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教育产业万亿规模的投资机会?

如何把握教育产业万亿规模的投资机会?

注:本文摘编自,7月26日-7月27日举行的融资中国2018(第四届)股权投资产业峰会上,凯联资本管理合伙人沈文春发表的主题演讲:《如何把握教育产业投资机会?》。创客猫受邀作为合作媒体到场进行图文直播和报道,文章经创客猫精编,有删减。

为什么要在当下这个时点投资教育行业?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是教育。

教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接受过教育。如何把握教育产业投资机会,我们探讨的是这个产业。教育这个产业,现在从各个方面统计来看超过了万亿规模。

为什么这个行业有机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点下投资这个行业?我想主要有三点:

首先,切合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多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中国的人均GDP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八千美元的水平。下一步消费热点在哪儿?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在教育,在医疗,在文化品领域,这是符合大趋势的。

第二,符合政策大趋向。关于中国人口红利还有没有,其实有一些争议的。从数量来说这个人口红利在走下坡路,青壮年人口数量在往下走,但从人口基数来说,中国有14亿的人口,这个红利仍然是在的。而质量的红利靠什么释放?靠教育,这一点政府也看得很清楚,中国未来的自主创新,中国未来在科技方面的引领等都要靠教育,所以政府将来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一定是不会少的。比如政府在2016年修订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以前是非引领行业,现在变成可以做的产业。我相信未来在整个行业准入、资本市场准入上,教育会有更大的开放空间。

第三,教育还跟东方传统文化、跟中国社会的特点有关。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中国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多都是不计成本的,中国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企业生长的沃土。

所以教育在中国的今天,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当下投资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时点,并且会有很好的收获。

如何把握教育产业的机会?

首先,资本市场是最聪明的,反应是最快的,资本市场也是用真金白银去看。在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波动比较大,2018年教育产业远远跑赢了香港恒生指数的增长,教育产业由于消费升级的特性,特别是在当下的情况下,典型的周期性的产业,增长确定性很强,所以市场资金在追逐这样的产业,并且是刚刚开始的一个阶段。

另外从2017年教育板块登陆港股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在过去2017年的每个月都有教育类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无论香港还是美国。A股相应目前有一些障碍,但我们相信这种障碍很快会扫除。我们知道美国、香港是非常市场化的,如果投资者不看好你根本没有用,有这么多教育板块的公司上市,并且上涨说明投资者还是非常看好这个行业的,所以投资者是用真金白银在投资这个产业的。

另外我们看到具体的数据,在香港市场,2016年底的时候,整个教育板块市值200多亿港元,年底的时候将近790亿港元,大概有五支新的教育类的公司登陆香港市场,包括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另外,在个股方面,像宇华教育、枫叶教育等这些都是涨幅比较惊人的,在2017年香港市场这样的氛围下都有一个不错的表现。在美国有两个公司比较关注很高的,好未来和新东方,2017年双双市值突破千亿,大大地拓展了教育板块未来上市成长的空间。

在整个教育公司上市的背景下,我们看到教育资本化提速,子群效应已现,资产定价全球化趋势已经出现了。在香港市场全是民办教育批量的登陆,A股市场现在还没有真正通过IPO的教育企业上市,但是看到大量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并购和其他的途径也在涉足了,教育行业主板是80多家,其他的是240家这样的情况。

前面已经说到,中国家庭父母愿意在教育上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这里有一个2016年的统计,我们看到大概有60%的父母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的意愿是非常强的,中国在私立教育上花费2千亿美元,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教育上的投资超过美国只是时间的问题。还有一个特点,中国家庭对未来子女教育更加国际化,同样是来自2016年的统计,对于中产家庭大概28%选择让子女出国,另外24%选择国际学校,中国在教育方面呈现消费升级的特点。

关于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刚才说消费升级这是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对标美国过去20年整个物价的情况,我们也找到一些证据。因为我们知道一种商品和服务,它是不是供不应求,在价格方面最能反映出来。如果一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一定会上涨,需求很旺盛。过去20多年我们看到在美国一些像衣服、汽车、电视这些满足基本衣食住行的东西,基本上价格在下跌,反映了供过于求的情况。但是美国在教育、医疗等服务性领域,价格是持续上涨的,涨幅很大,反映了很明显的消费升级的特征。相信未来20年或30年,中国也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未来政策方面我们看到,2016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版的民办教育法,把教育只能是非盈利行业定义为可以盈利的方式,提出新办民办这样的意见。当一个产业被定义为非盈利的时候,盈利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在资本市场退出也受到限制,大的资本是不愿意进入这个产业的。我们看到之前的教育产业发展受到抑制,发展很滞后,行业集中度很低,所以说这个不能反映目前的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的需求。2017年9月以后,在新的民促法公布以后,民办教育机构可以选择盈利工作,扫除了教育资产上市的障碍,也扫除了资本进入教育产业的障碍,相信未来也会大有作为。


各个教育主要板块的市场集中度反映了产业小而散的状态。在幼教市场表现特别显著,行业有待整合。其实这个产业发展也很快,幼教产业相对K12,它是一个在民营资本准入方面更加宽松的市场。但是2008年我国幼儿园大概只有13万所,到了2015年只有22万所,在幼儿园领域,民办占的比例是更大的,整个幼儿园市场对民营资本还是非常友好的状态。在幼儿园这个领域我们看好两块,一个是普惠性公立的,另外是中高端幼儿园。普惠性公立幼儿园是政府投入,没有民营资本什么事。中高端幼儿园这块,其实跟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以及中国家长对教育质量的强劲需求有关,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整个空间非常大。中高端幼儿园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会是品牌化、集团化的发展,另外在幼儿园也会在垂直方向和横向都会发展。在垂直方向会有幼小衔接学前班和留学生服务这样的衍生,在横向可能像一些亲子旅游、儿童婴幼儿玩具用品这样来衍生。

总而言之,教育这个产业规模很大,好未来、新东方超过千亿市值为这个产业拓展了空间,未来我们预计在很多垂直的领域(好未来、新东方主要在K12辅导领域),比如在幼教这样的垂直领域,百亿的公司也会比比皆是,所以整体来说教育产业有很多的机会。

(创客猫蟹子 现场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