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敦復:教育是他一生恪守的事業

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曾有兩所私立大學非常著名,那就是天津私立南開大學和上海私立大同大學,當時曾有“北南開,南大同”之美譽,而私立大同大學尤以“理工”見長,這在當時的中國大學中是比較有特色的,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的胡敦復擔任校長。

胡敦復:教育是他一生恪守的事業

胡敦復

胡敦復(1886—1978)江蘇無錫人,1886年3月19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堰橋鎮一教育世家,胡敦復是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第31代孫,其祖父胡和梅是清朝名教諭,父親胡壹修和叔叔胡雨人都是清末民初在無錫地區興辦新學的教育名家。

胡敦復是胡氏族中的長子長孫,他還有兩個頗為著名的弟弟,大弟弟叫胡明覆,1917年於哈佛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是中國人以攻讀數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第一人,而中國第二位數學博士獲得者姜立夫,1919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則比胡明覆晚了兩年。

胡敦復另一個弟弟叫胡剛復,1918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研究院並獲哲學博士學位,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胡敦復與胡明覆相差5歲,與胡剛復相差6歲,胡氏三兄弟在中華民國時期非常有名,具有廣泛的社會知名度,曾被譽為“胡氏三傑”,胡氏一門3博士,而且都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學家。

胡敦復:教育是他一生恪守的事業

左起:胡彬夏、胡憲生、胡剛復、胡明覆

胡敦覆在11歲之前,主要在家鄉與兩個弟弟接受父親胡壹修和叔叔胡雨人的啟蒙教育,這兩個父輩也是對胡敦復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胡壹修和胡雨人兄弟倆情深意篤、志同道合,即“聚財”也“散財”,能把“聚財”和“散財”這兩點都做到極致的人,那絕對是大家氣魄和風範,一方面經營工商業,聚斂錢財,一方面報答桑梓,架橋鋪路,興辦學校,致力於地方公益事業,因此胡氏兄弟在無錫人氣極旺,是深受民眾愛戴的士紳。

在胡氏子弟的教育上,在如何做人的教育上,父親胡壹修的影響大一些,而在做學問的教育上,叔叔胡雨人的影響則更深一些。

胡雨人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曾與兄長鬍壹修在家鄉共同創辦了“胡氏公立蒙學堂”,1909年,胡雨人應聘擔任了北京女子師範學堂教務長,1913年,胡雨人又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

胡敦復:教育是他一生恪守的事業

胡雨人

1897年10月,胡敦復考入上海南洋公學外院(即小學),這所新式學堂由盛宣懷於1896年在上海徐家彙創辦的。

南洋公學是中國最早兼有師範、小學、中學、大學教育體制的學校,胡敦復入學時,南洋公學成立尚不足一年,當時學校還只設外院。

1898年春,胡敦復又進入中院(即中學)學習,1901年,胡敦復從南洋公學中院畢業時,正值南洋公學新設置的經濟特班招生,胡敦復隨即參加了這次考試,被錄取在經濟特班學習,蔡元培此時正應聘在經濟特班擔任總教習,胡敦復有幸成為蔡元培的弟子。

蔡元培介紹胡敦復等24名比較優秀的學生,跟隨傳教士馬相伯學習拉丁文,當時馬相伯的家就居住在南洋公學附近,胡敦復等人就到馬相伯家裡學習。馬相伯有一顆仁愛和博大之心,對這24位學生非常賞識,悉心進行教育和培養,不但教拉丁文,而且還教法文和數學。

胡敦復是非常幸運的,在其青少年時期就遇到了胡雨人、蔡元培、馬相伯這三位教育大家,在三位教育大師的教育和薰陶之下,對胡敦復的學業及人生歷程以及在開創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上都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1903年至1905年,17歲的胡敦復曾經南下廣州,在廣州一所學堂任教,有關胡敦復這兩年的教書情況,由於缺少史料記述,我們可以在此存疑?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青年,為何只身遠走他鄉教書,想必是有所投奔於誰?

