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4-1662

南明1644-1662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從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都南京起,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1644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作為統一的國家歷史結束。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還據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

南明1644-1662

明安宗朱由崧(1644年-1645年在位)南明弘光帝,為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檢堂兄弟,福王朱常洵長子。明思宗殉國後,1644年5月朱由崧被擁立於南京,建立弘光政權。1645年,被清軍俘獲,後被清方殺於北京。

南明1644-1662

明紹宗朱聿鍵(1602年—1646年)南明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即位前封為唐王。1645年在福州繼位,1646年在汀州遇害,享年45歲。 唐王一生幾乎都是在逆境中度過,困難的環境磨鍊了意志,也鍛鍊了才幹。終於在危難 之中被推上最高統治者的地位,他是一個胸懷大志之人,即位後一直以恢復為己任。拋棄了弘光朝聯虜平寇的錯誤思想,聯合大順軍共同抗清。然而在 實際鬥爭中卻處處碰壁,作為明皇室中血緣疏遠的宗支,又是曾經的高牆戴罪之身,無法得 到死守正統觀念的南明諸臣廣泛的支持, 也缺乏自己的班底, 終於在鄭氏家族的挾制下無所 作為,壯志以歿。

南明1644-1662

明義宗(魯王)朱以海(1618-1662)本來世封山東兗州。1642年清軍南下山東時兗州城破,朱以海之兄以派遇難,以海也差點被殺,死裡逃生後襲爵魯王,後來大順軍入山東,魯王倉皇南逃到浙江,1645年,魯王政權兩次主動出擊,攻打杭州。1648年,在圍攻福州的戰鬥中,朱以海冒著箭矢赤膊上陣,步署攻城。1653年,退位歸藩。1661 年(順治十八年)永曆帝及太子被清軍俘獲,明統告絕。1663年十一月十三日,魯王在臺灣以“中痰”去世,享年四十五歲。

南明1644-1662

明昭宗朱由榔(1623年—1662年)是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是明神宗的孫子,明思宗的堂弟,父桂端王朱常瀛。在隆武被害後,於當年十月初十日稱監國於肇慶。於清順治三年(1646年)在肇慶正式即位,年號永曆,史稱永曆帝。永曆帝倚仗張獻忠建立的農民政權大西之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帶抵抗清朝,因此維持時間較長,一度甚至收復湖南等地。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政權滅亡。永曆帝流亡緬甸首都曼德勒,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位。

南明1644-1662

1661年8月12日,莽白髮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次年將永曆帝獻給吳三桂。永曆十六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1月,永曆帝在昆明遭絞死,終年39歲。

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