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相信你读到李白这句话时,是不是也会去查查这个韩荆州是什么来路啊?我们的大诗人怎么就这么不吝惜自己的言辞呢?

作品原文

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唯君侯图之

他们虽然名气不大,却因被写入著名文学作品中而被人们所牢记

搜了一下百度,实在看不出这个韩荆州有多出彩,但被诗仙愿意投靠,已经足够了

二、李龟年

李龟年为唐朝时的乐工,特别受唐玄宗赏识,然而在我国古代,乐工这个职业,恐怕很难受世人尊重吧,即便到了现代,戏子的称呼不也经常被赠与给某些明星吗,然而,李龟年却因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被我们牢记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他们虽然名气不大,却因被写入著名文学作品中而被人们所牢记

江南逢李龟年

其实还有一首诗是写给李龟年的,那就是王维的《相思》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他们虽然名气不大,却因被写入著名文学作品中而被人们所牢记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做“江上逢李龟年”


李龟年,很不幸,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很落魄;李龟年,已经足够幸运了,被唐朝两位伟大的诗人提到,从此,我们记住了他

三、王濬

刚开始,我把濬读成了rui,还好,大学室友非常厉害,给我纠正了,说应该读JUN,2004年,本人到南京政治学院培训,俺们队里有个哥们就是这个学院哲学系毕业的,这哥们和我聊天时,说起来“王濬楼船下益州”,正好他把濬读成了RUI,我当即给他纠正,于是我也成了他的一字之师,我们先看看这首诗吧

西塞山怀古

[ 唐 ]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这个人,你说他名气小吧,显然也不太小,毕竟灭掉了东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可是很多对三国演义耳熟能详的人,似乎有很难记起这个人物,包括小编啊,还好,感谢刘禹锡,王濬也不朽了


他们虽然名气不大,却因被写入著名文学作品中而被人们所牢记

王濬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求学时,王濬这两个字的确是这么写的,不知道现在怎么就把濬写成了浚呢,怪事,请看下图。

他们虽然名气不大,却因被写入著名文学作品中而被人们所牢记

好了,写到这里吧,实在太多,不胜枚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