1905年秋,胡敦復從廣州返回上海,進入復旦公學學習,1905年5月27日創辦的復旦公學,是馬相伯為恢復震旦學院而創辦的,這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民辦官助的高等學校。

胡敦覆在復旦公學學習時,時值兩江總督託忒克·端方在江南選派赴美留學生,胡敦復和大妹胡彬夏經過考試和遴選,都被派往美國留學,胡敦復進入康奈爾大學攻讀數學。

原計劃這批留美學生是遴選20人,由於資金匱乏等原因,最終只派出了11名男生和4名女生,而這4名女留學生就包括了宋慶齡、胡彬夏、王季茞和曹芳芸,這15名學生是繼留美幼童歸國之後,中國清政府首次公派的留美學生。

1907年9月,在溫秉忠、倪桂姝夫婦監護之下,這15名留美生乘“滿洲里”號郵輪由上海赴美求學,倪桂姝是宋慶齡的二姨,而二姨夫溫秉忠則是清朝的二品大員,他們將年僅14歲的宋慶齡和10歲的宋美齡帶到美國留學。

早在1904年10月,託忒克·端方就曾在自己上奏朝廷《選派學生出洋折》中建議:“多派學生出洋不能網羅英俊,宏濟艱難。早有一日之經營,即早收一分之效驗,斷不可置為緩圖。”

早有神童之稱的胡敦復,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如魚得水,由於其基礎知識紮實,學習方法得當,僅用了兩年的時間,胡敦復就學完了規定課程的學分,1909年6月,胡敦復從康奈爾大學畢業,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09年1月,美國政府決定用“庚子賠款”中的部分退還款項作為培養中國留學生的基金,並於當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遊美學務處”,每年向美國派遣100名留學生,並擬創辦清華學堂。

1909年7月,胡敦復應“遊美學務處”總辦周自齊之邀請,放棄了自己在美國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應聘回到北京,在剛剛成立的“遊美學務處”主管教務,負責遊美學務處的考試、遴選和派遣留美預備生的工作。

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胡敦覆在“遊美學務處”共主持了三批180名留美預備生的選拔考試和遴選派遣工作,這三批留美預備生的選拔,充分展示了胡敦復伯樂相馬、慧眼識才的選人才能,梅貽琦、秉志、胡剛復、王璡、竺可楨、胡適、趙元任、胡明覆、過探先、姜立夫、梅光迪等人都是這180名留美生中的佼佼者,胡敦復還曾參與第二批留美生的護送,親自帶領這批留美生,由上海乘郵輪抵達美國。

胡敦復:教育是他一生恪守的事業

第一屆“庚子賠款”留美生合影

1911年1月,清政府批准成立清華學堂,由周自齊出任清華學堂監督(校長),胡敦復出任清華學堂第一任教務長。1911年6月,胡敦復與平海瀾、朱香晚、吳在淵、顧珊臣、鬱少華、張季源、顧養吾、華綰言、周潤初、趙師曾等11人組織成立了“立達學社”,並擔任社長,這是中國第一個教育團體,旨在興辦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現代教育,培養中國社會所急需的人才。

由於遊美學務處和清華學堂的經費和管理受制於美國公使館,美方處處掣肘和刁難,在教學上不合美國人的意願,美國公使館便會橫加干涉,而在薪資待遇上,美國教員和中國教員之間更是相差懸殊,導致中國教員心理極度不平衡,身為教務長的胡敦復對此也是十分憤懣和不滿,以致辭去其在遊美學務處和清華學堂的所有職務。

1911年秋天,胡敦復辭職回到上海,應馬相伯之邀,到復旦公學擔任教務長,他一面主持復旦公學的教務工作,一面積極籌劃建立“大同”,“大同”取意於《禮記-禮運篇》中“天下為公,是為大同”之意。

1912年3月19日,“立達學社”同仁捐款並向社會募捐,以228枚銀元作為開辦費,在上海南市肇周路南陽裡租房,正式創辦了大同學院,設置預科和普通科,作為立達學社同仁講學勵志之場所,以“研究學術、明體達用”作為辦學宗旨,胡敦復出任第一任院長,首批招錄學生91人。

為了大同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立達學社同仁將一年的薪水全部捐出,以支持學校辦學初期的艱難,立達學社成員節衣縮食,住斗室,穿敝衣,吃粗羹,一切都是為了“大同”的建設和發展。

大同學院的創立,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所學校,既無政府的扶持,也沒有社會財團的支持,完全是憑藉著十幾位教書先生的愛國憂民的赤誠之心創辦的。

