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有哪些求賢若渴的人物?

從古至今,不論太平盛世還是王朝建立,都離不開人才。沒有人才就難以興邦安國,沒有人才就難以平天下。所以不論什麼時期,作為一代胸懷天下的君主或者志向遠大的俊傑,都希望把人才招致麾下為自己效力,那麼我們那些求賢若渴的人物呢?

從古至今,有哪些求賢若渴的人物?

1.周文王渭水之濱求賢

說起周文王,不得不說姜子牙,文王為了求賢,放下君王的威儀與自尊,扶姜子牙上輿坐穩,一口氣走了二百九十一步,累得氣喘噓噓稍停了一會兒,接著往前走了五百一十七步,前後相加恰巧是八百零八步,其間,文王停停頓頓了三十七次。這時文王再也走不動了,不料姜子牙突然感慨道:周王朝將有八百零八年江山可坐。文王一聽頓時來了勁,問能不能再走一陣?姜子牙搖頭“天意不可違”!果真就是文王走得這八百零八步,則奠定了周王朝三十七位君主的八百零八年的統洽。文王走到二百九十一步時的那次停歇,湊巧是東周與西周的分界。

文王從渭水邊把垂釣的姜子牙弄到平京之後,西周與姜子牙的命運都發生了根本牲的轉折,西周因著姜子牙的輔佐,而成就了推翻商紂統治的大業;姜子牙因遇到姬昌這等明君,才終於有了施展才智的機緣,真可謂相得益彰啊!

2.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從古至今,有哪些求賢若渴的人物?

周公,即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武王過世後,周成王還年幼,周公旦於是盡心盡力輔佐朝政,為了招攬人才更好的管理朝綱,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髮吐哺」典故。周公無微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吧。」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孔子年輕時就十分讚羨“周公之才之美”。

3.劉備三顧茅廬

從古至今,有哪些求賢若渴的人物?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鄧縣隆中、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4.曹操赤足迎許攸

從古至今,有哪些求賢若渴的人物?

官渡之戰時,袁紹兵力數倍於曹操,曹軍戰局很不利。此時曹軍糧草又告罄,更是雪上加霜。正在這時,袁紹無謀,聽信讒言,不但不聽許攸的計策,還羞辱他。此時袁紹派拉一個酒鬼去守自己的糧草基地——烏巢。許攸看袁紹不聽忠言,知道他必敗無疑決定投降曹操。曹操此時正在睡覺,但他一直沒有睡著,軍情緊急啊!這時突然聽說許攸來降,高興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來迎接。兩人交談中,曹操開始還想隱瞞,但許攸已猜出曹操糧草也盡,曹操只好將事情告知。許攸看曹操求賢若渴,徹底決定投靠曹操。於是說出袁紹重地烏巢是軟肋,建議曹操去突襲烏巢,燒掉袁紹的糧草。曹操按計行事,果然得手。糧草被燒,袁紹軍頓時大亂,這一戰就成了曹操和袁紹之戰的轉折點。

5.燕昭王千金買馬骨

從古至今,有哪些求賢若渴的人物?

戰國時,燕國昭王繼承王位。他打算招納賢士興振邦。他問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說:“讓我給您講個故事。” 從前,有個國君願用千金買一匹良馬。可是三年過去,無人入宮獻馬。 後來一位侍臣帶了千金去尋求良馬。他花了千金買回來的竟是一副良馬骨頭。侍臣說:“這樣,才表明國君尋求良馬的誠意!” 接著,郭隗說:“大王招賢納士,不妨從我開始。” 燕昭王當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賢士雲集燕京。 成語“千金買骨”形容迫切招聘天下賢人。

6.唐太宗任馬周

從古至今,有哪些求賢若渴的人物?

博州茬平有個馬周,其人家境貧寒,卻好學上進,讀了許多書籍。公元631年,馬周迫於生計流浪到京師長安,做了中郎將常何的家客。當時,李世民命令文武百官上書談論治國得失,馬周幫常何列了20多條建議,奏上朝廷。李世民閱畢馬周的建議,感到很有價值,滿意之餘,總覺得這些建議不像一個下級武官提出的。

於是,李世民當面問常何是怎麼一回事,常何以實相告。李世民聽罷當即派人召見馬周。在馬周未到官中之前,求資心切的李世民,竟4次遣使去催。經過一番交談,李世民感到馬周的確是一個能夠擔任要職的人,當場命令左右將他安排在門下省,並授予其監察御史的官職。

馬周被委以重任後,果然不負李世民的厚望。每逢奏事,對每一件事情的始末,都有深刻和獨到的見解。他上奏的事,大都符合實情。後來,李世民又升任馬周為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馬周兼任兩官官職,處理事情更加平和公允,在當時聲譽鵲起。

7.蕭何月下追韓信

從古至今,有哪些求賢若渴的人物?

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韓信。劉邦採納蕭何建議,七月,擇選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看累了,休息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