為了籌建大同學院校舍,胡敦復多方奔走籌措資金,在上海南車站路北首購地9畝,自建獨立的校舍,先後建起三座樓,第一座樓取名“進取樓”,第二座樓為“自考”樓,而第三座樓則是“自試”樓,每一座樓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義。

胡敦復:教育是他一生恪守的事業

大同學院校舍

1914年1月,大同學院遷入南車站路401號自建校舍,從此有了自己獨立的校址,此時的在校學生計有126人。

胡敦復精誠團結立達學社同仁,確保教學質量,以此擴大學校的規模和影響力,先後建起英文和數理專修班,又開設大學文科、理科及商科,鑑於“大同學院”10年的迅猛崛起,1922年9月,大同學院被政府註冊立案,校名改為大同大學,學校性質為私立。

大同大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其辦學規模和辦學成就,很快就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成為當時中國最好的私立大學之一,而胡敦復也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教育家。

二十世紀初葉,中國新式教育的創辦,得益於留學日本、歐美之歸國人員,這批最早的留學生,將其在國外的所見所聞所學,全部照搬到國內的教育界,有些學校甚至使用國外原版教材,儘管可以與國外的高校接軌,縮小與國外教育的差距,但能夠接受者,畢竟只是少數,不利於普及新式教育。

胡敦復和立達學社同仁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謀中國學術之自立,大同學院的教師都積極參與編寫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這也是“大同”的特色之一,在全國引領新式教育教材的風向。

早在大同學院成立不久,胡敦復就身體力行,與夫人華桂馨合編初中用數學教科書,二十年代,胡敦復又與吳在淵合編初中用《算術》一冊,《幾何》二冊,高中用的《幾何學》,三十年代,胡敦復又與榮方舟合編《平面幾何學》和《立體幾何學》,而胡敦復編寫的《新中學幾何學》,甚至還被教育部審定為高級中學用教科書。

1935年,他和範會國、顧澄合譯的《積分方程式之導引》一書,被商務印書館列為中國最早的一批“大學叢書”之一,四十年代,胡敦復編寫的《英文寶庫》第一至第五冊,被教育部審定為中國初中教科書,他還為多部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作序或校訂,胡敦復所作的這些工作,為中國早期的中學教材建設起到了引領和奠基作用。

1925年1月6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宣佈解除郭秉文國立東南大學校長職務,任命胡敦復為國立東南大學校長,胡敦復確實是一個最佳人選,但卻因故並未到任履職。

1925年8月29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又發佈任命書,由胡敦復出任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以接替因“三.一八慘案”而被免職的楊蔭榆,巧合的是,楊蔭榆和胡敦復都是無錫人,只是楊蔭榆比胡敦復年長兩歲。

1927年秋,胡敦復還曾應聘擔任北洋大學理學院院長一職,但由於南北往來交通不便之故,胡敦復很快就辭去了他在北洋大學的教職。

1928年,胡敦覆在闊別美國20年之後,再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鑑於胡敦覆在興辦和普及現代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康奈爾大學決定授予胡敦復榮譽博士學位。

1928年,大同大學開始創辦附中,在其後10年中,又分設附中一院(初中部)和二院(高中部)。

大同大學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從1928年起,已經成為中國有影響力的第一流私立大學,設有文學院、理學院和商學院以及9個系,還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全校佔地90餘畝,在校學生800多人。

1928年初,“立達學社”決定,立達學社社長和大同大學校長不得互相兼任,遂由曹惠群擔任大同大學校長,立達學社社長則由朱香晚擔任。

“立達學社”自創建以來,除了初創時期的11人之外,幾十年來,能夠申請並被“立達學社”接納的人數並不多,僅有十幾位,在“立達學社”成員中,僅胡氏族人就佔了四分之一,由此可見,無錫胡氏家族對興學的傳承和熱衷,非常值得後人的敬仰與緬懷。

1930年,上海交通大學成立科學學院,時任交通大學校長黎照寰特聘請自己的老師胡敦復出任數學系主任,當時數學系剛剛開始招收本科生,數學系也只有他一個教授,但胡敦復很快就開出了一系列數學專業課程,在胡敦復這一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交通大學數學系在短時間內就頗具規模,並在全國大學數學系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胡敦覆在微積分領域頗有研究和造詣,是微積分領域的權威,也是當時交大的“五大教授”之一,胡敦覆在交通大學的任職,一直持續到1945年。

1941年,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了《部聘教授辦法》,實行“部聘教授”制度,以獎勵在大學任教授10年以上,並且教學成就卓著者,胡敦復是獲得30位“部聘教授”中的一個,這一殊榮在當時被業界譽為“教授中的教授”,這也是國家對胡敦復教學成績的褒獎。

胡敦復是中國數學界傑出的組織者,他在繁忙的學校行政事務和教學工作之外,熱心參與中國數學學術組織的活動,尤其是參與中國數學名詞的勘核和審定工作,這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他協助中國最早獲得數學博士的胡明覆和姜立夫,共同完成了這項浩瀚的基礎性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胡敦復是在替弟弟胡明覆完成他未竟的事業。中國數學事業奠基人之一的胡明覆,於1927年在無錫游泳時溺水而亡,非常令人惋惜。

由國立編譯館組織編寫的數學名詞,經胡敦複審定後,最終確定中英數學譯名共3426條,這些數學名詞是中國數學家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實踐、修改的結晶,其中有相當數量的數學名詞一直沿用至今天。

1935年7月25日,中國數學會在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圖書館舉行了成立大會,出席會議者有33人,數學會成立時設有董事會、理事會和評議會,其主要成員有:胡敦復、馮祖荀、周美權、姜立夫、熊慶來、陳建功、蘇步青、江澤涵、錢寶宗、傅種孫等著名數學家,創辦了學術期刊《中國數學會學報》及普及性刊物《數學雜誌》,胡敦復當選中國數學會董事會主席,由此可見胡敦覆在中國數學界的領導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之後,大同大學校園就被戰火毀於一旦,全校師生也因無經濟實力遷至大後方,胡敦復也不得已留守上海,與全校師生員工一起,開始第二次艱苦創業。

1941年秋至1945年夏,胡敦復受命於危難之時,再一次出任大同大學校長,重建大同大學,在學校董事會和師生員工的大力支持下,大同大學又重新獲得了“新生”,及至1946年,大同大學大在校生已達2700餘人,中學部達到2500餘人。

胡敦復對“大同”創建和發展,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和精力,他始終把“大同”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對其精心呵護和培育,他曾兩度出任“大同”校長達20年之久,不但自己傾其全力,還動員胡氏家族學業有成者加盟和服務“大同”,共同謀劃中國的教育事業。

大同大學是一所由中國知識分子自己創辦的高等學府,“立達學社”同仁,大多出自江南世家、詩禮之族,秉承先祖遺訓,極力倡導和實踐教育,以圖國家富強,這些人都有遊學海外的經歷,深得西方辦學之精髓,將中國的士大夫辦學傳統與西方現代教育完美結合起來,“大同”的格局與氣象非同一般,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頗具影響力和美譽度,足可以標榜史冊。

1945年11月,胡敦復辭去大同大學校長職務,校董事會推舉胡敦復之弟胡剛復擔任大同大學校長,時任浙江大學理學院院長的胡剛復,一方面忙碌於浙江大學的覆校工作,一方面又要籌劃大同大學的行政事務,作為一個傑出的物理學家,把一些主要精力用於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上,必然對科學研究產生不利的影響,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

1949年4月,已年過花甲之年的胡敦復,應在臺灣工作長子之邀前往臺灣休養,從此再也沒有回到祖國大陸,而是移居美國西雅圖定居。

胡敦復:教育是他一生恪守的事業

胡敦復

1950年至1961年,胡敦覆在華盛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62年退休時已經76歲高齡了。1978年12月1日,胡敦覆在西雅圖逝世,享年92歲,被家人安葬在西雅圖華興利長青公墓。

晚年的胡敦復,還曾力圖在臺灣和美國復興和傳承大同大學,可惜廉頗老矣,已經力不從心,但這始終是他心中的一個心結,他所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坐在輪椅上,依靠回憶“大同”的往昔,來打發寂寞和孤獨的時光。

1952年10月,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私立大同大學被裁撤,商學院被併入上海財經學院,理學院併入復旦大學,工學院的一些系科,分別被併入同濟大學、交通大學和華東工學院,而文學院則被併入華東師範大學,一代私立名校,從此在中國大學序列中徹底消失,也漸漸地被歷史的歲月封存,徹底消失在國人的視野和記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